wǎn

①太阳落了的时候:晚景。晚霞。晚会。晚报。②一个时期的后段,在一定时间以后:来晚了。晚年。晚期。晚节。晚婚。③后来的:晚生(旧时文人对前辈的自谦)。晚辈。④姓。

晚出

wǎnchū

①犹晏驾。指帝王死。文选·江淹《恨赋》:“一旦魂断,宫车晚出。”吕延济注:“天子崩谓宫车晏驾。晚出,晏驾也。”《晋书 武帝纪》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②傍晚或晚间外出。唐 白居易《晚从省归诗》:“朝回北闕值清晨,晚出南宫送暮春。”前蜀 李珣《浣溪沙词》:“晚出閒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③迟出现。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戊派的爱国论最晚出,我听了也最寒心。”

晚晖

wǎnhuī

傍晚的日光;斜阳。唐 李嘉祐《至七里滩作》诗:“万木迎秋序,千峯驻晚晖。”唐 吴融《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晖。张友慈《五十年追忆之长联》洒放几许夕照晚晖,乃至对月唏嘘。

晚驾

wǎnjià

晏驾。君主死亡的婉辞。《北齐书·祖珽传》:“君之宠幸,振古无二,宫车一日晚驾,欲何以克终?”南朝陈 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宫车晚驾,幄殿晨张。”

晚嫁wǎnjià改嫁;再醮。《水浒传第四四回》:“原来那妇人……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做王押司 ,两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杨雄。”《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看孩儿病体,凶多吉少,若娶来家冲得好时,此是万千之喜,不必讲了。倘或不好,可不害了人家子女,有个晚嫁的名头。”

晚节

wǎnjié

晚年的节操。保持晚节。晚年;后期。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晚节不保

wǎnjíebùbǎo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有些节操高尚的人,晚年时倒未能经受住考验,晚节不保,弄得身败名裂。宋·杨万里《清虚子此君轩赋》:“愿坚晚节于岁寒。”

晚节不终

wǎnjiébùzhōng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明史 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

晚节黄花

wǎnjiéhuánghuā

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宋·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三十八出:须信苦尽甘来,晚节黄花无既。

晚籁

wǎnlài

夜晚或傍晚时的各种天然响声。宋 王禹偁《村行诗》:“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峯无语立斜阳。”

晚暮

wǎnmù

①亦作“晚莫”。形容年老。李尤《九曲歌》:“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壮士翻日车?”三国魏 曹植《种葛篇》:“行年将晚莫,佳人怀异心。”②引申为晚年。宋 陈师道《上苏公书》:“士方少时,未来之日长,视天下事,意颇轻之,亦易为别,至其晚莫,数更离合,方以为难。”③犹岁末。南朝宋 谢灵运《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晚暮悲独坐,鸣鶗歇春兰。”④谓出仕时间已太迟。晋 袁宏《后纪·安帝纪二》:“(杨震)博学无所不究,数十年不应州郡之命,众人谓晚暮,而震志业愈篤,年过五十乃应州郡之命。”

晚年

wǎnnián

老年人一生中最后阶段。唐 王维《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晚晴

wǎnqíng

①指傍晚雨后初晴。唐 李商隐 《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南朝梁 何逊《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霁,褰裳对晚晴。”唐 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唐 司空图《山中》:“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苏轼《南歌子》:“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宋 黄庭坚《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②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1987.2.24:“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顾林曜给宋德富微信:德兄2014年慨然之作,一语点尽我辈同窗一路走来的坎坷与不折不挠。耄耋及至,老骥伏枥犹为晚晴,共勉之!

晚日

wǎnrì

夕阳。清 姚鼐《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晚生

wǎnshēng

谦辞,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晋 王献之违远帖》:“二女晚生皆佳。”《晋书·东海哀王司马冲传》:“成帝临崩,诏曰:‘哀王无嗣,国统将绝,朕所哀怛。其以小晚生继哀王为东海王。’”《聊斋志异 神女》听之笙歌繁响,醉中雅爱乐之,并不问其何家,即街头市祝仪,投晚生刺焉。

晚生后学

wǎnshēnghòuxué

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宣和书谱·庾翼》:“庾翼为当日书家名流所推先如此,其自许亦自高,要是,其所得非晚生后学浅浅所能追逐也。”

晚食

wǎnshí

晚餐。南朝梁 沉约《述僧中食论》:“故推此晚食,併置中前,自中之后,清虚无事。”《南史·齐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画之,曰:‘可四片破之,餘充晚食。’”②《战国策·齐策四》:“斶(颜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娱。”谓饥而后食,其味比于食肉。后用为甘于淡泊之。 宋 王安石《寄吴氏女子诗》:“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宋 朱熹《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芹》:“晚食寧论肉,知君薄世荣。”

晚食当肉

wǎnshídàngròu

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晚学生

晚學生

wǎnxuéshēng后学对前辈的自谦之称。清 时礼部司官投刺内院大学士、吏部都察院五堂官,亦称晚学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东坡欣然答道:“晚学生请题。”

晚照

wǎnzhào

夕阳的余晖;夕阳。前蜀 李珣《南乡子词之四》:“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宋 宋祈《玉楼春 春景》:“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②指月亮。

wǎn

①拉,牵引:挽弓。《说文》挽,引之也。《汉书 霍光传》侍婢以五采丝挽(太夫人)显,游戏第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今民间辎车,重大椎朴,以牛挽之,日不能三十里,少蒙雨雪,则跬步不进,故世谓之太平车,恐兵间不可用耳。《水浒传第九十七回》上山如挽舟,下山如顺流。②挽留。③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挽救。力挽狂澜。④追悼死人:挽词。挽联。挽幛。⑤古同“晚”,后来的;同“绾”。《史记·货殖列传序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挽漕

wǎncáo

漕运。《新唐书·刘晏传》起宜阳、熊耳、虎牢、成皋五百里,见户才千馀,居无尺椽,爨无盛烟,兽游鬼哭,而使转车挽漕,功且难就,为一病。《续资治通鉴 元纪五》(皇太子珍戩)在中书日久,明于听断,闻四方科征、挽漕、造作、和市,有系民之休戚者,多奏罢之。明 陶宗仪《辍耕录·朱张》时方挽漕东南供京师,运河隘浅,不容大舟。清 顾炎武《天津 诗》挽漕日夜来,贡赋无留滞。

挽词wǎncí

指哀悼死者的词章。虽然挽词和诔文在功能上相似,都是用于悼念死者,但挽词的定义更为简洁,主要指哀悼死者的词章。《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二则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

挽蹶wǎnjué

“挽弓蹶弩”,即拉弓和踏弩。挽,拉。蹶,踏。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箭的强弓,其大者要用脚踏或腰开。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 原文》挽蹶弓弩,古人以钧石率之。

挽裂

wǎnliè

撕破。《庄子·天运》:“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齕啮挽裂,尽去而后慊。”唐 柳宗元《罴说》:“羆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挽强

wǎnqiáng

拉引硬弓。挽强决拾。唐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九》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糗粮刍茭,不烦挽运。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姚福进者……以挽强名於秦陇间,至今西人谓其族为姚硬弓家。”《金史·郦琼传》:“琼乃更学击刺挽强,试弓马,隶宗泽军。”《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五》将家子弟骄脆,有孤任使,而庶民有挽强蹶张,老死草野者,当建武学、武举,储材以备非常。

挽诗

wǎnshī

哀悼死者的诗。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清史稿卷八 圣祖本纪三》致仕大学士陈廷敬卒,命皇三子奠茶酒,御赋輓诗。清 方文《述哀 诗》诔文既欵恳,挽诗并愁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九七回》因走到那边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些挽诗,诗中无非是赞叹他以身殉母的意思。

挽送

wǎnsòng

引丧车送葬。《后汉书·邓骘传》:"将葬,有司复奏发五营轻车骑士,礼仪如霍光故事,太后皆不听,但白盖双骑,门生挽送。"

挽引

wǎnyǐn

牵引,拉。《礼记·王制》“五十不从力政”唐 孔颖达疏:“力政,挽引筑作之事。”《资治通鉴·唐高宗麟德元年》:“而比年出征,皆使勋官挽引,劳苦与白丁无殊。”

挽运

wǎnyùn

犹运输。《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丙申,诏邺都、幽、镇、沧、邢、易、定等州管内百姓,除正税外,放免诸色差配,以讨王都之役,有挽运之劳也。"明 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内臣何文鼎》:"且请修浚大通桥以东石闸河道,令漕舟直至桥下,以省挽运之劳。"清 马建忠《铁道论》:"而军旅之徵调,粮饷之转输,赈济之挽运,有无之懋迁,无不朝发夕至。"

挽舟

wǎnzhōuzhōu

指拉纤。《续资治通鉴 元纪七》护送会通河上供之物,禁发民挽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