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 | wán | ①愚钝:愚顽。冥顽不灵(愚昧顽钝不灵活)。②不容易变化或动摇:顽固。顽强。顽敌。顽症。刁顽。负隅顽抗。③淘气,胡闹:顽皮。顽童。④同“玩”。《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至于那些耍枪弄棒,顽藤牌,翻筋斗,正月城隍庙里耍枪、卖膏药的一般人都会得两手,此时都找了来… |
顽悖 | wánbèi | 愚妄悖逆。《资治通鉴 宋纪十二》(刘宋)废帝母弟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子尚,顽悖有兄风,己未,湘东王以太皇太后令,赐子尚及会稽公主死。唐韩愈祭张给事文:“府迁幽都,顽悖未孚。” 宋 陈亮《壬寅答朱元晦秘书书》:“顽悖为众所共弃,而嗜好之异乃有甚於伯恭者邪!”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李愬》:“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 |
顽鄙 | wánbǐ | 愚钝鄙陋。《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王弼注:“无所欲为,闷闷昏昏,若无所识,故曰顽且鄙也。”王充《论衡·别通》:“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闇之毁也。”《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吏者民命,而常顽鄙,今如并之,吏多选清良者造职,大化宣流,民物获寧。”唐 畅当《自平阳馆赴郡 诗》:“奉恩谬符竹,伏軾省顽鄙。”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一》:“僕顽鄙之资,无与於人。” |
顽顿 | wándùn | 犹顽钝。圆滑无骨气。顿,通“钝”。西汉·贾谊《治安策》顽顿亡耻,奊诟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汉书·陈平传》:“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顿耆利无耻者亦多归 。”颜师古注:“顿读曰钝。”《醒世姻缘传 第六三回》:“一个男子,到这等没志气的田地,真也是顽顿无耻!”章炳麟《箴新党论》:“若夫呵殿出门,登坛自詡,以其爵命夸燿诸生,而祝其取青紫如拾芥者,则新党虽顽顿无耻,犹必噤口不言。” |
顽夫 | wánfū | ①贪婪的人。顽,通“忨”。《孟子·尽心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赵岐注:“顽贪之夫。”《明史·刘应秋传》:“至於今,外逃贪黷之名,而顽夫债帅多出门下。”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征题敬赋诗》:“允堪配食到千秋,顽夫以廉懦夫起。”②冥顽不灵的人。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格言不吐庸人之口,高文不堕顽夫之笔。”③顽民。明 李梦阳《鄱阳湖十六韵》:“康山巍庙在,忠武激顽夫。” 清 吴孟坚《明洪武诗》:“当日成贤街柳满,人材应得激顽夫。”参见“顽民”。④凶恶的人。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逆恶顽夫语,覆载不容,而为之引伸,心先丧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入寇志》:“照得尔义律等,本化外顽夫,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
顽福 | wánfú | 凭借祖先阴德而享受的福气。庸顽的福气。《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府君奏于上界,即欲加罪,缘本人颇有顽福,故稽延数年,使罹灭族之祸。”《红楼梦第六十四回》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
顽父嚚母 | wánfùyínmǔ | 指愚顽暴虐的家长。《尚书 尧典》:“父顽,母嚚,象傲。”清·颐琐《黄绣球》第23回:“有本领,遇着贤父兄自然不必说,便遇着顽父嚚母,也可以渐渐劝化。” |
顽梗 | wán’gěng | 愚妄而不顺服;非常固执。《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二年》:“其地在大河之南,连接河岷,部族顽梗。” |
顽梗不化 | wán’gěngbùhuà | 形容非常顽固。我讨厌那顽梗不化的人。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一场:“你往年同严仲子做过朋友,他的顽梗不化,你是明白的。” |
顽固不化 | wán’gùbùhuà | 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六章:说我顽固不化,为游击主义翻案;蔑视中央,搅乱军心等待。 |
顽犷 | wán’guǎng | ①指顽劣而粗野的人。《元史·叶仙鼐传》仙鼐素熟夷情,随地阨塞设屯镇抚之,恩威兼著,顽犷皆悦服。②顽劣粗野。唐 冯贽《云仙杂记·三鹿郡公》袁利见为性顽犷,方棠谓袁生已封三鹿郡公,盖讥其太麄疎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二》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府藏空竭,缓急奈何?《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八》远方蛮夷,顽犷难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 |
顽猾 | wánhuá | 顽劣狡猾。宋 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若遇顽猾人户,抵赖不还,或将诸物高价準折,讼之於官,经涉岁月,乃肯备偿,则衙前所获无几。”《封神演义 第二十三回》以此顽猾之民,皆奉公守法,故曰“画地为狱”。 |
顽廉懦立 | wánliánnuòlì | 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先秦 孟轲《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郭沫若《羽书集·抗战与觉悟》:“这些烈士的壮烈行为同时也使我们顽廉懦立,把我们的士气和民气,愈见鼓舞。” |
顽劣 | wánliè | 顽固无知、愚昧无知且不顺从的行为或性格。顽固恶劣,指那些愚昧无知且行为恶劣的人。顽皮不顺从,形容一个人性格倔强,不服从管教。 |
顽鲁/顽卤 | wánlǔ | ①顽劣愚钝,不敏锐。王充《论衡·命禄》:“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城。”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明 夏完淳《刘文学感遇诗》:“小臣顽鲁质,元后谬一顾。”②谓不锋利。宋 曾巩《送欧阳员外归觐滁州舍人诗》:“顾我齿诸本,渐磨苦顽鲁。”③愚妄而粗野。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此处官浊吏弊,人民顽卤。” |
顽昧 | wánmèi | 犹顽昏。《资治通鉴 齐纪七》(北)魏江阳王(元)继上言:“高车顽昧,避役遁逃,若悉追戮,恐遂扰乱。…”唐 杜牧《朱叔明授右武卫大将军制》:“屡下詔书,誥诫深切,岂知顽昧,不可鐫琢。”《资治通鉴·唐则天后永昌元年》:“愚臣顽昧,初谓皆实。”宋 晁补之《北京学直舍对客诗》:“尚因呼乃觉,笑自谢顽昧。” |
顽民 | wánmín | ①本指殷代遗民中坚决不服从周朝统治的人,是一群“亡国者”,他们表面上臣服周朝,骨子里仍不和周朝一条心,时刻都有复辟的可能。《尚书·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 孔传:“惟殷顽民,恐其叛乱,故徙於洛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 宋 赵与时《宾退录 卷十》:“‘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土犹或非之。’义士即《多士》所谓‘迁殷顽民’者也。由周而言,则为顽民;由商而论,则为义士矣。”②愚妄不化的人。唐 欧阳詹《回鸾赋》:“于时厥有顽民,从愚至逆。” 宋 洪迈《容斋四笔·健讼之误》:“凡谓顽民好讼者,曰‘嚚讼’,曰‘终讼’,可也。”《老残游记 第七回》:“小盗则随时随地无赖之徒,及失业的顽民,胡乱抢劫。” |
顽冥 | wánmíng | 愚钝无知。唐 陆龟蒙《复友生论文书》:“仆虽极顽冥,亦知惴息汗下,见诋词之甚难,招祸患之甚易也。”明 方孝孺《豫让论》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谯诃不改,继以夏楚,而顽冥如故。” 《聊斋志异 阿纤》读书肄业,颇不顽冥。欲求援系,不嫌寒贱否?郭沫若《豕蹄·孟夫子出妻》:“ 孟子是那样的顽冥,那样的把孟夫人看不起吗?” |
顽皮赖骨 | wánpílàigǔ | ①谓品行不端、无赖狡诈。②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这等顽皮赖骨,不打如何肯招?”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这个顽皮赖骨,不打如何肯招!” |
顽皮赖肉 | wánpílàiròu | 解释见“顽皮赖骨”。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棚、扒、吊、拷,备受苦楚。这些顽皮赖肉只不肯招。” |
顽皮贼骨 | wánpízéigǔ | 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这顽皮贼骨,不打不招。左右,与我采下去,着实打呀!” |
顽石 | wánshí | ①未经斧凿的石块;坚石。《三国演义第三八回》(诸葛)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②比喻恶人。 |
顽石点头 | wánshídiǎntóu |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晋 《莲社高贤传 道生法师》:“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曾朴《孽海花》第13回:“这可见韵高的辩才无碍,说得顽石点头了。” |
顽耍 | wánshuǎ | ①游戏;游赏。顽,通“玩”。《西游记第一回》:“看勾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喫了顽耍。”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惻,毋为刻急也。”《儒林外史 第五五回》:“这庵里曲曲折折,也有许多亭榭,那些游人都进来顽耍。”②犹玩狎。顽,通“玩”。《白雪遗音·马头调·金石良言》:“秦楼妓女有甚么心甜?想是枉然。每日去顽耍,败露了精神有谁怜?”《儒林外史 第四七回》:“备了极齐整的席,一箇人搂着一箇戏子,也那里顽耍。” |
顽贪 | wántān | 愚妄贪婪。《吕氏春秋·慎大》:“桀为无道,暴戾顽贪。”高诱注:“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求无厌足为食。”《孟子·万章下》“顽夫廉”汉赵岐注:“后世闻其风者,顽贪之夫更思廉絜。”参见“顽夫”。 |
顽童 | wántónɡ | ①愚钝无知的人。《尚书·伊训》:“远耆德,比顽童。” ②愚妄﹑顽皮的孩童。《国语·郑语》:“而近顽童穷固。”韦昭注:“顽童,童昏固陋也。” ③指娈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闻抚公溺声歌而比顽童,此皆九兄所长也。” |
顽涎 | wánxián | 犹馋涎。比喻强烈的贪欲。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一折》:“没乱杀鸣珂巷亚仙,兜的又引起顽涎。”元 张可久《寨儿令·妓怨曲》:“哆著口不断顽涎,腆著脸待喫痴拳。”《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太守见了白物,收了顽涎,也不问起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浑耀)闻得白水寺僧十分富厚,已自动了顽涎。” |
顽艳 | wányàn | ①指娈童。被达官贵人玩弄的美少年。②指顽钝的人和聪慧的人。③艳丽。《孽海花第二十回》:“次芳看着这几首诗,顽艷絶伦,觉得雯青寻常没有这副笔墨。” |
顽滞 | wánzhì | 愚妄固执。唐 张鷟《朝野佥载 卷四》唐礼部尚书祝钦明颇涉经史,不闲时务,博硕肥腯,顽滞多疑,台中小吏号之为“媪”。媪者肉块,无七窍。唐 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同州》诗:自愿顽滞牧,坐贻灾沴臻。宋 岳珂《桯史·乾道受书礼》然而性质顽滞,於国家大事,每欲计其万全,不敢为尝试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