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小孩子:娃子。胖娃娃。②旧称美女,尤其江南将美女称娃:娇娃。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参见“吴娃”。宋 柳永《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③某些幼小的动物:猪娃。

I. wǎ ①用陶土烧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②〔瓦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③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瓦当(dāng)(即瓦筒之头)。瓦匠。II.盖瓦:这间房就等瓦瓦()了。

瓦钵

wǎbō陶制的容器,似盆而较小。元 武臣《生金阁第三折》:“止不过瓦鉢内斟村酿,那里有金盏内泛羊羔。”《西游记第二三回》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还有一个大瓦鉢,满满的盛着一鉢切碎的西瓜皮。”

瓦查尿溺

wǎchániàonì碎瓦和小便。指极微贱污秽的东西。《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在乎?’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尿溺。明·徐渭《翠乡梦》第二出:“搅长河一搭里酥酩醍醐,论大环跳不出瓦查尿溺。”

瓦缝

wǎfèng屋瓦的接缝。唐 杜牧阿房宫赋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瓦缶

wǎfǒu①小口大腹的瓦器。 朱柏庐《朱子家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②古代陶土制的打击乐器。

瓦釜雷鸣

wǎfǔléimíng瓦锅发出很大的声响,喻庸才显赫。见于《楚辞·卜居》:“黄鐘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瓦狗

wǎgǒu陶制的小犬。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梁彦》:“一日方卧,觉鼻奇痒,遽起大嚏,有物突出落地,状类屋上瓦狗,约指顶大。”

瓦罐不离井上破

wǎguànbùlíjǐngshàngpò《书·游侠传·陈遵》:“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常近危……一旦叀碍,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 颜师古注:“言瓶忽县碍不得下,而为井瓽所击,则破碎也”。后以“瓦罐不离井上破”谓汲水的瓦罐终将破碎于井上,含有势所必至之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自古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水浒传第一○四回》:“三个人鬭了三数合,三个人里倒了一个。正是瓦罐不离井上破,强人必在鏑前亡。”亦作“瓦罐不离井口破”。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二夫人,你是伴当,你两箇有这等勾当,道不的瓦罐不离井口破。”

瓦合wǎhé①谓不自卓然立异,而与众人相合。《礼记·儒行》:“舉賢而容衆,毁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②犹苟全。唐 刘禹锡《代裴相祭李司空文》玉貞而折,不能瓦合。③形容临时凑合。《史记·儒林列传序》陳涉起匹夫,驅瓦合適戍,旬月以王楚。胡三省注:“瓦合,言其勢不膠固,觸而動之,一瓦墜碎,則衆瓦俱解矣。”④陶制的盒子。宋 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西域無紙筆,但有墨。彼人以墨磨之,甚濃,貯以瓦合或竹節,即其硯也。

瓦合之卒

wǎhézhīzú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汉书·郦食其传》:“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瓦解冰泮

wǎjiěbīngpàn瓦器破碎,冰块融解。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于时瓦解冰泮,凤飞电散,浑然千里。”

瓦解冰消

wǎjiěbīngxiāo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8回:“于是热烘烘的一件大事,轻轻的被他弄得瓦解冰消。”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你们的一场闹剧,给我一席话,弄得瓦解冰消。

瓦解土崩

wǎjiětǔbēng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使吴失与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4回:“因此人人痛怨,瓦解土崩。”

瓦解星飞

wǎjiěxīngfēi,意思是像瓦片那样碎裂,像星星那样飞散。比喻人群离散,各奔东西。宋·司马光《义勇第五札子》:“殊不知彼皆队舞聂戏之类,若闻胡寇之来,则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正青春似水,娇儿幼女成家计,无忧虑,少萦系;平地起风波二千尺,一家儿瓦解星飞!

瓦解星散

wǎjiěxīngsàn像瓦片破裂,像星星飞散。比喻家人离散,各奔东西。亦作“瓦解星飞”。宋·司马光《义勇第五札子》:“殊不知彼皆队舞聚戏之类,若闻胡寇之来,则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

瓦剌

wǎlà元朝亡后所分出的一部落,约包括现今的新疆北部与蒙古西部。明英宗时,也先其部太师,屡寇明边,英宗亲征,至土木堡,竟被掳。后来也先自立为大元田盛可汗,据有大漠南北地,势极强,至也先死而衰。清初,漠西蒙古分和硕特、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四卫拉特(即瓦剌)。四部之中,以准噶尔最强,乾隆年间讨平之。清代官书作“厄鲁特”,或作“额鲁特”。《明史卷十 英宗前纪》正统十四年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下诏亲征。

瓦盆

wǎpén陶瓦制的敞口盛器。《晋书·惠帝纪》:“次获嘉,市粗米饭,盛以瓦盆,帝噉两盂。”唐 杜甫《少年行之一》:“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清 杜岕《渡淮诗》:“自笑村醪殢,犹呼涤瓦盆。”

瓦甓

wǎpì泛称砖瓦。《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於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螻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宋史·李允则传:“始教民陶瓦甓,标里閈,置廊市、邸舍、水磑。”清 刘大櫆《焚书辨》:“彼鬻而有之者,又取其瓦甓以去,而遗其梁栋。”

瓦器蚌盘

wǎqìbàngpán,意思是泛指粗陋的食器,形容生活俭朴。《陈书·高祖纪》:“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

瓦全

wǎquán比喻丧失气节而保全生命(常以“玉碎”对举)《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明 朱有炖《香囊怨 第二折》:“暂时依彼,将就瓦全;终日违他,恐防玉碎。” ②谓鸳瓦双全。夫妻团圆的谦词。《聊斋志异 李伯言》胡讶曰:“兵燹之后,妻孥瓦全,向与室人作此愿心,未向一人道也。何知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幸蒙拯救,德戴二天,但室人离散,求借洪威,更赐瓦全。”何垠注:“瓦全,言时当瓦解,求借洪威,俾全鸳瓦也。魏文帝梦殿上双瓦,化为鸳鸯。”

瓦舍

wǎshè瓦市。宋 吴自牧《梦粱录·瓦舍》:“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城内外剏立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水浒传第一一○回》:“燕青慌忙拦道:‘李大哥你怎地好村!勾栏瓦舍,如何使得大惊小怪。’”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临安)瓦舍的技艺人也多有,其主意大约是在于磨炼技术的。”

瓦瓮

wǎwèng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晋书·五行志中》:“坑器有口属瓮,瓦瓮质刚,亦金之类也。”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澠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於隘路。”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上》:“(酒)既熟,贮以瓦瓮,用粪扫火烧之。”《水浒传第九回》壁边瓦瓮,白泠泠满贮村醪;架上磁瓶,香喷喷新开社酝。

瓦玉集糅

wǎyùjíróu糅:混杂。瓦和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

佤族:旧称佧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35万(1990年)。分布在云南省沧源、西盟、孟连、耿马等地。有本民族语言,部分通汉语文,1949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建有沧源、西盟等佤族自治县。

古地名。抓:“抛弹子,麽儿。”
邷么儿wǎmǒér方言。以磨光的碎瓦片或小石子为玩具的儿童游戏。有些地方称为“抓子儿”。《西游记第一回》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

𢱑

 I.舀,抠,剜;剔除。用瓢搲水。用碗在坛里搲米。罐子底下还剩下点典酱,拿勺子把它𢱑出来。比喻轮到有好事了,他们打算把我𢱑出去。(屏斥于外)。《西游记第八十一回》行者道:“我相你有些儿偷生搲熟,被公婆赶出来的。”分享,取用。如;“做买卖挣了一笔钱,七姑八大姨全来算计我,倒让他们𢱑走了一半。爬:“余挟二樵子从壑底而上。”II.wà挽。III.huà(用指甲)抓,搔。

I.wà盖瓦:这间房就等瓦瓦()了。II.参见w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