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说到宋孝宗赵昚禅让于三子赵惇,即宋光宗,南宋的第三个皇帝。光宗龙体欠佳,即位后病情时好时坏,无法正常处理朝政,这正中皇后李氏下怀。这位李凤娘皇后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次女,她生性嫉妒,心狠手辣。有一次,光宗很随意地对一位宫女的玉手表示欣赏,第二天,李皇后给光宗送上一盒点心,揭开一看,竟是那位宫女的一双玉手,光宗当场吓得心脏病发作。孝宗知道后,送去治疗心脏病的药丸,李后却说是毒药,从此,光宗与其父长期失和。 

光宗皇后李氏只生有嘉王赵扩一人,立为太子,本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却受到太上皇孝宗的阻挠。宋孝宗认为他不适宜继承皇位。相比之下,魏王赵恺的儿子嘉国公赵抦生性聪慧,深得孝宗喜爱。当初光宗取代了二哥赵恺,成为太子,如今孝宗却宠爱赵恺之子,不同意将嘉王立为储君,无形中加深了光宗赵惇心中对孝宗本就存在的猜忌,让光宗时时感到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感逐渐成为光宗挥之不去的阴影,其心理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导致了无端猜疑和极度偏执的症状。他视老爹所在的重华宫为畏途,不再定期前去问安,尽可能躲避着孝宗,引发历时数年的过宫风波 

随着光宗病情的恶化,政局也开始动荡不安。知枢密院事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禁军头目郭杲等人谋议,决定发动宫廷政变,迫使宋光宗退位,拥立皇子赵扩为皇帝。当时,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任皇后,如今是太皇太后的吴氏尚在,住在慈福宫中。韩侂胄因是吴太后的外甥,被遣往慈福宫,密告谋议,取得吴太后的支持。赵汝愚又命郭杲率殿前司进驻大内,进行军事布置,控制皇宫。绍熙五年(1194)七月五日,太皇太后吴氏命赵汝愚以旨谕嘉王赵扩即位,立为皇帝,这就是宁宗。立皇后韩氏,其父为韩同卿,是韩侂胄的兄长。宋宁宗登基后,尊光宗为太上皇。宋光宗此时对政权交接尚蒙在鼓里。当他知道后,长期拒绝接受宁宗的朝见,依然住在皇宫之中,不肯搬到为太上皇预备的寝宫里。他对于失去皇位的担心终于应验,病情因此又加重了。庆元六年八月庚寅日(1200年9月16日),光宗患病,八月辛卯日(9月17日),光宗在寿康宫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在位仅五年。 

宋光宗绍熙年间发生的内禅实质是一次宫廷政变,参与策划的赵汝愚是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因助宋宁宗赵扩登基有功,担任右相。 

另一个重要人物韩侂胄不仅是太皇太后吴氏外甥,如今又是宋宁宗韩氏皇后的亲叔。韩侂胄本来就以恩荫入仕,如今与宗亲赵汝愚等人策划绍熙内禅,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韩侂胄本欲借此定策之功,获取节度使之职。但赵汝愚却认为“外戚不可言功”,最终,韩侂胄只升一阶,授为宜州观察使。他大失所望,对赵汝愚怀恨在心。当时,韩侂胄兼任枢密都承旨,负责传达诏旨。韩侂胄以“翼戴之功”,逐渐获取宋宁宗的信任,便开始伺机打击赵汝愚。 

韩侂胄对赵汝愚的怨恨日益加深。当时,知合门事刘弼因未能参与绍熙内禅,也对赵汝愚心怀不满。他对韩侂胄道:“赵丞相是想独揽拥立大功,您岂止是不能得到节度使之职,恐怕还会被贬到岭南边荒之地。您只要控制台谏,便可保证无忧。”韩侂胄遂通过内批,任命亲信刘德秀、杨大法、刘三杰为御史,逐渐控制了言路。他还将参知政事京镗引为同党,共同对抗赵汝愚。赵汝愚的地位骤然受到威胁。庆元元年(1195年),韩侂胄指使右正言李沐,奏称赵汝愚以宗室之亲担任宰相,不利于社稷安定。宋宁宗遂免去赵汝愚的丞相之职,将他外放为福州知州 

赵汝愚罢相后,韩侂胄升任保宁军节度使,并通过向宋宁宗荐用亲信的手段,掌握实权。韩侂胄指称理学为伪学,以此打击理学人士。宋朝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党禁”正式发生。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效法北宋元祐党籍的故伎,开列了一份五十九人的伪逆党籍,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剥夺了领取俸禄的权力。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庆元六年(1200年)入春以后,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党禁的后果使程朱理学的后代人士对韩侂胄的评价糟糕透顶。 

韩侂胄执政后,崇岳(飞)贬秦(桧),实际上也是对投降、妥协势力的一个沉重的打击。为北上抗金作了舆论准备。宋光宗朝被排斥的主战官员,再被起用。

韩侂胄崇岳贬秦为开禧北伐作准备=JPEG.jpeg

         韩侂胄崇岳贬秦为开禧北伐作准备

开禧元年(1205年)改元,一个进士廷对,上言“乘机以定中原”。本来准备北伐的宁宗、韩侂胄,在朝野抗金声中,决意发兵,打破宋金四十年的和平现状。不久,韩侂胄加封平章军国事,总揽军政大权,下令各军秘密作好行军准备,出朝廷封桩库金万两作军需。侂胄自置机速房,甚者假作御笔,升黜将帅,人莫敢言。命吴曦练兵西蜀,赵淳、皇甫斌准备出兵取唐邓两州,殿前副都指挥使郭倪指挥渡淮。 

当时的金主完颜景无意用兵;南宋韩侂胄却锐意用兵。南宋参知政事即副宰相钱象祖坚持认为不可用兵,韩侂胄遂以其怀奸避事罢之。 

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郭倪派武义大夫毕再遇、镇江都统陈孝庆定期进兵,夺取泗州,金兵闭城备战。毕再遇建议提前一日出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陈孝庆领兵假攻西城,毕再遇自东城杀入,金兵败溃,宋军收复泗州。陈孝庆继续进兵,攻下虹县(今安徽固镇);江州统制许进攻下新息县(今河南息县);光州民间武装攻下褒信县(今息县包信镇)。宋军出兵得胜,形势大好。五月间,韩侂胄请宁宗正式下诏,出兵北伐。因处宋宁宗开禧年间,故名“开禧北伐”。 

韩侂胄部署北伐时,宋军中已出了内奸。早在宁宗下诏伐金前一月,吴曦已在四川里通金朝,图谋叛变割据。宋出兵伐金,金朝指令吴曦在金兵临江时,按兵不动,使金军东下,无西顾之忧,密许吴曦作蜀王。韩侂胄日夜盼望四川进兵,多次催促,吴曦不理。金蒲察贞领兵攻破和尚原,守将王喜力战。吴曦下令撤退,宋军败溃,金兵入城。吴曦焚河池,退军青野。金兵到关,吴曦下令撤防。 

吴曦叛变,宋军伐金的部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金军有吴曦在四川作内奸,得以集中兵力到东线作战。韩侂胄北伐(河南)图州,被金兵打败,退至(湖北)蕲州。建康都统李爽攻(安徽)寿州,也战败。皇甫斌又败于(河南)唐州。江州都统王大节攻取蔡州(河南省汝南),不下,只有毕再遇一军继续获胜。 

宋军退守,金军分九道进兵。战争形势,由宋军北伐变为金军南侵了。金军陷湖北的光化、枣阳、江陵、襄阳、随州,进围德安府,又攻破河南的信阳,宋兵全线大败。金军在东线进围安徽和州(今马鞍山市),攻陷滁州和今江苏真州(仪征)。淮西县镇,都被金军占领。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了。 

南宋被迫和谈,宋使方信孺到金,金朝先把他下狱,虚声恫吓。九月初,方信孺带回复信,金方要求斩元谋奸臣(指韩侂胄等),函首以献,增加岁币,出犒师银,方可议和。韩侂胄大怒,决意再度整兵出战。 

韩侂胄筹画再战,朝中主和的官员大肆活动。史弥远这时任礼部侍郎,是朝中主和派的主要代表。庆元六年(1200)韩皇后死,嘉泰二年(1202),宁宗立杨氏为后,韩侂胄曾持异议。杨后对韩侂胄深怀仇怨,在政治上则和其兄杨次山一起,主张与金妥协。史弥远秘密上书,请杀韩侂胄。杨后又叫皇子昀(后来的宋理宗)上书,说韩侂胄再启兵端,于国家不利。宁宗不理。杨后、杨次山和史弥远秘密勾结,阴谋对韩侂胄暗下毒手。 

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1207年11月24日),中军统制夏震等在史弥远等的指使下,于韩侂胄上朝时突然袭击,将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害死,事后才奏报给宁宗。韩侂胄被暗杀,军政大权全归杨后、史弥远所操纵。随后,他们又把苏师旦处死。主和派完全遵照金朝的要求,把韩侂胄、苏师旦的头割下,派使臣王柟送到金朝,并且全部接受金朝提出的条件: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师银(赔款)三百万两,换取金军自侵占地撤回。南宋又一次屈膝降金,这就是宋宁宗嘉定年间的“嘉定和议”,所谓的“函首安边”。

 

史弥远暗中杀了韩侂胄,将其首级献给金国.jpeg

          史弥远暗中杀了韩侂胄,将其首级献给金国

韩侂胄执政前后十四年,权势显赫,曾与赵汝愚一党相互倾轧,最后适应朝野抗金的要求,贸然发动北伐战争,军事失利使主战派又一次遭遇郑重打击,赔款使南宋朝不堪重负。 

嘉定和议之后,史弥远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独相宋宁宗赵扩十七年。欲知史弥远执政的南宋治况何如,且见后篇分解。 

 张正立评议:

南宋的开禧北伐目的是收复失地,奈何国力不堪,内奸挡道,败局收场议和,国力大幅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