柝 | tuò | ①古代打更用的梆子:“朔气传金柝”。《资治通鉴 陈纪一》城四面峭绝,但闻击柝声。《资治通鉴 随纪七》东都兵尚二十余万人,乘城击柝,昼夜不解甲。《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四》(陈敬)发城中民户一丁,昼则穿重壕,采竹木,运砖石,夜则登城,击柝巡警,无休息。《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七》金人持兵守阍,维以铁绳,夜则然薪击柝,传呼达旦。群臣相顾失色,帝(宋钦宗赵桓)每对之流涕。《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卫、镐二宅,久加禁锢,棘围柝警,如防寇盗。《聊斋志异 妖术》公乱击之,声硬如柝。参见“抱关击柝”② 古同“拓”,开拓。 |
魄 | tuò I. | “落魄”的“魄”的又音。II. 参见pò。III. bō形容拍击声。如:唐· 陆龟蒙《春思二首》:“竹外麦烟愁漠漠,短翅啼禽飞魄魄。”。 |
萚 | tuò | 草木脱落的皮、叶。《说文》草木凡皮叶落陊地为蘀。《诗·郑风》蘀兮蘀兮,风其吹汝。《传》蘀,槁也。又《豳风》十月陨蘀。又《西京杂记》葭芦之未解叶者,谓之紫蘀。 |
箨 | tuò | 本义:竹笋外层一片一片地皮、笋壳。唐 杜甫《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吴承恩《西游记》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其实,满目所见者皆木甲竹箨也,而真苞已隐藏其中矣。参见“陨箨”。 |
箨冠 | tuòguān | 竹皮冠。用竹笋皮制成的帽子。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夏景冲澹偶作次韵之一》:“蝉雀参差在扇纱,竹襟轻利籜冠斜。”《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方中内竹箨冠,罩着银丝样几茎乱发。清 戴名世《陈士庆传》:“已而入函谷关至终南,有老人籜冠羽衣坐在洞中,辟穀久矣。” |
跅 | tuò | 跅驰chí:行为放荡不羁,如“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
跅弛 | tuòchí | 放荡不循规矩。《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颜师古注:“跅者,跅落无检局也。弛者,放废不遵礼度也。”宋 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才者以跅弛而弃,不才者以平稳而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当是时,西人之跅弛无能,不得志於故里者,輒相率来华,干謁求售。” |
跅弛不羁 | tuòchíbùjī | 意为放荡不受拘束。《汉书》:“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章士钊《赵伯先事略》:“又激于意气,跅弛不羁,被酒大言,无所避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