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 | tún | 屁股:臀部。丰臀。臀鳍。前后臀尖。 |
豚 | tún | 小猪,亦泛指猪:豚肩。豚蹄。豚肘。豚儿(谦称自己的儿子)。真豚犊耳:豚:小猪 犊:小牛。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
豚髀 | túnbì | 豚,猪;髀,大腿;豚髀,指猪腿肉。《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七》(符)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 |
豚儿 | túnér | 谦词。谦称自己的儿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儿也。’揖而坐,略审门阀。”《聊斋志异 湘裙》吾弟罪不应死,请释归,我使豚儿从去,或无不谐。《聊斋志异 薛慰娘》义女慰娘,颇不丑,可配君子。三豚儿到日,即遣主盟。 |
豚肩 | túnjiān | 猪腿。《东周列国志 第一百七回》:“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亦持豚肩斗酒而至,荆轲使与太子丹相见,丹命入席同坐。” 《聊斋志异 雷曹》遂命主人割豚肩,堆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 |
豚犬 | túnquǎn | ①猪和狗。《聊斋志异 妾杖击贼》邻妇或谓妾:“嫂击贼若豚犬,顾奈何俯首受挞楚?” ②用以谦称自己的儿子。《国语·楚语上》:"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曹公望权军",裴松之注引晋胡冲《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续资治通鉴 卷第二十九》(宋真宗赵恒)问(吕)蒙正:“诸子孰可用?”对曰:“臣之子豚犬耳;臣侄夷简,宰相才也。” |
豚蹄 | túntí | 亦作“豚蹏”。猪蹄子。《史记·滑稽列传》:“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谨无豚蹏壶酒,有穰穰满家之祈。”明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青梅偶致其家,见生据石啖糠粥;入室与生母絮语,见案上具豚蹄焉。” |
豚蹄穰田 | túntírángtián | 比喻所花费的极少而所希望的过多。《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农民,用一个小猪蹄祭神,祝庄稼丰收。 |
豚鱼 | túnyú | ①豚和鱼。多比喻微贱之物。《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王弼注:“鱼者,虫之隐微者也;豚者,兽之微贱者也。争竞之道不兴,中信之德淳著,则虽隐微之物,信皆及之。”南朝宋 何承天《尹嘉罪议》:“蒲亭虽陋,可比德於盛明;豚鱼微物,不独遗於今化。”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金 王若虚《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智可以欺王公而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而不可得匹夫匹妇之心。”清 赵翼《西岩治具全用素食并调梦楼诗》:“有时故仿豚鱼样,质不相混色乱真。”②河豚鱼。清 毛奇龄《绍兴府知府汤公传》:“初,绍恩筑隄,隄溃,有豚鱼千头,乘潮而上。” |
豚子 | túnzǐ | 猪之子。《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丘也尝使於楚矣,适见豚子食於其死母者。’”后为自称其子的谦词。明 章懋《与邓侍御书》:“仍令豚子,具词陈告,惟先生怜之念之。” |
屯 | tún I. | ①聚集,储存:屯粮。屯积。屯聚。②驻军防守: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王郎大将李育屯柏人,汉兵不知而进,前部偏将朱浮、邓禹为育所破,亡失辎重。③村庄:皇姑屯。屯子(村庄)。II.参见zhūn。 |
屯剥 | túnbāo | 易屯卦和剥卦的并称。意谓困厄衰败。 |
屯壁 | túnbì | 犹屯堡。壁,壁垒。《后汉书 袁绍传》复斩数万级,皆屠其屯壁。《新唐书·南蛮传上》:“巂州实往来道,扞蔽数州,虏百计窥之,故严兵以守,屯壁相望,粮械处处有之,东蛮庸敢怀贰乎?” |
屯积居奇 | túnjījūqí | 谓把奇货储存起来,待机高价出售。他下令不准商人屯积居奇,哄抬物价。邓子恢《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通过重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屯积居奇,贱买贵卖和充斥市场的洋货,吸吮着闽西人民的鲜血。” |
屯街塞巷 | túnjiēsèxiàng | 形容人多拥挤。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6回:“那阖城百姓,老少男女,各屯街塞巷的观望。” |
屯结 | túnjié | ①聚集,集结。常用于聚众造反。《后汉书·滕抚传》:“梁太后虑羣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李固。”《宋书 本纪武帝上》(晋安帝隆安三年)十二月,(刘)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明史·项忠传》:“白圭既平刘通,荆、襄间流民屯结如故。”②指聚众起事者。《晋书·石季龙载记下》:“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皆不从。” |
屯蹶否塞 | túnjuěfǒusāi túnjuěpǐsè | 颠连困厄。比喻生活非常艰苦。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於门?”《我心目中的美》就让我们一步步去感受吧!也许有屯蹶否塞之苦,若能心宽体阔,泰然而充满智慧地应对进退,何知黍谷不生春意? |
屯军 | túnjūn | ①驻军。前蜀 韦庄《赠戍兵诗》:“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②屯垦的军士。《清史稿·食货志一》:“明之设卫也,以屯养军,以军隶卫。洎军政废而募民兵,屯军始专职漕运。” |
屯粮积草 | túnliángjīcǎo | 储存粮食和草料。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 |
屯毛不辨 | túnmáobùbiàn |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人说部》:“盖全某系德佑母全太后之兄弟耳,而讹为渊圣,可谓屯毛不辨。” |
屯田 | túntián | ①汉以后历代政府利用兵士在驻扎的地区一面驻守,一面垦殖荒地,这种措施称为“屯田”。《汉书 王莽传中》乃以(赵)并为田禾将军,以戍卒屯田北假,以助军粮。《三国志 卷一 魏书 武帝纪》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明史卷十 英宗前纪》正统元年春正月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②职官名。汉代工部尚书中,有屯田郎中,主管户口垦田,是屯田官的开始。晋置屯田尚书;南北朝设屯田郎;隋初称屯田侍郎;唐置屯田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属工部,掌屯田政令。至清末废。 |
屯戍 | túnshù | ①驻防。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②指戍卒。 |
屯卫 | túnwèi | ①驻兵守卫。《后汉书 董卓列传》乃陈兵夹道,自垒及宫,左步右骑,屯卫周匝,令吕布等扞卫前后。②指兵卫之所。③隋唐时禁卫军的一种。隋开皇中置十二府,统禁卫兵,后改置扩充为十六卫,左右屯卫即为其中二卫,唐龙朔改称左右威卫,五代周避郭威讳,复称屯卫。 |
屯夷 | túnyí | ①艰危与平定。《梁书·萧颖达传》:“契阔屯夷,载形心事。”唐 吴筠《览古诗之一》:“乃验经籍道,与世同屯夷。”《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三年》:“世度闺门之内,和而有礼。虽世有屯夷,家有贫富,百口怡怡,丰俭同之。”②偏义词。偏指困厄。《宋书·文帝纪》:“皇运艰弊,数钟屯夷。” |
屯扎 | túnzhā | 驻扎,安置。提供住宿或掩蔽部;尤指指定部队驻扎地点。把他的部队屯扎在一座小山上。安置他的士兵屯扎在居民家中。《杨家将 第八回》宋前锋呼延赞屯扎关下,令部下急攻。 |
屯札 | túnzhá | 指军队驻扎。《水浒传第一○七回》兵马已到纪山地方屯札。 |
屯长 | túnzhǎng | 戍边军中的小头目。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
囤 | tún I. | 储存:囤积。囤粮。仓库里囤了不少货物。II.dùn ①用竹篾、荆条、稻草编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粮食囤。大囤满,小囤流。米囤。粮囤。②姓。 |
囤积居奇 | túnjījūqí | 大量收购、储存商品或市场上比较稀缺的物资,等待时机,高价出售。这是获取暴利的一种投机行为。居:储藏。奇:指稀罕或稀少的东西。《谈》:“头脑灵敏点的或者更贪心的老爷们还要干点囤积居奇的生意。”参见“奇货可居”。 |
饨 | tún | 用薄皮包馅儿做成的食物。馄饨húntún/húntun,山东话húndùn:用薄面皮包肉馅儿,下锅后煮熟,食用时一般带汤。 |
芚 | tún I. | (草木)初生:“春木之芚兮。”草木初生貌。II. chūn 浑然无所知:《庄子·齐物论》“众人役役,圣人愚芚。” |
忳 | tún I. | 忧伤,烦闷 |
鲀 | tún | 河豚。 |
氽 | tǔn | ①漂浮:木板在水上氽。②用油炸:油氽馒头。油氽花生米。 |
褪 | tùn | ①收缩或晃动身体某部分,使套在它上面的东西脱下来:把袖子褪下来。②向里移动:把手褪在袖子里。③后退,逃脱:不要遇事就往后褪。II.参见tu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