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u

①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投篮。投弹(dàn)。②跳进去:投河。自投罗网。③放进去,送进去:投入。投资。投标。④走向,进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⑤发向:投射。投影。⑥寄,递送:投递。投稿。⑦合:投合。意气相投。⑧临,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投笔从戎

tóubǐcóngróng

戎:军队;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永平五年时期,班固被召见到校书郎任职,班超和母亲也来到洛阳。家境穷困,班超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来供养(母亲),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

投畀

tóubì

抛弃;放逐。《诗·小雅·巷伯》:“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晋 潘岳《关中诗》:“庐播违命,投畀朔土。”宋 苏辙《代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之一》:“虽欲自安於散地,然犹横被以恶名,投畀遐方,要令没齿。”《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拔自下鬼,擢於近臣,刀被冢伯之讼言,合在狱卒之投畀。”《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览宜急屏斥,投畀有虎,若斯之人,非恩所宥,请免官送归本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乞陛下(宋哲宗)断自圣意,略正典刑,追削(吕惠卿)官职,投畀四裔。《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太学生陈朝老复疏(蔡)京恶十四事,乞投畀远方,皆不报。

投畀豺虎

tóubìcháihǔ

谓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诗》刺谗人,‘投畀豺虎’。” 清 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为臣子者,不知感戴,乃反造作逆谋,图危社稷,则投畀豺虎。”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况且,未能将坏人‘投畀豺虎’于生前,当然也只好口诛笔伐之于身后。”

投鞭

tóubiān

扔掉马鞭。借谓下马。《三国志·魏志·孙礼传》:“帝猎於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宋 王安石《王村》诗:“揽辔联貂帽,投鞭各酒巵。”《聊斋志异 王桂庵》一门内,马缨一树,梦境宛然。骇极,投鞭而入。

投鞭断流

tóubiānduànliú

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形容兵士多,军力强大。《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投兵

tóubīng

①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后汉书·张奂传论》:“自鄛乡之封,中官世盛,暴恣数十年閒,四海之内,莫不切齿愤盈,愿投兵於其族。”②放下武器。《庄子·徐无鬼》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晋 袁宏《后纪·顺帝纪下》:“愚戇自陷不义,实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也。”

投充

tóuchōng

满洲将士,上至诸王贝勒,下至八旗兵丁,都以打仗为职业,一般不从事社会生产。他们在京畿地区圈占了大量田地后,继续推行辽东的编庄制度,役使奴仆壮丁从事生产。汉族农民投靠满洲人为奴,称为"投充"。清初为害最烈的当属圈地投充逃人占房、剃发、易服这六大弊政。《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顺治四年三月)己巳,禁汉人投充满洲。庚午,罢圈拨民间田宅,已圈者补给。

投传

tóuchuán

投弃符信。借指弃官,辞职。后汉书·陈蕃传》:“以諫争不合,投传而去。”李贤注:“投,弃也。传谓符也。”三国志·魏志·刘廙传》:“(刘)望之又以正諫不合,投传告归。”

投棰

tóuchuí

犹投鞭。唐 孙元晏《晋苻坚投箠》诗:“投箠填江语未终,谢安乘此立殊功。”参见“投鞭断流”。《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四》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南朝塘泺何为者哉?一苇可航,投箠可平。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遂可逾矣。”

投刺

tóucì

古代汉族礼节,通报姓名以求相见或表示祝贺。刺,指名刺或名帖,也就是现代的名片。《资治通鉴 晋纪十二》帝欲赐诸吏投刺劝进者加位一等。参见“名刺”。北魏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或有人慕其高义,投刺在门,元慎称疾高卧。”《聊斋志异 水莽草》楚人以同岁生者为同年,投刺相谒,呼庚兄庚弟,子侄呼庚伯,习俗然也。《聊斋志异 封三娘》逾年,(孟)生乡、会果捷,官翰林。投刺谒范公,公愧悔不见。

投窜

tóucuàn

①逃匿。《晋书·庾亮传》:"亮明日又泥首谢罪,乞骸骨,欲阖门投窜山海。"《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长枪短剑如麻乱,争奈失计无投窜。"宋 苏辙《迎寄王适》诗:"投窜千山恨不深,扁舟夏涉气如蒸。"②放逐,流放。唐 柳宗元《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顷以党与进退,投窜零陵。"宋 秦观《国论》:"陛下即位以来,图任元老,眷礼名儒,屏弃奸臣,投窜刻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九》伏望贷以宽恩,特免投窜,使彼偷安之士,永怀内愧之心。明 文徵明 《送提学副使序》:"夫既已得罪,则投窜摧辱,有所不辞。"

投膏止火

tóugāozhǐhuǒ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新五代史·唐书·安重海》:“四方骚然,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投戈

tóugē

放下武器。谓休战。陈琳《为袁绍上帝书》:“虽欲释甲投戈,事不得已。”西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於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晋书 景帝纪》众皆投戈而降,(文)钦父子与麾下走保项。南朝陈 徐陵《移齐文》:“于是黑山叛邑,诸城洞开。白虏连羣,投戈请命。”宋 王安石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投戈更讲诸儒艺,免胄争趋上将风。”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清 侯方域《颜真卿论》:“禄山甫叛,而堂堂天子,仓皇西走。哥舒老将,一战投戈。”

投戈讲蓺

投戈讲艺

tóugējiǎngyì

谓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后汉书·樊準传》:“及光武皇帝受命中兴,羣雄崩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蓺,息马论道。”亦作“投戈讲艺”。 清 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序:“日本自将军主政凡五百年,世不知有王。 德川氏兴,投戈讲艺。”

投阁tóugé汉扬雄校书天禄阁时,刘棻曾向雄问古文奇字。后棻被王莽治罪,株连扬雄。当狱吏往捕时,雄恐不能自免,即从阁上跳下,几乎摔死。后有诏勿问,但京师纷纷传语:“惟寂寞,自投阁。”后用“投阁”为文士不甘寂寞而遭祸殃之典。喻无故受牵连而获罪,走投无路。《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
投瓜报玉tóuguābàoyù

比喻受人微薄之物而以极厚重的礼物答谢。《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王公方才收了,作谢而回,遂为新丰富民。此乃投瓜报玉,施恩报恩,也不在话下。”

投匦

tóuguǐ

臣民向皇帝上书;借指投票。唐 武则天时铸制铜匦四个,列置于朝堂上,受纳上书。后以"投匦"谓臣民向皇帝上书。投匦讼冤。《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四》试太子通事舍人李涉知上(宪宗李纯)于吐突承璀恩顾未衰,乃投匦上疏,称“承璀有功,希光无罪。承璀久委心腹,不宜遽弃。”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孔子》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本中国乡举里选之制,参泰西投匦公举之法,以遴议员之才望。"

投河奔井

tóuhébēnjǐng

谓投水自杀。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45回:“倘若他母女有投河奔井之事,我定然将你二人送官究治,决不饶你!”

投河觅井

tóuhémìjǐng

即寻死觅活。闹着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说非看不可,或者没有得看,就要跳脚拍手,以至于投河觅井。”

投壶电笑

tóuhúdiànxiào

《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矫出而脱悮不接者,天为之笑。”张华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后遂以“投壶电笑”为闪电不雨之典。白炎《秋夜与匪石联句》:“花雨不散生心台,投壶电笑颜为开。”

投环tóuhuán

①投下玉环。谓报恩。用杨宝救黄雀,黄雀以玉环相报事。明 唐顺之《雁训》:“盖昔者玄鸟集戟,黄雀投环,游龟像纽,坠鹊化印,斯瑞眇乎琐哉!”参见“衔环”。②同“投繯”。《水浒传第一○九回》那些宫娥嫔女,闻得宋兵入城,或投环,或投井,或刀刎,或撞阶,大半自尽。《镜花缘 第九十八回》文蒒之妻邵红英、林烈之妻林书香、谭太之妻谭蕙芳、叶洋之妻叶琼芳,俱投环殉节。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别驾》:“吾恐自伤有污,必将投环而復作贞洁之聻耳。”《花月痕第四四回》:“例斯人於死节,心固难安;报知己而投环,目所共睹。”

投缳

tóuhuán

上吊自缢;投缳道路。缳,绳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今日投缳殆天意,双双采战夜台中。《聊斋志异 黄九郎》公惧,自经。夫人亦投缳死。《聊斋志异 五通》妇奄卧床榻,不胜羞愤,思欲自尽,而投缳则带自绝, 屡试皆然,苦不得死。

投荒

tóuhuāng

贬谪、流放至荒远之地。唐 独孤及《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予亦左袵异域。”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国家终恢全度,特屈深仁,止行夺爵之文,才示投荒之责。”宋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明 何景明《喜望之量移兼寄诗》:“岭海投荒日,燕臺远望时。”

投机

tóujī

①见解相同。话不投机。谈得投机。《三国演义 第十四回》操见昭言语投机,便问以朝廷大事。利用时机谋取私利投机取巧。投机商。《红楼梦 第九十一回》金桂见事有些不大投机,便怕白闹一场,反被宝蟾瞧不起。

投机倒把

tóujīdǎobǎ

指利用时机;使用违法手段扰乱市场;牟取暴利。投机:利用时机钻空子。粮贩子看到市场上粮食紧张,趁机哄抬物价,大搞投机倒把活动。浩然《艳阳天》第47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投机取巧

tóujīqǔqiǎo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现指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想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学习要勤奋刻苦,踏踏实实,不能靠投机取巧取得成功。陈毅《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中东》诗:“投机取巧最可耻。”

投井下石

投阱下石

tóujǐngxiàshí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亦“投石下井”。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梁斌《播火记》一六:草野朋友,没有什么政治的约束,平时追逐酒肉,事情一来,就投井下石。

投老

tóulǎo

①垂老;临老。《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晋书 王羲之传》怀祖(王述)正当作尚书耳,投老可得仆射。晋 陶潜《感士不 遇赋》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金主(完颜雍)曰:“凡人养子,皆望投老得力。朕留太尉、左右丞相辅汝,彼皆国家旧人,可与商议。”②告老。到老。晋 王羲之《十七帖》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唐 牟融《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陈祗时《投老》诗:投老殊知世路难,时风弗尚众交叹。民生重逊金银重,官网完输关系完。车怆残林村上岭,船哀臭水县边滩。几番途遇无房者,诉道劳馀憩未安。

投卵击石

tóuluǎnjīshí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4卷:“所谓以羊将狼,投卵击石,幸而不用,何过望哉!”

投袂而起

tóumèiérqǐ

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章炳麟《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犹谓人心思顺,必有投袂而起者。

投袂荷戈

tóumèihégē

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梁书 元帝纪》:“幕府据有上流,实惟分陕,投袂荷戈,志在毕命。”《周书 于谨传》昔帝室倾危,人图问鼎。丞相在匡救,投袂荷戈,故得国祚中兴,群生遂性。

投袂援戈

tóumèiyuán’gē

表示为国效命。同“投袂荷戈”。《梁书 武帝纪》:“独夫丑纵,方煽京邑。投袂援戈,克弭多难。”

投名

tóumíng

①投递名帖。《北齐书·毕义云传》:“天保元年四月,竇氏皇姨祖载日,内外百官赴第吊省,义云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南史·齐纪上·武帝》:“时(刘)休范典籤许公与诈称休范在新亭,士庶惶惑,诣垒期赴休范,投名者千数。”宋 许顗《彦周诗话》:“刘涇巨济题诗一絶云:‘……后来可是无奇客,东阁投名尚不通。’”②谓入籍。宋 司马光《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一旦事发则絜家亡去,变易姓名,往别州县投名,官中无由追捕。”

投木报琼

tóumùbàoqióng

原指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契tóuqì

投合,见解或意气相投。《镜花缘 第五回》当其开时,凭栏拈韵,相顾把杯,不独蔼然可亲,真可把袂共话,亚似投契良朋,因此呼之为友。

投琼

tóuqióng

掷骰tóu子。指骰tóu子。《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帝复与宗戚饮博於宫中,酒酣,朱全昱(全忠兄)忽以投琼击盆中迸散。”胡三省注:“此所谓投琼,即骰子也。”宋 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酒垆先叠鼓,灯市蚤投琼。”明 陈继儒《群碎录》:“投琼,即今之掷投子。”

投袂

tóumèi

甩袖。形容激动奋发。《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后汉书·朱浮传》:“昔楚宋列国,俱为诸侯。庄王以宋执其使,遂有投袂之师。”李贤注:“投袂,奋袂也,言其怒也。”《资治通鉴 宋纪九》将军王庆曰:“今宫内有变,未知主上安危,凡在臣子,当投袂赴难;凭城自守,非臣节也。”《陈书 本纪卷二高祖武帝陈霸先下》霸先爰初投袂,大拯横流,重举义兵。明 屠隆《昙花记·讨贼立功》:“下官闻变投袂,泣血禡牙。” 辕孙《露西亚虚无党绪言》“邦人君子,有念我者乎,盍亦投袂而兴哉!”亦用以形容舞姿。 晋 陆机《文赋》:“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絃而遣声。”

投命

tóumìng

①舍命;拼命。《吴子·励士》:“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后汉书·仲长统传》:“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晋 潘岳《西征赋》:“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南朝宋 颜延之《阳给事诔》:“故寧远司马濮阳太守阳瓚,滑臺之逼,厉诚固守,投命徇节,在危无挠。”②犹亡命。晋 潘岳《西征赋》:“鉴亡王之骄淫,窜南巢以投命。”《宋书·沉攸之传》:“其锋陈营壁之主,驱逼寇手之人,若有投命军门,一无所问。”③投奔。宋 司马光《肥水之战》然彼(符坚)以赤心投命于我(慕容垂),若之何害之!

投暮

tóumù

傍晚。《汉书·游侠传·原涉》:“投暮,入其里宅。”《后汉书·任光传》:“世祖遂与光等投暮入堂阳界。”《三国志·魏志·贾逵传》“充,咸熙中为中护军” 裴松之注引 三国魏 鱼豢《魏略·李孚传》:“自著平上幘,将三骑,投暮诣鄴下。”

投其所好

因其所好

从其所好

tóuqísuǒhào

yīnqísuǒhào

cóngqísuǒhào

迎合别人的喜好。有的人嫌这里投资环境不好,他们马上投其所好,从交通、通讯、环境等方面加以改造更新。《庄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佞谄之伦,承颜候色,因其所好,以悦导之。陈嘉庚《南侨回忆录》:“伊等三人,各任一部,从其所好。”

投契

tóuqì

投合;见解或意气相投。明 唐寅《金阊送别王尚宝》诗:“投契于君二十年,寻常花月酒杯前。”《聊斋志异 仁秀》话言投契,盟为弟昆,行止与俱。《聊斋志异 纫针》先是,同邑傅孝廉之子,与王投契,生男阿卯,与褓中论婚,后孝廉官于闽,年余而卒,妻子不能归,音耗俱绝。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二章三:“这一老一少两代妇女开始谈论一些别的事,她俩越谈越投契。”《十二笑·二笑》:所以在下常说朋友虽最投契,内外之嫌断该有别。

投躯

tóuqū

①舍身;献身。南朝宋 鲍照《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殤。” 唐 王维《李陵咏》:“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资治通鉴·晋元帝建武元年》:“(陇西太守吴绍)遗相国保书曰:‘王室有事,不忘投躯。’”②置身。《云笈七籤 卷一○四》:“登峻履谷,艰寻师门,掷形絶崿,投躯万津。”

投人

tóurén

投靠人。”投人须投大丈夫“,谚语,意思是投靠人就要找敢作敢当者。唐 王维《终南山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元·佚名《刘弘嫁婢》一:“洛阳城中许多的财主,他怎生不到别人家去?岂不闻投人须投大丈夫。”

投刃皆虚

tóurènjiēxū

《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后因以“投刃皆虚”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投山窜海

tóushāncuànhǎi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投石拔距

投石超距

tóushíbájù

tóushíchāojù

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东汉·班固《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位于等次。”

投石问路

tóushíwènlù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2回:“这是投石问路,实乃一石二鸟。”

投石下井

tóushíxiàjǐng

解释见“投阱下石”。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

投书

tóushū

①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汉书·赵广传》:“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託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清 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夷不报命而急战,战方交则投书议和。”鲁迅《华盖集续编·(也许是广告)为半农题记何后,作》:“两三月后,报章上就有投书出现,说会稽先生不懂催眠术,以此欺人。”②谓将文书或信件投入水中。《史记 屈原列传》: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晋 庾阐《吊贾生文》:“涉湘川而观汨水,临贾生投书之川。”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地理:“汪藻彦章为江西 提学,作石头驛记云:‘自豫章絶江而西……曰石头渚,世以为殷洪乔投书之地。’”③扔下书籍。《晋书·文苑传·赵至》:“至感母言,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

投鼠忌器

投鼠之忌

tóushǔjìqì

tóushǔzhījì

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汉 贾谊《治安策》:“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於贵臣之近主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某即有罪,倘死于寓所,则咎在小生。请少存投鼠之忌

投梭

tóusuō

织布时来回投射梭子。指织布。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以梭投之。《聊斋志异 胭脂》若毛大者:刁猾无籍,市井凶徒。被邻女之投梭,淫心不死。

投梭折齿

tóusuōzhéchǐ

投梭:用梭子掷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清·陈澧《东塾读书记·诗》若称誉贤女,岂容作此等语,必至投梭折齿矣。

投梭之拒

tóusuōzhījù

解释见“投梭折齿”。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虽遭投梭之拒,而未能忘情者也。”

投桃报李

tóutáobàolǐ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投桃之报

tóutáozhībào

比喻给对方的报答。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9回:“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

投隙

tóuxì

乘隙;伺机。《列子·说符》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宋 陆游《雀啄粟》诗:乘时投隙自谓才,苟得未必为汝福。明 何景明《敌中篇》然卒为所图焉者,彼有以揣摩投隙,而此有以中之也。《续资治通鉴·宋宁宗真定七年》如耶律德光之不能即安中土,则奸雄必将投隙而取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古之投机者有四:有投隙之机,有捣虚之机,有乘乱之机,有承弊之机。

投隙抵巇

抵巇投罅

投隙抵罅

tóuxìdǐxī

tóuxìdǐxià

谓伺机钻营。宋·秦观《朋党上策》君子信道笃,自知明,不肯偷为一切之计。小人投隙抵巇,无所不至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或者乃徇夫一己之势,狃于一时之利,不忌天之所警,欲于大变之后,抵巇投罅,拘滞使人而别作为,举祖宗三百年之成烈,现为博者之一掷,遂以干戈易玉帛,杀戮易民命,战争易礼义。明·高启《评史·李泌》:“盖小人怀倾险之情,挟奸乱之术,居人父子间,投隙抵罅,常幸有其事,以苟一切之富贵。”

投辖留宾

tóuxiáliúbīn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投辖:丢掉辖。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投辖留宾的方式现在不值得提倡。东汉·班固《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投辖攀辕tóuxiápānyuán

表示殷切挽留。辖,车轴头上固定车轮的装置。辕,车辕。《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忽思历来古人,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

投闲

tóuxián

①置身于清闲境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时言者论臣僚赃累巨万,具载章疏,投闲数月,便得祠禄,请自今皆须三年,故有是命。宋 陆游《入秋游山赋诗 之三》屡奏乞骸骨,宽恩许投闲。②亦作“投间”。乘隙;伺机。《东观汉记·桓荣传》初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捃拾,投闲辄诵诗。《后汉书·延笃传》百家众氏,投闲而作。李贤注:“言诵经典之馀,投射闲隙而翫百氏也。”

投闲置散

tóuxiánzhìsàn

未被重用,放在闲散的地位上。唐 韩愈进学解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投谒

tóuyè

投递名帖求见。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

投殒

tóuyǔn

投身殒命。谓以死相报。《梁书·袁昂传》:“窃以一飡微施,尚復投殞;况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唯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所以踌躇,未遑荐璧。”《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注云:“投殞,言投命殞身也。” 

投簪

tóuzān

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晋 陆机《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岂投簪其必谷。”《云笈七籤 卷一○七》:“粗得山水,便投簪高迈。” 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二子之名既就,一生之愿已酬,当投簪海岸,驾橇山林。”清 金农《题青林沟所居诗》:“尘坌炎光昼已空,投簪久羡濯缨翁。”

投止

tóuzhǐ

投奔托足、投宿。明 顾大典《青衫记·蛮素至江》:“避兵投止方鞅掌,相怜惜借居左廊,出青衫把真情说向。”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八松墓》:“当义士在生之日,开张旅舍,东西南北之人,投止者不知凡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尸变》:“有车夫数人,往来负贩,辄寓其家。一日昏暮,四人偕来,望门投止,则翁家客宿邸满。” 《聊斋志异 宦娘》后归程,离家数十里,日已暮,暴雨莫可投止。

投贽

tóuzhì

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卷二》:“王性之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后生有投贽者,且观且卷,俄顷即置之。” 宋 陈鹄《耆旧续闻 卷二》:“陈无己少有誉,曾子固过徐, 徐守孙莘老荐无己往见,投贽甚富。” 《聊斋志异 瑞云》一日,有秀才投贽,坐语少时,便起,以一指按女额曰:“可惜,可惜!”

投诸四裔

tóuzhūsìyì

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左传 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投杼

tóuzhù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曾参者,与曾子同名族,杀人。人告曾子之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也。’织自若。有顷,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墻而走。夫以曾子之贤,与母之信,而三人疑之,虽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投杼”比喻谣言众多,动摇了对最亲近者的信心。《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北齐书·文襄帝纪》:“当是不逞之人,曲为无端之説,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 《资治通鉴 随纪三》每恐谗谮生于投杼,鸩毒遇于杯勺,是以勤忧积念,惧履危亡。宋孝宗复岳飞官封敕:“会中原方议於櫜弓,而当路力成於投杼。” 明 何景明《上杨邃庵书》:“夫谗言屡至,慈母投杼;浸渍之灌,可解胶漆。”

投传而去

tóuzhuànérqù

传:符信。指弃官而去。《后汉书·陈蕃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晋书 刘毅传》毅曰:“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投传而去。

投状

tóuzhuàng

呈递文状。《梁书·武帝纪上》:“必须画刺投状,然后弹冠。”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建隆初,诏五代时命官投状叙理,复命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七》应奏廕选人年二十五已上,遇南郊大礼,限半年内许令赴铨投状,京官每年春季赴国子监投状,并差两制官于逐处考试。《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八》若临时投状射保者,并不收试。清 叶廷管《吹网录·胡注失收考异》:“有李晟郢劝怀光归,投状云:‘今怀光即欲束身。’”

投足

tóuzú

①踏步;举步。《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②栖身;投宿;立足。晋 张华《鹪鹩赋》:“匪陋荆棘,匪荣茝兰。动翼而逸,投足而安。”唐 滕倪《留别吉州太守宗人迈诗》:“千里未知投足处,前程便是听猿时。”明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明 张纲孙《百竹村诗》:“日晚慎前行,何处堪投足?”

tóu/shǎi

骰子骨制的赌具,正方形,用手抛,看落下后最上面的点数。中国的骰子习惯在一点和四点漆上红色,因此俗称“色(shǎi)子”。掷骰猜枚行令。 《聊斋志异 丐仙》或掷骰为令,陈每代高呼采,雉卢无不如意。《聊斋志异 任秀》更既静,忽闻邻舟骰声清越,入耳萦心,不觉旧技复痒。

骰盆tóupén

掷骰子的盘子。一本作“骰盘”。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三折》:“我将这色数儿轻放在骰盆内,二三五又掷箇乌十。”清 孔尚任《桃花扇·访翠》:“小旦取骰盆介。”《花月痕第二十二回》痴珠便将色子和骰盆送给诩甫道:“请你起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