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ng

①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亭。牡丹亭。②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亭。邮亭。岗亭。③适中,均匀:亭匀。④正,当:亭午(正午,中午)。

亭传

tíngchuán

古代供旅客和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处所。《后汉书·陈忠传》:“(长吏)发人修道,缮理亭传。”《三国志·魏志·张鲁传》:“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宋 叶适《翁诚之墓志铭》:“至其造意广远,据经坚决,寄讽于草木,託兴于亭传,人多惮而不能回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宋高宗)诏:“荆、襄、关、陕、江、淮,皆备巡幸,并令因陋就简,饮食不事丰美,亭传仅备风雨,…”

亭堠/亭侯

tínghóu

①爵位名。汉代食禄于乡﹑亭的列侯。秦、汉亭长下属,任候盗捕盗之事。魏、晋仍置。《后汉书.百官志五》:“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其意为在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如《楚汉春秋》载高祖封许负鸣雌亭侯,又如汉末曹腾曹嵩封费亭侯,关羽汉寿亭侯刘备宜城亭侯。《晋书 武帝纪》:“魏嘉平中,封北平亭侯。”“本为县侯者传封次子为亭侯,乡侯为关内侯,亭侯为关中侯,皆食本户十分之一。”“(太康九年)五月,义阳王奇有罪,黜为三纵亭侯。”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宋 周邦彦《虞美人 疏篱曲径田家》:“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

亭户

tínghù

古代盐户之一种。唐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第五琦定盐法,将制盐民户编为特殊户籍,免其杂役,专制官盐。因煮盐地方称亭场,故名。宋代京、河北、两浙、淮南、福建、广南海盐产区中,专指向政府领取本金产制正盐(额盐)归公的盐户。《新唐书·食货志四》亭户冒法,私鬻不絶,巡捕之卒,遍于州县。《宋史·食货志下四》然自皇祐以来,屡下詔书輒及之,命给亭户官本,皆以实钱;其售额外盐者,给粟帛必良;亭户逋岁课久不能输者,悉蠲之。宋 叶适《宋武翼郎邵君墓志铭》煎盐实尅亭户钱,以应诸费。《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卿等曾谕宋藻支还亭户钱否?参见“灶户”、“锅户”。

亭槛

tíngkǎn

亭子的栏干,借指亭子;庭园。亭槛幽绝。宋 王谠《唐语林·夙慧》:“杭州端午竞渡,於钱塘弄潮,先数日於湖滨列舟舸,结彩为亭槛。”宋 沉括《梦溪笔谈·药议二》:“今小木中却有棣棠,叶似棣,黄花绿茎而无实,人家亭槛中多种之。

亭历

tínglì

又写作“葶苈”,草木植物,籽味苦,可入药。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黄连苦杕亭历。

亭台楼阁

tíngtáilóugé

泛指建造在园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赏的建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那亭台楼阁,树林山水,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如果要修怎么样一座亭台楼阁的大花园,我力量不够。”

亭亭

tínɡtínɡ

①形容耸立高远:亭亭直立。浮云亭亭如车盖。东汉 刘桢《赠从弟 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宋 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②高洁美好的样子:荷花亭亭,傲立湖心。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宋 姜夔《念奴娇 词》:“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宋 周敦颐《爱莲说》: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亭亭玉立

tíngtíngyùlì

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近义词:袅袅婷婷、风仪玉立。

亭午

tíngwǔ

指正午;中午。北魏 郦道元《三峡》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宋太祖赵匡胤)乃驿召(何)继筠诣行在所,授以方略,并给精兵数千,使往拒之,且谓继筠曰:“翌日亭午,俟卿捷奏至也!”宋 苏轼《上巳出游随所见作句》诗:"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睡日亭午。"清 龚自珍《尊隐》:"日之亭午,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新步,昙而雨,亭午乃至。"

亭榭

tíngxiè

亭阁台榭。南朝齐 谢朓《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极望天渊,曲阻亭榭。”唐 冯贽《云仙杂记 卷四》:“霍定与友生游曲江,以千金募人窃贵族亭榭中兰花插帽。”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城邑如棋局,东则岳神山如屏,青松翠柏间隐隐有楼观。”清 龚自珍《调笑词之一》:“花下,花下,金碧朝阳亭榭。”

亭宇

tíngyǔ

亭台楼阁。唐 韦应物《西亭》诗:“亭宇丽朝景,帘牖散暄风。”唐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宋 范仲淹《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阑干红屈曲,亭宇碧参差。《聊斋志异 白于玉》亭宇皆红窗,时有美人出入,冶容秀骨,旷世并无其俦。

亭育

tíngyù

引证养育;培育。《梁书·武帝纪下》:“思随乾覆,布兹亭育。” 隋 江总《劳酒赋》:“顾曲私之亭育,递寒暑而徂迁。”《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三》拯饥寒之弊,省劳役之勤,顺诸佛慈悲之心,沾圣君亭育之意,人神胥悦,功德无穷。宋 范仲淹《乞小郡表》:“傥形骸未顿,药饵有功,则当再就驱驰,上酬亭育。”

亭长

tíngzhǎng

①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一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乡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②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亭障

tíngzhàng

亦作“亭鄣”。 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尉缭子守权:“凡守者,进不郭圉,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史记·大宛列传》:“於是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北周 庾信《拟咏怀诗》:“萧条亭障远,悽愴风尘多。”唐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歷亭鄣堡戍。”清 吴伟业《赠辽左故人 诗》:“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资治通鉴 汉纪十五》后数万骑南旁塞猎,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

tíng

①止住,中止不动:停止。停产。停学。停职。停顿。停刊。停战。停业。停滞。②总数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十停儿有九停儿是好的。《西游记第二十四回》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③暂时不继续前进:停留。停泊。④妥当:停妥。停当。⑤留置。唐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停罢

tíngbà

停止。《北齐书·废帝纪》:“土木营造金铜铁诸杂作工,一切停罢。”《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北瞻河内,咫尺非遥,前诏经营,今宜停罢。《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宜停罢。

停杯

tíngbēi

谓停止饮酒。三国魏 曹丕《秋胡行之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隋 杨素《赠薛内史诗》:“横琴还独坐,停杯遂待君。”唐 李白《行路难 其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白居易《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舟上诗》:“停杯看柳色,各忆故园春。”

停车

tíngchē

①(汽车、火车、马车等)停留(如搭运或卸下乘客);车辆停止行驶。唐 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停放车辆。此处不许停车!③机器停止转动。机器停车了,快找人来修理。

停当tíngdāng

①妥贴;妥当。②料理好;处置好。《官场现形记第七回》厨房里亦诸事停当。③犹舒适。④能干。

停晷

tíngguǐ

谓时间驻留。 陆机《长歌行》:“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聊斋志异 阿纤》昼夜绩织,无停晷。

停留长智

tíngliúzhǎngzhì

指事情耽搁久了,就会想出主意来。我们快去,千万别让他停留长智。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91回:“常言道'停留长智'。那妖精倘或今晚不睡,把师父害了,却如之何?”

停妻再娶

tíngqīzàiqǔ

有妻并未离异,又与人正式结婚。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员外,你不回家来,原来在这里,做个停妻再娶妻。我和你见官去。”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一回:据我看来,这人年纪虽觉得大些,然究竟现居官场,断不敢干那停妻再娶和明妻暗妾的事。

停省

tíngshěng

裁撤,裁减不用。《后汉书·韦彪传》:“往时楚狱大起,故置令史以助郎职,而类多小人,好为姦利。今者务简,可皆停省。”《晋书 孝武帝纪》凡诸役费,自非军国事要,皆宜停省,以周时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牀上唯施七星板;至如蜡弩牙、玉豚、锡人之属,并须停省。”

停午

tíngwǔ

指正午;中午。停,通“亭”。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三峡 )重巖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宋 梅尧臣《庖烟》诗:“湿薪烧尽日停午,试问霏霏何处浮。” 《聊斋志异 王成》待至停午,始渐燥,而阴云复合,雨又大作。

停辛伫苦

tíngxīnzhùkǔ

停:止息,停留;伫:贮积。辛劳长期缠身。形容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唐 李商隐《河内诗》之一:“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欧阳予倩《孔雀东南飞》第四场:“为什么你对我无有话讲,停辛伫苦暗自悲伤?”

停刑

tíngxíng

停止执行刑罚。晋书·刘聪传》聪怒甚。刘氏时在后堂,闻之,密遣中常侍私敕左右停刑,於是手疏切谏,聪乃解。宋 程大昌《考古编·春夏行刑》古者春夏不行刑,曰恶与天之生长相拂也,然或罪状已白,停刑以待秋冬。

停蓄

tíngxù

亦作“停滀”。 ①停留蓄积。宋 何薳《春渚纪闻·泖茆字异》:“故江左人目水之停滀不湍者为泖。”《元章·户部九·和买》:“诸和买物须验出产停蓄去处。” 清 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黄河之水,无地停蓄,遂岁岁为患。”②深沉。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汎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明 顾养谦《赠姚安守温陵李先生致仕去滇序》:“其为人汪洋停蓄,深博无涯涘,人莫得其端倪。” 郭沫若《羽书集·写在茶油灯下》:“这呼声象在千岩万壑中冲迸着的流泉,蜿蜒,洄沍,激荡,停蓄。”

停云

tíngyún

①停止不动的云。凝聚不散的云。魏晋 陶渊明《停云 诗》:“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宋 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序》: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宋 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②使行云停止不动。喻歌声之高亢优美。

停云落月

tíngyúnluòyuè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晋 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 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停匀tíngyún

均匀;匀称。清 钮琇《觚賸·石言》:“(端砚)其受墨也,差差鳞鳞,融洽停匀,石与墨得,墨与石亲,沛然膏流,油然酎醇。”《老残游记第一回》秋天虽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叶圣陶《李太太的头发》:“她因此特别爱重她的头发,……如果有一缕还欠妥贴,有一处尚未停匀,她是不惜化加倍的工夫从新梳过的。”

停滞不前

tíngzhìbùqián

停留下来不继续前进。滞:滞留;停留不动;停滞:因为受到阻碍而不能顺利地前进或发展。社会是发展的、进步的,决不会停滞不前,或者倒退。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停住tíngzhù

停留;停止。《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大驾停住积日,权果不至,帝乃旋师。”《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诸葛)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楞严经卷三》:“沉思諦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老舍《骆驼祥子二二》:“他的心不能禁止那些事往外走,他的话也就没法停住。”


tíng I.

①水积聚而不流动:“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②(水)深:崇渟。II. tīng古同“”,水边平地。

tíng

葶苈:一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种子入药,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等作用。

tíng

婷婷:形容人或花木美好。秀美的样子。娉婷pīng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亦借指美人。辛延年的《羽林郎》“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唐 长孙无忌 杂言体歌行《新曲》 “婉约娉婷工语笑”,亦指女子姿态曼妙。

婷婷袅袅

婷婷嫋嫋

tíngtíngniǎoniǎo

形容女子体态柔美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