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  

tiě I.

①便条:字帖儿。②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③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④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II.参见tiè。III.参见tiē。

帖括tiěkuò唐代举子把经书里难记的句子编成歌诀,以便诵读,称为“帖括”。泛指科举应试文章。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1篇》(顾炎武)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

帖书

tiěshū

犹帖字。《旧五代史·选举志》每岁明经一科,少至五百以上,多及一千有馀。举人如是繁多,试官岂能精当。《续资治通鉴 元纪九》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今府州司县应用一切胥吏,多自帖书中来,官无取材,欲望明刑政,识大体,难矣!参见"帖字"。

帖字

tiězì

谓熟记经书以应帖试。《旧唐书·杨绾传》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唯择浮艳,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之事乎?"参见"帖经"。

tiě

①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②形容坚硬:铁拳。铁军。铁骑。金戈铁马。铁汉。铁蹄。铁腕。③形容确定不移:铁铮铮。铁的纪律。铁证。④形容刚正:铁面无私。⑤形容表情严肃:他总是铁着脸。⑥黑色:铁骊。铁青。⑦兵器的代称:手无寸铁。⑧姓。

铁案如山

tiěànrúshān

指罪证确凿;定的案像山那样不能推翻。案:犯罪的纪录或结论。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案如山,不容抵赖。明 孟称舜《郑节度残唐再创》第一折:“辘辘的似风车样转,道不的铁案如山。”

铁板不易

tiěbǎnbùyì

易:变易,更改。像铁板那样不能改变。形容不变的,不可更改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所谓‘臧谷亡羊’,其亡必多。这是铁板不易的话。”清 刘璋《斩鬼传》第五回:所以古人说得好来:悭吝揝财,必生败家之子。这两句话,便是从古至今铁板不易之理。

铁板钉钉

tiěbǎndìngdìng

①犹言硬碰硬。比喻说话办事坚决、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论。范乃成《小技术员战胜神仙手》:“[老汉]右手的烟袋朝着支书手中的计划点了几点,铁板钉钉似的崩出来三个字:‘我反对!’”《花城》1981年第6期:大红门里的叶处长就是二妞儿,已经铁板钉钉,不容怀疑了。

铁板歌喉

tiěbǎn‘gēhóu

形容豪迈的演唱。清·郑燮《道情》曲之七:“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铁板铜琶

tiěbǎntóngpá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同“铁绰铜琶”和“铁板铜弦”。清·二石生《十洲春语·评花小诗·杭州绣凤》:“铁板铜琶唱《大江》,西来潮气未全降。”

铁板铜弦

tiěbǎntóngxián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清·蒋士铨《临川梦·提纲》:“铁板铜弦随手弄,娄江有个人知重。”

铁板一块

tiěbǎnyīkuài

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变。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一块。”张平《抉择》:“中阳纺织集团公司就永远会是一个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地方,就永远会是铁板一块。”

铁牓

铁榜

tiěbǎng

铁制的榜牌。用于刻记姓名或文告。《太平广记 卷三八五》引唐牛僧孺《玄怪录·崔绍》满壁悉是金牓银牓,备列人间贵人姓名……更有长铁牓,列州县府僚属姓名。明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 之四》高皇帝之大诰武臣,文皇帝之铁榜训诫,今日诚不可不申明而训勅之也。《明史·太祖纪二》乙巳,作铁榜诫功臣。《明史 卷十二 英宗后纪》禁文武大臣、给事中、御史、锦衣卫官往来交通,违者依铁榜例论罪。

铁笔无私

tiěbǐwúsī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五个鬼齐齐的走上前去,照手一抢,把管笔夺将下来,说道,‘铁笔无私。’”

铁壁铜墙

tiěbìtóngqiáng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是人强马壮。”贺敬之《放歌集·放声歌唱》:“我们党的心,和六万万人民的心,结成的联盟,是何等伟大的铁壁铜墙。”

铁壁铜山

tiěbìtóngshān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清·感惺《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铁肠石心

tiěchángshíxīn

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唐·皮日休《桃花赋》序:“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铁杵成针

铁杵磨针

tiěchǔchéngzhēn

tiěchǔmózhēn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宋 祝穆《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南宋 祝穆《方舆胜览》:“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铁窗风味

tiěchuāngfēngwèi

指监牢里囚犯的生活。数十载的监牢生涯,使他遍尝铁窗风味。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随后十年来,除和几位救国会的同志在苏州略尝铁窗风味不能算流亡外,有第二次流亡……”

铁椎

tiěchuí

即铁锤。《史记·魏公子列传》四十斤铁椎。《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尝以铁椎椎人阴破,左右人见之有敛眉者,昱大怒,令此人袒胛正立,以矛刺胛洞过。

铁绰铜琶

tiěchuōtóngpá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同“铁板铜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tiědǎdeyíngpánliúshuǐdebīng俗语,意思就是营房是固定的,而每年都有老兵走了,新兵来,就像流水一样,以说明当兵的人的辛苦以及指人处的位置会变化。贾平凹《废都 第一集》西京的每任市长都有心在这座古城建功立业,但却差不多全是几经折腾,起色甚微,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去了。

铁打铜铸

tiědǎtóngzhù

铁打成的,用铜浇铸的。形容非常坚固。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请老兄放心,并非愚弟酒后乱吹,敝寨确是像铁打铜铸的一般。”柯岗《逐鹿中原》第六章:“我不信你张同的脑袋是铁打铜铸的!”

铁打心肠

tidǎxīncháng

谓心肠像铁铸成的。形容人刚强的秉性。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八出:“望断天涯无故人,便做铁打心肠珠泪倾。”明·徐霖《绣襦记·责善则离》老爹,你一时之怒,打死了他,你若见这样呵,随你铁打心肠也痛悲。

铁骨

tiěgǔ

①比喻坚挺的枝干。可用来赞美书法。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徐迟《黄山记一》:“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②刚强不屈的骨气。碧野《怀田庄》:“他年纪比我小,但他经过的风浪却比我多,他铁骨铮铮,不屈不挠。”袁鹰《不灭的诗魂》:“铁窗生活并没有销磨他的铮铮铁骨。”

铁郭金城

tiěguōjīnchéng

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铁画银钩

tiěhuàyíngōu

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唐 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清 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

铁笼

tiělong

①车轴头上的铁箍。《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六年》:“初,燕人攻安平,临淄市掾田单在 安平,使其宗人皆以铁笼傅车轊。”胡三省注:“卷铁以傅车轊,故谓之铁笼……轊音卫,车轴头谓之轊。”②铁制的笼子。用作刑具。《新五代史·杂传十三·董璋》:“获其逃者,覆以铁笼,火炙之。”《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燕王守光既克 沧州,自谓得天助,淫虐滋甚,每刑人,必置诸铁笼,以火逼之。”

铁马

tiěmǎ

①披铁甲的战马,铁骑。金戈铁马。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 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挂在宫殿、庙宇等屋檐下的铜片或铁片,风吹过时能互相撞击发出声音。

铁马金戈

tiěmǎjīn‘gē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清·魏源《秦淮镫船引》生长承平听画筝,几闻铁马金戈声。

铁面枪牙

铁面鎗牙

tiěmiànqiāngyá

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明 李贽《咏古》之一:“卧薪尝胆为吞吴,铁面枪牙是丈夫。”

铁面无私

tiěmiànwúsī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咱队的会计可算得上铁面无私,不合乎制度的事凭谁来也休想得到通融。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铁面御史

tiěmiànyùshǐ

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王德用,人称黑王相公;赵清献,世号铁面御史。”

铁木

tiěmù

①泛指用铁或木制成的刑具马具等。《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南朝齐 王琰《冥祥记》:“徽(韩徽)以兄子繫於郡狱,铁木竟体,钳梏甚严。”②桄榔的别名。

铁骑

tiěqí

披铁甲的战马,借指精锐的骑兵。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宋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如刀剑铁骑。

铁契

tiěqì

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为汉高祖所创。铁制的契券上用丹砂书写誓词,从中剖开,朝廷和受赐者各保存一半。唐以后不用丹书,而是嵌金,并在券文上刻有免死等特权的文字。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庙。”

铁钳

tiěqián

劳动人民用来烧火夹煤炭的铁制钳子,故名铁钳。《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盗夜入,执主人,烧铁钳灼,劫掠一空。

铁券

tiěquàn

即铁契。中国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也叫免死券。徐纥说(胡)太后以铁券间(尔朱)荣左右,荣闻崐而恨之。《明史卷二十二 熹/喜宗》(天启六年)十一月庚寅,予魏良卿(魏忠贤的侄子)铁券。参见“丹书铁券”。

铁石心肠

tiěshíxīncháng

心肠硬得像铁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唐 皮日休《桃花赋序》:“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如果再不给你回信,那简直是铁石心肠了。

铁石心肝

tiěshíxīn’gān

解释见“铁石心肠”。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俺虔婆生下一副铁石心肝,皱著柄冻凌觜脸,把俺这做女的,不做人也似看承。”清·顾炎武《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绝句》之二:孤坟一径楚山尖,铁石心肝老孝廉。

铁树开花

铁树花开

铁树开华

tiěshùkāihuā

tiěshùhuākāi

tiěshùkāihuá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花开。”明 来集之《铁氏女》:“顿开鹦鹉笼,扭上鸳鸯配。定教那铁树开花还结子。”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铁树花开千载易,坠落阿鼻耍出难。”清·杨潮观《灌口二郎初显圣》看夏王鼎上支祁号,铁树花开还早。陈毅《赣南游击词》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铁索

tiěsuǒ

①粗铁链。唐 韩愈《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描述书法笔势笔力)《宋史·张永德传》:“以铁索千餘尺,横截长淮,又维巨木,自是备御益坚矣。”清 阎尔梅《登峨嵋山诗》:“脊隥风摇攀铁索,颐崖石陷蹋藤梯。”毛泽东《长征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②用粗铁链制成的刑具。《清通·刑一》:“定狱具之图……一曰铁索,以铁为之,长七尺,重五斤。”清 郑燮《莲峰诗》:“铁索三条解上都,君王早为白寃诬。”鲁迅《书信集·致胡风》:“以我自己而论,总觉得缚了一条铁索。”

铁桶江山

tiětǒngjiāngshān

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整个杭州城就是他的铁桶江山,别人水泼不进,插针难入。”

铁腕人物

tiěwànrénwù

用意志或性格的力量或军事手段进行领导或控制的人。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6章:“大都觉得工人们被陆明挑逗起来的不满情绪随着铁腕人物甩出的那个清脆见血的耳光,基本上算是烟消云散了。”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七回:“高拱不愧为铁腕人物,就在内阁入值的这二十多天里,他就办妥了增补高仪入阁的一应事宜。”

铁网珊瑚

tiěwǎngshānhú

比喻搜罗珍奇。唐·李商隐《碧城》诗:“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铁鞋踏破

tiěxiétàpò

比喻长途跋涉,到处寻求。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便天涯海崖,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

铁心木肠

铁心石肠

tiěxīnmùcháng

tiěxīnshícháng

犹言铁石心肠。宋·苏轼《牡丹记叙》:“然鹿门子常怪宋广平之为人,意其铁心石肠,而为《梅花赋》,则清便艳发,得南朝徐庾体。”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王介甫少时作《石榴花》……此老风味不薄,岂铁心木肠者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三回:紫鹃姐姐,你从来不是这样铁心石肠,怎么近来连一句好好儿的话都不和我说了?

铁砚

tiěyàn

铁铸的砚台。晋 王嘉《拾遗记·晋时事》:“(晋武帝)即於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于闐国所出,献而铸为砚也。”宋 朱淑真《自责二首》:“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胡怀琛宝剑篇》:“曷去化铁砚,静默而宁康。”参见“磨穿铁砚”。

铁砚磨穿

tiěyànmóchuān

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宋 朱淑真《自责二首》:“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铁衣

tiěyī

①古代战士用铁片制成的战衣。《乐府诗集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唐 王维《老将行》:“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唐 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②借指战士。③指巡捕,狱卒。④指铁锈。

铁狱铜笼

tiěyùtónglóng

形容密闭森严的监牢。郭沫若《星空·孤竹君子之二》:“那儿是奴役因袭的铁狱铜笼,那儿有险狠、阴贼、贪婪,涌聚如蜂。”

铁证如山

tiězhèngrúshān

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柳子戏《孙安动本》第四场:“十八张冤状在此,铁证如山,老贼还有何辩!”

铁中铮铮

tiězhōngzhēngzhēng

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明 瞿祐《剪灯新话 华亭逢故人记》黑闼何足道!如汉田横,唐之李密,亦可谓铁中铮铮者也。

铁嘴钢牙

tiězuǐgāngyá

比喻能言善辩。《花城》1981年第5期:“你看他真是铁嘴钢牙。”单田芳《童林传》第二一九回:一开始这林德厚不服气儿,铁嘴钢牙,就是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