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 | tián I. | ①把空缺的地方塞满或补满:填塞。填补。填充。填空(kòng)。义愤填膺。②在空白表格上按项目写:填表。填词。③形容声音巨大:填然。④古义,挤满。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II.参见zhèn古同“镇”,使安定。 |
填安 | tián’ān/zhèn’ān | 镇定,安定。填,通“镇”。《汉书·王莽传上》:“秉冢宰职,填安国家,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
填榜 | tiánbǎng | 科举时代将考试录取者的姓名写在榜上,谓之填榜。清 赵翼《陔馀丛考·填榜》:“今科场拆卷填榜,先从第六名起,葢是古制。”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光阴容易,转瞬就是填榜的日子。 |
填服 | tiánfú/zhènfú | 镇服。填,通“镇”。《汉书·王莽传上》:“莽非敢有它,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宋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説以神道设教填服戎心,祥符中所讲礼文悉起於此。”《资治通鉴·高帝七年》:“臣光曰: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填服天下也。”谓杀戮降服者。填,通“殄”。《穀梁传·隐公五年》:“伐不踰时,战不逐奔,诛不填服。”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穀梁传》:“填读为殄tiǎn,谓殄戮之也;不殄服,犹言不杀降也。作‘填’者,假借字耳。” |
填抚 填拊 | tiánfǔ/zhènfǔ | 镇定安抚。填,通"镇"。《荀子·君道》其德音足以填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史记 孝文本纪》上从代来,初即位,施德惠天下,填抚诸侯四夷皆洽驩,乃循从代来功臣。《史记·萧相国世家》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书 王莽传下》填抚所掌,及青、徐故不轨盗贼未尽解散,后复屯聚者,皆清洁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将欲南之,必固北之,或者以身填抚其北,而以其子与婿经营其南也。 |
填沟壑 | tiángōuhè | 死的自谦说法。人死埋于地下,故称。《战国策·赵策四 触詟说赵太后》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
填街塞巷 | tiánjiēsāixiàng | 形容人非常多。《南齐书 虞玩之传》:“又生不长发,便谓为道人,填街溢巷,是处皆然。”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军用汽车填街塞巷,这引起了他的害怕和激愤。” |
填坑满谷 | tiánkēngmǎngǔ | 塞满坑谷。比喻物资丰富充足。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佗佗籍籍,填坑满谷。” |
填然 | tiánrán | 形容声势宏大,盛多。《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夺府库,相杀戮,此三辅叛陛下也。 |
填塞 | tiánsāi | 填补,塞满,充塞。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名)妻具赀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
填填 | tiántián | ①满足貌。《荀子·非十二子》:“吾语汝学者之嵬容:其冠絻,其缨禁缓,其容简连,填填然。”②稳重貌。《庄子·马蹄》:“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③形容声音大。《楚辞·九歌·山鬼》:“靁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晋 潘岳《藉田赋》:“震震填填,尘騖连天,以幸乎藉田。”《隋书·音乐志中》:“匪敬伊慕,备物不愆。设簴设业,鞉鼓填填。” 明 夏完淳《观涛诗》:“江中小艇不敢渡,浮云漠漠隔江树。海女霓旌乍有无,雷鼓填填屏翳怒。”④端整稳固貌。填,通“镇”。《尚书大传 卷三》:“孔子曰:‘丘常悉心尽志以入其中,则前有高岸,后有大谿,填填正立而已。’”《淮南子·兵略训》:“不袭堂堂之寇,不击填填之旗。” |
填委 | tiánwěi | 纷集;堆积。刘桢 杂诗:“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宋史·河渠志五》:“江道既分,水復湍暴,沙石填委,多成滩磧。”《资治通鉴 梁纪十一》百司进事,填委于前。《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六》(丁)谓机敏有智谋,善附会而有心计,在三司,案牍填委,吏久难解者,谓一言判之,众皆释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金户部侍郎权尚书曹温之女在掖庭,亲旧干预权利,其家人填委诸司,贪墨彰露,台臣无敢言者。 |
填限 | tiánxiàn | 亦作“填陷”,原指砌墙时于墙中填充泥土,比喻白白充当牺牲品或代人受过他做了错事,别人替他填陷。《红楼梦第四七回》平儿笑道:“依我说,你竟不去罢。合家子连太太宝玉都有了不是,这会子你又填限去了。” |
填咽 | tiányān | ①见“填噎”。②充满空间。形容声响很大。阻塞,形容人多拥挤。填咽街巷。唐 韩愈《石鼓歌》:“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资治通鉴 唐纪十七》东自高丽,西至波斯,鸟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资治通鉴 宋纪一》时(谢)晦权遇已重,自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凑,门巷填咽。《花月痕 第九回》:“远远的听得人语喧哗,鼓声填咽,正是龙舟奋勇竞渡之时。”③犹压抑,忍受。 清 龚自珍《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诗》:“纵有噫气自填咽,敢学大块舒轮囷!” |
填噎 | tiányē | 亦作“填咽”。堵塞,拥挤。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或倾枕而延宾,或称疾以距客。欲令人士立门以成林,车骑填噎於閭巷。”唐 徐彦伯《拟古》诗之二:“廨署相填噎,僚吏纷纵横。” 清 钱谦益《温如先生陈公墓志铭》:“两世执友、生徒縗絰赴会者填咽阡陌,末世所仅见也。” |
填溢 | tiányì | 充塞满溢。谓街巷填塞不下,形客观者众多。填溢阶巷。唐 牛僧孺《玄怪录·窦玉》:“进士王胜、盖夷元和中求荐於同州,时宾舘填溢,假郡功曹王翥第以俟试。” 晋 葛洪《抱朴子·道意》:“远近翕然,同来请福,常车马填溢,酒肉滂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於场,观者填溢。” 《聊斋志异 马介甫》妇亦随出,叉手顿足,观者填溢。 |
填膺 | tiányīng | 充塞于胸中。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清·袁枚《祭妹文》旧事填膺。参见“义愤填膺”。 |
阗 | tián | ①充满:宾客阗门。精气阗溢。阗阗(a.盛,满,如“飞龙在天,云雨阗阗”。b.形容鼓声、车马声,如“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花月痕第二十二回》贼中左右队尚未曾接到暂停的令,闻得对岸四处鼓声阗然…参见“语笑喧阗”。② 通“填”,填塞。《老子·第三十七章》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③声音大:喧阗。 |
阗门 | tiánmén | 充塞门庭。《史记·汲郑列传论》:"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一》(王老志)至京师,馆蔡京赐第南园,士大夫阗门。清 褚人获《坚瓠馀集·歇家驿吏》:"车骑阗门,宾客墙进。" |
阗咽 | tiányàn | ①堵塞;拥挤。《资治通鉴 随纪五》(柳)謇之,庆之从子也。宠遇日隆,百官趋谒,阗咽道路。唐 卢照邻《行路难 诗》:“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闐咽。”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鞯jiān马车舆,闐咽门巷。”宋 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嬉游各忘归,闐咽顷未睹。”②喧闹。士庶阗咽。宋 苏轼《好事近·黄州送君猷词》:“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从此满城歌吹,看黄州闐咽。”《聊斋志异 娇娜》是夕,鼓吹阗咽,尘落漫飞,以望中仙人,忽同衾幄,遂疑广寒宫殿,未必在云霄矣。《聊斋志异 吴令》建诸旗幢,杂卤簿,森森部列,鼓吹行且作,阗阗咽咽然,一道相属也。《聊斋志异 鲁公女》女行近车,媪引手上之,展𫐉即发, 车马阗咽而去。《聊斋志异 大力将军》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阗咽并发,乃返别查(伊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