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 tián | ①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②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③古同“畋”,打猎。《左传 寺人披见文公》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汝)为惠公来求杀余,命(汝)女三宿,女中宿至。《孟子·滕文公下》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庄子·应帝王》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嫠之狗来藉。参见“好田hàotián”,“游田”。《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西至五原,田于阴山。《六韬文韬文师》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④古同“佃”,耕作。《史记 高祖本纪》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西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治。⑤姓。 |
| 田塍 | tiánchéng | 即田埂,是一个早期就出现的词汇,意思是田间的土埂子。《水浒传第五十七回》呼延灼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
田畴 | tiánchóu | ①耕熟的田地。泛指田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孙希旦集解引吴澄曰:“田畴,谓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贾谊《新书·铜布》:“铜布於下,採铜者弃其田畴,家铸者损其农事,穀不为则邻於饥。”《晋书 武帝纪》田畴辟,生业修,礼教设,禁令行,则长吏之能也。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一》农功消于转运,资财竭于徵发,田畴不得垦辟,禾稼不得收入。②指封地。《韩诗外传 卷三》:“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羣臣。” 唐 元稹《阳城驿诗》:“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③指农业。《南齐书·州郡志上》:“鬱州在海中,周迴数百里,岛出白鹿土,有田畴鱼盐之利。”④田官。《文子·自然》:“昔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奚仲为工师。” |
田畜 | tiánchù | ①耕种与畜牧。《史记·货殖列传》:“富人争奢侈,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②指畜牧。《汉书·西域传上·尉头国》:“田畜随水草,衣服类乌孙 。”农田和牲畜。明 李贤、彭时等《大明一统志·外夷·默德那国》:“有城池宫室,田畜市列,与江淮风土不异。”《资治通鉴 秦纪一》岁馀,屡出战,不利,多失亡,边不得田畜。 |
田夫 | tiánfū | 农夫。《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唐 王驾《夏雨诗》:“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唐 王维《渭川田家诗》:“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苏曼殊《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旧病新瘥,於田亩间尽日与田夫閒话。” |
田夫野老 | tiánfūyělǎo |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北齐书·王琳传》:“当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歔欷流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至谓作者搜采异闻,乃设烟茗于门前,邀田夫野老,强之谈说以为粉本,则不过委巷之谈而已。” |
田父 | tiánfǔ | ①老农。《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唐 杜甫有《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参见“田翁”。②大蛤蟆的别名。 |
田父献曝 | tiánfǔxiànpù | 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
田父之功 | tiánfùzhīgōng | 指不预其事而轻易得到好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
田官 | tián’guān | ①即农官。职掌农事、粮税等。刘向《新序·杂事四》:“夫垦田剙邑,闢土殖穀,尽地之利,则臣不若宁戚,请置以为田官。”《汉书 王莽传中》遣尚书大夫赵并使劳北边,还言五原北假膏壤殖谷,异时常置田官。桓宽《盐铁论·复古》:“孝武皇帝攘九夷,平百越,师旅数起,粮食不足。故立田官,置钱,入穀射官,救急赡不给。”②农务官署。《史记·平準书》:“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田官相近。” |
田横 | tiánhéng | 田横是出身战国齐国的王族。田横趁项羽与刘邦争战之际,夺回了大量齐国的城邑,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己为相,独揽国政,既不朝楚,也不附汉。西汉统一后,田横由于杀了刘邦的重臣郦食其,十分害怕刘邦的报复,就跑到了齐国名邑即墨旁的一海岛(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岛)上据守,跟从者有五百余人。后来刘邦想招安田横并封官许愿,田横不信而拔剑自刎了。五百壮士从汉使那里得知田横的死讯,也都相继“蹈海”自杀了。这个海岛后来就叫作田横岛。清 龚自珍《咏史》:“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
田家 | tiánjiā | ①农家。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宋 周邦彦《虞美人 疏篱曲径田家小》:“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②农夫。 |
田间 | tiánjiān | ①田地里。田间劳动。田间管理。宋 曾几《苏秀道中》:“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②农村,乡间。 |
田莱 | tiánlái | 正在耕种和休耕的田地。亦泛指田地。《周礼·地官·县师》:“县师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 郑玄注:“莱,休不耕者。”《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五》德宗李适颁制:祀奠乏主,室家靡依,死生流离,怨气凝结,力役不息,田莱多荒。 |
田里 | tiánlǐ | ①田地和庐舍。《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甿。” 、贾公彦疏:“以田里安甿者,田则为百畮之田,里则五畮之宅。民得业则安,故云安甿也。”《孟子·尽心上》:“所谓西伯 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 隋 王通《中说·立命》:“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②特指卿大夫的封地和住宅。《左传·襄公三十年》:“丰卷奔晋。子产请其田里,三年而復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赵岐注:“田,业也;里,居也。”③指故乡。《史记·汲郑列传》:“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唐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宋 岳飞《奏乞出师札子》:“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归田里,此臣夙夜所自许者。”④泛指乡间,民间。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里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 宋 曾巩《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自是以来,田里辨争,岁时税调,始不勤远。” ⑤乡民,百姓。宋 沉作喆《寓简卷六》:“比之事鞭箠以急税赋,扰田里以督期会,则大异矣。” 清 龚自珍《明良论一》:“远方之士,未尝到京师,担笈数千里而至,乐瞻士大夫之气象丰采,以归语田里。” |
田连阡陌 | tiánliánqiānmò | 阡陌: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道。形容田地广袤,接连不断。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陈忠实《白鹿原》第17章:“家业发时没有发得田连阡陌屋瓦连片。” |
田猎 | tiánliè | 狩猎;捕捉野生鸟兽。《孟子·梁惠王上》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庄子·齐物论》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
田奴 | tiánnú | 指从事农耕的奴仆。《魏书·邢峦传》:“俗谚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参见“耕当问奴”。 |
田豕 | tiánshǐ | 野猪。《礼记·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
田田 | tiántián | 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宋 姜夔《念奴娇 词》:“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
田翁 | tiánwēng | 老农夫。唐 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唐 杜荀鹤《题田翁家诗》:“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 |
田翁野老 田夫野老 | tiánwēngyělǎo tiánfūyělǎo |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北齐书·王琳传》:“当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觑欷流泣。”明 夏言《四边靖·白鸥园漫兴》套曲:“葛巾布袍,田翁野老,朝夕相从,笑谈不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至谓作者搜采异闻,乃设烟茗于门前,邀田夫野老,强之谈说以为粉本,则不过委巷之谈而已。” |
田有封洫 | tiányǒufēngxù | 田地有沟洫为界,表示事物各有区别。《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 |
| 田渔 | tiányú | ①打猎和捕鱼。《辽史·百官志四》:“ 遼國 以畜牧、田漁爲稼穡,財賦之官,初甚簡易。”②耕田和捕鱼。《淮南子·本经训》:“末世之政,田漁重税,關市急征,澤梁畢禁,網罟無所布,耒耜無以設。”宋 苏辙《黄楼赋》放田渔于江浦,散牛羊于烟际。 |
田原 | tiányuán | ①田野。《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唐 储光羲《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诗》:“凄风披田原,横污益山陂。”②耕种于平原。《庄子·达生》:“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成玄英疏:“田于平原,逢岁不熟,禾稼不收。” |
田园 | tiányuán | ①田地与园圃。唐 王维《桃源行》:“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②农村;乡下。③描绘或表现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习俗化的手法。田园诗。田园文学。 |
田月桑时 | tiányuèsāngshí | 泛指农忙季节。南朝齐·萧子良《谏射雉启》:“且田月向登,桑时告至。” |
田者 | tiánzhě | 种田人。《文子·精诚》:“故田者不强,囷仓不满,官御不励,诚心不精。”《汉书·赵充国传》:“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復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昭帝时,匈奴使四千骑田车师。及五将军击匈奴,车师田者惊去,车师复通于汉 |
田彘 | tiánzhì | 田豕 tián shǐ(野猪)。《汉书·贾谊传》:“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翫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参见“田豕”。 |
田卒 | tiánzú | 屯田戍边的士兵。《史记·大宛列传》:“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汉书·西域传序》:“轮臺、渠犂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
畋 | tián | ①打猎。《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梁)琛至长安,秦王(符)坚方畋于万年,欲引见琛。《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二》畋于白登山,见熊将数子,(拓跋珪)谓冠军将军于栗曰:“卿名勇健,能搏此乎?”②古同“佃”,耕种。 |
| 畋狩 | tiánshòu | 犹畋猎。《晋书·乐志下》:“(傅玄)改临高臺为夏苗田,言大晋畋狩顺时,为苗除害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至如畋狩军旅,燕享刑罚,固民之性,不可卒除。” |
畋游 | tiányóu | 南朝梁何逊七召:“此武材之矫猛,岂能从我而畋游。”唐 韩愈《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玄佐死,子士寧代之,畋游无度。”《资治通鉴 唐纪九》(李)大亮密表曰:“陛下(李世民)久绝畋游而使者求鹰。若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乃是使非其人。”《新唐书·王綝传》:“王好畋游,上书切諫。” |
畋猎 | tiánliè | 打猎。畋猎逸乐。《老子 第十二章》:“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晋 葛洪《抱朴子·勖学》:“息畋猎博弈之游戏,矫昼寝坐睡之懈怠。”《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二》(滕)恬之喜畋猎,不爱士卒,(翟)辽潜施奸惠以收众心。《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八》彪之曰:“武陵王之志,尽于驰骋畋猎而已耳,深愿静之,以安异同之论,勿复以为言!”唐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
佃 | tián/diàn | 耕作。指租种地主或官府土地的农民,如佃户、佃农、佃客(晋代世家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依附农民)、佃东等。佃猎,猎取禽兽。《晋书 宣帝纪》三月,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 |
佃作 | tiánzuò | 从事耕作。《史记·苏秦列传》:“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於枣栗矣。”《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其国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餘口。”《宋史·食货志上一》:“县岁按所弃地除其租,已而匿他舍,冒名佃作。” |
钿鈿 | tián I. | 方言,指硬币。也泛指钱财:铜钿。II.diàn ①在器物上镶嵌金属、宝石、贝壳等:宝钿。螺钿。②古代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 |
| 钿合/钿盒 | diànhé | 装有钱财的盒子。《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天帷昵就,搅留仙以龙拏;钿盒承恩,寓脱簪于鸡旦。 |
| 钿合金钗 | diànhéjīnchāi | 指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现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唐·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
钿头 | tiántóu | 镶金花的首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