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èi

①具备;完备,完美:具。求全责(要求全面、完美)。齐备。备,详尽,完备。《庄子·列御寇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汉书 王莽传》此皆上世之所鲜,禹、稷之所难,而公包其终始,一以贯之,可谓备矣!《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四》匈奴,百蛮大国,今事汉甚备。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②预备;准备:预。防。准。筹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注。忘录。《汉书 王莽传中》莽即真,尤备大臣,抑夺下权,朝臣有言其过失者,辄拔擢。③设备:设。装。军④防备。《孙子兵法.虚实》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备边

bèibiān

守边。边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官兵备边之费,尽取办于搬卖,犹惧弗给。《明史·太祖纪三》定远侯王弼、武定侯郭英副之,备北平边。

备尝

bèicháng

受尽;尝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一昨驻跸金墉,备尝游览。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此堕落,今生罚为贫儒,教你备尝鬼趣。” 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二九》:“中国的家庭制度与妇女地位,使做母亲的非备尝困苦不可。”

备尝艰苦

备尝辛苦

bèichángjiānkǔ

bèichángxīnkǔ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唐 韩愈《顺宗实录》:“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车重人多,毙马折轮,备尝辛苦。”《纪闻 吴保安》:“吾自陷蛮夷,备尝艰苦,肌肤毁剔,血泪满池。”峻青《焦裕录的光辉》因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把这样一个在旧社会备尝艰苦的穷孩子,培养成一个如此优秀的县委书记。

备道

bèidào

完美的治世方法。谓备诸道于一身。详尽述说。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殷笑而释之,归寓向夫人备道相笑。”《东周列国志 第八回》:“高渠弥领命,来见世子,备道齐侯相慕之意,‘若谐婚好,异日得此大国相助,亦是美事。’”《聊斋志异 阿绣》刘挽坐,备道艰苦,因问:“卿已字,何未醮也?”

备多力分

bèiduōlìfēn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高阳《清宫外史》下册:备多力分,扎营太散,呼应不灵,不能战。

备而不用

bèiérbùyòng

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清·颐琐《黄绣球第十七回》凡是零星物件,本地买不出,一定要用,或是备而不用的,也都齐全。

备宫

bèigōng

完善华美之宫殿。《荀子·解蔽》:口食备味,形居备宫。参见“备味”。

备官

bèiguān

居官。后常用作任职的自谦之词,谓自己虚在官位,聊以充数。《国语·鲁语下》:“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宋 曾巩《洪州谢到任表》:“窃食累朝,备官儒馆。”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愚不更事物之变,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以左右。” ②设官。《管子·牧民》:“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为君也。”

备举

bèijǔ

①具备并实行。②详细列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金主完颜雍)乃备举近事数十,显著为时所知者以晓之;皆俯伏谢罪。③谓兼容并包。

备具

bèijù

齐备。《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战国策·颜斶说齐王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

备数

bèishù

①充数。仪礼·士昏礼:“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 王充论衡·程材:“其置文吏也,备数满员。” 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五:“自此禁苑闕人,上谓少年轻薄,不足为馆阁重,时宰探上意,乃引彭乘备数。”②为居官的自谦之词。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僕时备数校讎chóu府官,闲无他职。”《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九》敞备数股肱,职典贼曹,欲亲至发所,以纠其变。

备述

bèishù

详尽叙说。《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月朗见十娘秃髻旧衫,惊问其故。十娘备述来因。”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示儿诗》自言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而备述屋宇之垲爽,受诰封,所往还无非公卿大夫,以诱其勤学。”

备说


bèishuō


详细述说;完整述说。夫人问其动静。孙乾备说袁绍二次欲斩皇叔,今幸脱身往汝南去了。

备位

bèiwèi

①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汉书·王莽传上》:“於是莽上书曰:‘臣以外属,越次备位,未能奉称。’”《资治通鉴 唐纪八》(李世民)文德皇后固请曰:“妾备位椒房,家之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复执国政。吕、霍、上官,可为切骨之戒,幸陛下矜察!”《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二》(狄)仁杰曰:“君(武则天)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三》上(赵光义)以用兵之际,(张)宏循默备位,而(赵)昌言多上边事利害,故两换之。宋 范公偁《过庭录》:“我受国厚恩,备位宰辅,合沥血恳陈。”《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臣今备位政府,理实为嫌。”②泛指充任,任职。《宋书 本纪武帝上》粲等备位大臣,所怀必尽,执宪不允,自应据理陈诉。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良媛董氏,备位后庭,素称淑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四》蔡确言:“御史何正臣、黄颜,皆臣任中丞日荐举,臣今备位政府,理实为嫌,乞罢正臣、颜御史。”③充数;凑数。《旧唐书·宪宗纪下》:“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间细务,多自临决……宰相备位而已。”

备位充数

bèiwèichōngshù

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五回:“隆演不过备位充数,毫无主意。”

备味

bèiwèi

美味。《荀子·解蔽》:口食备味,刑居备宫。《汉书·王莽传》:今诚未皇于轻靡而备味。

备闻

bèiwén

尽知。三国魏 锺会《檄蜀文》:“蜀侯见禽於秦,公孙述授首於,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君所备闻也。”文选·鲍照《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李周翰注:“两都两京,各十餘帝,其中情事,尽已知之。”《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特下燕国,奉宣诏恩,令普天率土备闻斯庆。《隋书·高祖纪上》:“民间情伪,咸欲备闻。”明 王宠《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备闻古夔龙,密勿金华省。”

备问bèiwèn

详细询问。《水浒传第五九回》:“宋江备问城中之事。”明 姚士麟《见只编 卷上》:“备问有何苦情,从实申详。”

备物

bèiwù

备办各种器物。《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孔颖达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之利。”《国语·楚语下》:“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故求备物,不求丰大。”《后汉书·隗嚣传》:“虽未备物,神明其舍诸。”《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并启土宇,并受备物,所以表章元功,殊异贤哲也。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始当非常之礼,终受备物之锡。”指仪卫、祭祀等所用的器物。《左传·定公四年》:“备物策,官司彝器。”孔颖达疏引服虔云:“当谓国君威仪之物,若今繖扇之属。”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备物策”:“备物即服物也。经传多言服物……‘服’与‘备’古字通。” 《周文 襄王不许请隧》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遗备物乎营寝,掩重閽於窒息。”《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七年》:“备物策,皆从殊礼。”胡三省注:“余谓车輅、旂章、弓矢、斧鉞,皆可以言备物。”

备悉


bèixī


①详尽。《三国志·魏志·曹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清 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或在宫禁之中,或巡经省之地,务以编氓疾苦,备悉諮询。”②完全知悉;详细知道。《隋书·苏威传》:“帝下詔曰:‘……早居端揆,备悉国章。’”《续资治通鉴 魏纪十》(太皇太后)且使梁惟简宣旨曰:“早来所奏,备悉卿意,再降诏开言路,俟卿供职施行。”(司马)光由是不敢复辞。《水浒传 第一○六回》:“宋江、吴用备悉来意,随即计议分兵。”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顷得六日来信,备悉种种。”


备细bèixì

详尽。详细情况。《水浒传第二回》小喽啰问了备细,引到山寨里,见了朱武等。

备豫

bèiyù

亦作“备预”。防备;准备。左传·文公六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悉斩送弥晏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得其消息·乞速告臣,使得备豫。”《资治通鉴 晋纪八》今边陲无备豫之储,中华有杼轴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国体,职竞寻常,自相楚剥。宋 范仲淹《陈乞邓州状》:“臣以戎情未测,备预当严。” 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惟厥先民,备豫谆谆,孰敢侮予。”

备御

bèiyù

防备。《国语·周语下》:“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左传·昭公三十年》:“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虞之患,岂忘共命!”《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四》时枢密直学士、知庐州陈规病卒,城中无守臣,备御之具皆阙,官吏军民散出逃遁,惟有宣抚司统制官关师古兵二千馀人。清 王韬《弢园文录·变法中》:“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臺、水雷,独擅其胜。”

备员

bèiyuán

①充数;凑数。谓居官有职无权或无所作为。《史记·秦始皇本纪》:“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汉书·申屠嘉列传》:“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著於世者。”宋·王禹偁《待漏院记》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七》:“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右丞实嘉世鲁,居相位已七、八年,碌碌无补,备员而已。”②用作任职或任事的自谦词。《史记·平原君列传》:“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刘向《列女传·赵津女娟》:“妾居河齐之间。世习舟檝之事,愿备员持檝。”宋 秦观《祭洞庭文》:“顷缘幸会,尝厠朝列,备员儒馆,承乏史臣。”《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臣前日备员政府,所当共议。”

备至

bèizhì

①细致全面;周全。关怀备至。宋 司马光《肥水之战》(慕容)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置身无所,逃死于秦,秦主(符坚)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七》副使蒋之奇领漕事,以是月至京师,入觐。帝问劳备至,赐三品服,且曰:“朕不复除官,漕事一以委卿。”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袁可立)归,而娱奉两尊人,色养备至。"像对待儿子一般备至地照顾他。②非常。谦虚备至。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慈兄鞠养,苦辛备至《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四》诏入内押班梁从政、句当御药院苏珪即皇城司鞫之,捕逮宦官、宫妾几三十人,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

bèi

赖:狡诈;无赖。②极度疲乏:疲惫不堪。惫乏。惫倦。惫累。《庄子·山木》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庄子·田子方》:“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聊斋志异 粉蝶》视祖母老病益惫; 出药投之,沉病立除。③作动词,使尽精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朱熹论:一心正,则六事无不正,一有人心私欲以介乎其间,则虽欲惫精劳力以求正夫六事者,亦将徒为文具,而天下之事愈至于不可为矣。

惫赖

惫懒

bèilài泼辣,无赖;顽皮。不好的,坏的。《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八》怎当得张郎惫赖,专一使心用腹,搬是造非,挑拨得丈母与引孙舅子,日逐吵闹。西游记第八十回》行者喝道:“夯货!莫乱谈!我老孙一向西来,那里有甚惫懒处?

bèi

bài

①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②鞲鞴:见“”。③古代的鼓风吹火器。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吹之。”

鞴炭

bèitàn

鼓风囊和木炭。鞴:鼓风吹火的皮囊,俗称风箱。泛指冶具。《新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 ,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於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

bèi

干粮:“令军士持二升。”参见“粮糒”、“糗糒”。《汉书 王莽传中》予以二月建寅之节行巡狩之礼,太官赍糒干肉,内者行张坐卧,所过毋得有所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