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 | tī | 用脚触击:踢毽子。一脚踢开。踢蹬。踢踏。踢皮球(a.抬脚触击皮球;b.喻互相推委,来回扯皮的官僚主义作风)。 |
踢蹬 | tīdēng | ①脚乱蹬乱踢。小孩子一天到晚老踢蹬。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②胡乱用钱,挥霍。③清理,处理。用了一个晚上才把这些琐碎事踢蹬完。 |
踢天弄井 | tītiānnòngjǐng | 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领极大。也形容顽皮到极点。比喻放纵不拘,为所欲为。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术踢天弄井,项羽力拔山也那举鼎。”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咱们城里的孩子,个个踢天弄井,鬼聪明倒是有的。张爱玲《连环套》:“不是我管家,由得你们踢天弄井。” |
剔 | tī | ①分解骨肉,把肉从骨头上刮下来:把骨头上的肉剔干净。②从缝隙或孔洞里往外挑拨东西:剔牙。③把不好的挑出来:剔除。 |
剔抽秃揣 | tīchōutūchuǎi | 形容着急时眼睛迅速转动,或仔细打量别人的样子。同“剔抽禿刷”。元 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为什么獐獐狂狂便待要急张拒遂的褪,眼脑又剔抽秃揣的慌?” |
剔抽禿刷 | tīchōutūshuā | 形容着急时眼睛迅速转动,或仔细打量别人的样子。亦作“剔抽禿揣”。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休惊吓着他,你看这小厮到这开封府里,吓的他眼脑剔抽秃刷的。 |
剔抉 | tījué | 剔剜,抉择。唐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明史·倪岳传》:“前后陈请百餘事,军国弊政剔抉无遗。”季新《红楼梦》新评:“今欲剔抉其弊,千条万端,不知从何説起,姑举一事以明之。 |
剔透玲珑 | tītòulínglóng | ①形容灵巧可爱。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元·张养浩《最高歌兼喜春来·咏玉簪》曲:“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得痴呆懵懂。”元·乔吉《斗鹌鹑·歌姬》曲:“且是娘剔透玲珑不放闲,不枉了唤声妆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 |
剔蝎撩蜂 | tīxiēliáofēng | 喻惹事生非。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剔蝎撩蜂。”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常是个争龙斗虎,剔蝎撩蜂。”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你待要剔蝎撩蜂惹战斗,劝着对越不瞅,你待要与唐家做对头。” |
擿 | tī I. | ①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②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③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擿永令发去。”④揭发;发奸擿伏(揭露隐秘罪恶)。⑤搜索,探。参见“擿埴冥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⑦剖开;分。⑧捶。II.zhì①搔,挠。②搔头,即簪子:“簪以玳瑁为擿。”③古同“掷”,投掷:“擿玉毁珠。”《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太古之世,擿玉毁珠,小盗不起,朕甚慕之,庶几求所以息盗耳。III.zhāi古同“摘”:“绿桑擿椹。” |
擿伏发隐 | tīfúfāyǐn | 擿伏:揭露隐秘的坏事。发隐:1.揭开某种隐秘的事物。2.指一种阐发隐奥的文体。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
擿埴冥行 擿埴索涂 擿植索涂 擿埴索途 | tīzhímíngxíng tīzhísuǒtú | 擿:搜索,探;埴,土也。谓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事不易成索、事不易成。汉 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李轨注:“埴,土也。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虽用白日,无异夜行。夜行之义,面墙之諭也。”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方之蒙袂辑履,有愤于黔娄,擿植索涂,见称于扬子,差不同耳。”清 唐孙华《题眼医何藏之小照》诗:“擿埴索途竟何适,阶前咫尺迷西东。”清 钱谦益《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冥途纷擿埴,錮疾扇淫詖。”章炳麟《论汉字统一会》:“岂日本语通儒其材力必不汉人若?正由素未识字,故擿埴冥行如此也。”参见“冥行擿埴”。 |
鷉 | tī | 一种水鸟,比鸭稍小,脚近尾端,翅短小,不善飞行,极会潜水,常成群游于水面,受惊即潜入水中。亦作“鷉鹈”。俗称“油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