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特殊。特色。特产。特权。特性。特征。特需。特技。特务。特区。特价。特例。特效。②单,单一:特为(wèi)。特设。特地。特惠。特辑。特使。特赦。特约。③只,仅仅;但:不特如此。墨子《兼爱》特上弗以为政、士(上)不以为行故也。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汉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宋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④三岁的兽,一说四岁的兽:《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⑤公牛,亦用以借指公马和雄性的牲畜。⑥配偶,匹配:“不因旧姻,求尔新特”。

特操

tècāo

独立的操守。《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宋 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诗之一》:“赤松復自无特操,上下随烟何慅慅。”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其毫无特操者,不过用无聊与无耻,以应付环境的变化而已。”

特地

tèdì

特意,特为。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南唐 冯延巳《鹊踏枝》:“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宋 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特简tèjiǎn

①皇帝对官吏的破格选用。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归宫詹立朝清谨,通籍后年迁岁擢,皆由特简。”《孽海花第二十六回》韵高道:还有一事,就是这回耿义的入军机,原是太后的特简。②指在特定范围内选用某些官吏。清会·宗人府·宗令宗正宗人职掌“宗令一人”注:“於亲王或郡王内特简。”

特进

tèjìn

①官名。始设于西汉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东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明以特进光禄大夫为正一品。清废。《汉书 王莽传中》大司马孔永乞骸骨,赐安车驷马,以特进就朝位。《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特进樊世,氐豪也,有大勋于苻氏,负气倨傲。②特予晋升。《宋史·选举志一》:“九成以类试、廷策俱第一,命特进一官。”《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九》(宋徽宗)诏:“自今非宰臣毋得除特进。”明 单本《蕉帕记·相逢》:“兹特进尔都招讨使胡章为兵部尚书。” 

特立

tèlì

①在古文中常表示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独立,孤立之意。《汉书 王莽传》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宋 欧阳修《苏氏文集 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②独立;挺立。《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齐斗楼,超出羣榭,孤高特立。孤立。明 张煌言《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特立独行

tèlìdúxíng

特:独特;立:立身;独:独自;行:行为。普遍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韩愈《伯夷颂》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独,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甚者责之事则身媮,激之言则气索,曾微特立独行之操,安得仗节死义之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李)焘性刚大,特立独行,著书外无嗜好。

特起

tèqǐ

突起;崛起;单独起兵。汉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譄﹑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司马贞 索隐引如淳曰:“特起犹言新起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时完颜守贞已卒,金主特起张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

特特

tètè

①象声词。马蹄声。唐 温庭筠《常林欢歌》:“马声特特荆门道,蛮水扬光色如草。”宋 陆游《晚过五门诗》:“马蹄特特无断时,老尽行人路如故。”②奇特。宋 梅尧臣《咏刘仲更泽州园中丑石》:“君常夸於我,怪怪亦特特。”③特地,特意。宋 欧阳修《和人三桥》:“为爱斜阳好,迴舟特特过。”宋 岳飞《池州翠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远远的不避辞,特特的来到此。”明 周履靖《锦笺记·咸遂》:“老爷专为小姐姻事,特特差我回来。”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第一个目的,也与他特特从家里到天回镇的时候一样,要仔细看看这个婆娘,到底比刘三金如何?”

特异

tèyì

①明显好于一般的。②特殊,不同一般。特异抗体;特异系统;特异选择。③区别很大。《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又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

特旨

tèzhǐ

帝王的特别诏令。《宋史·选举志三》:“从军以后,立军功及人材出众者,特旨擢用。”《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六》望特旨谕(狄)青,庶安心专虑边事。明沉德符《野获编·宫闱·今上笃厚中宫》:“此后伉俪弥笃,恩礼有加,次年即特旨建储,人心大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七六回》“这是甚么大事,非得弄一个特旨下来不为功。”

不安的意思。忐忑tǎntè: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参见忐tǎn。

忑忑忐忐

tètètǎntǎn

心神不安,胆怯。亦“忐忐忑忑”。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从来驳驳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打熬成不厌天生敢。”

tè I.

偏差,差错:差《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孙子·军形》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晋书 孝武帝纪》顷玄象忒愆,上天表异,仰观斯变,震惧于怀。参见“愆忒”。《说文》忒,更也。《广雅》忒,差也。《易·豫》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汉 扬雄《逐贫赋》寒暑不忒,等寿神仙。II. tuī太:风忒大。这人忒坏。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无色结晶的粉末,有毒。它的化合物可做杀虫剂,亦用来治疗皮肤病。

①(会意。从匿,从心。匿nì,隐藏。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本义:邪恶,恶念)奸邪,邪恶:凶慝。除苛解慝。隐(人家不知道的罪恶)。《尔雅》崇谗慝也。释文:“慝,言隐匿其情以饰非。”《庄子·让王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原)宪不忍为也。《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仍作慝。《庄子·渔父》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九》而二府执事以为三公不与贼盗,公纵奸慝,莫以为咎。《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四》(沛相陈)答书曰:“曹将军兴复典型,将拨平凶慝,……”《后汉书·袁绍传》:“故太尉杨彪,歷二司,元纲极位。(曹)操因睚眦,被以非罪,篣楚并兼,五毒俱至,触情放慝,不顾宪章。”《晋书 愍帝纪总论》:“由是毁誉乱于善恶之实,情慝奔于货欲之涂。”《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六》《诗经》云:“毋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宋书 本纪武帝上》:“逆臣桓玄,乘衅纵慝,穷凶恣虐,滔天猾夏。”参见“鄙慝”“修慝”“怀慝”“巨慝”。②阴气。③灾害:“以伏蛊”。

脦:衣裳肥大,不整洁。《集韵》惕得切,音忒。肋脦,不正容止也。亦可读作tè/dei/de。

tè I.

指专小苗和嫩叶的害虫。II. 参见t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