萄 | táo | 葡萄:见“葡”。 |
陶 | táo | ①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②制造陶器:陶冶。陶铸。《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③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④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⑤古同“淘”,洗;古同“掏”, 指挖土。宋 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⑥姓。 |
陶诞 | táodàn | 虚妄夸诞。陶,通“謟”。《荀子·荣辱》:“饰邪説,文姦言,为倚事,陶诞突盗,愓悍憍暴,以偷生反侧於乱世之閒,是姦人之所以取危辱死刑也。”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余谓陶读为謟,謟诞双声字,謟亦诞也。《性恶篇》曰:‘其言也謟,其行也悖。’谓其言诞也,即上所谓‘饰邪説,文姦言’也,作陶者借字耳。” |
陶钧 | táojūn | ①制造陶器时用的转轮,分快轮和慢轮。西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②比喻培育人材。 |
| 陶牧 | táomù | 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汉 王粲《登楼赋》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
陶匏 | táopáo | 古代一种陶质礼器。《礼记·郊特牲》器用陶匏,尚礼然也。《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三》又,古者器用陶匏,席用藁鞂,以祀天。 |
| 陶情 | táoqíng | ①怡悦情性。《镜花缘 第四回》武后道:各花都是一样草木,腊梅既不畏寒,与朕陶情,别的花卉,自然也都讨朕欢喜。清 洪昇《长生殿·偷曲》:“逞风魔少年逸兴,借曲中妙理陶情。”②谓男女欢会调情。《何第六回》:“那男子并无怕惧,反喝道:‘我公子在此陶情作乐,你是甚么野鬼,敢来閒多管!’” |
陶情适性 | táoqíngshìxìng | 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不过游戏笔墨,陶情性而已!”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二》:“吾以此陶情适性,且泯彼猜疑也。” |
陶犬瓦鸡 | táoquǎnwǎjī | 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南朝 梁 萧绎《金缕子 立言上》:“夫陶犬无守夜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真是城狐社鼠,空存无用,何殊陶犬瓦鸡。” |
陶然 | táorán | 闲适欢乐的样子。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唐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陶然自得 | táoránzìdé | 自己觉得快意。宋·苏轼《杨绘可知徐州》:“坐废十年,陶然自得。” |
| 陶染 | táorǎn | 熏陶感染。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唐 吴兢《贞观政要·刑法》:“夫以圣贤之训,父子兄弟之亲,尚不能使陶染变革,去恶从善。” 宋 叶适《张令人墓志铭》:“夫人父兄皆儒先生,自幼陶染诗礼间事,絶异於他女。”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二八》:“孙八近来受新礼教的陶染,颇知道以‘鞠躬’代‘叩首’,一点也不失礼。” |
陶熔鼓铸 | táorónggǔzhù |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
陶唐 | táotáng | ①古帝名。即唐尧。帝喾之子,姓伊祁,名放勋。初封于陶,后徙于唐。《史记 太史公自序》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晋书·武帝纪》:“我皇祖有虞氏诞膺灵运,受终于陶唐,亦以命于有夏。”②古部族名。③陶唐为古代传说中的圣主,后指称贤明的帝王。④指陶唐之世。⑤借指开明盛世。⑥指击壤歌。⑦借指中国。 |
陶陶兀兀 | táotáowùwù | 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晋书·刘伶传》:“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宋·黄庭坚《醉落魄》词:“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宋·黄庭坚《醉落魄》词:“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 |
陶写 | táoxiě | 谓怡悦情性,消愁解闷。《晋书 王羲之传》顷正赖丝竹陶写,恆恐兒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
陶谢 | táoxiè | 晋末南朝宋初诗人陶潜、谢灵运的并称。陶善写田园诗,谢长于山水诗,两人都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唐 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仇兆鳌注:“钟嶸诗品:‘陶潜诗,其源出於应璩,又协左思风力。谢灵运诗,其源出於陈思,杂有景阳之体。’”宋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至於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清 黄鷟来《述别叙怀诗 之四》:“陶谢与李杜,大冶归陶鎔。” |
| 陶泄 | táoxiè | 发泄,排遣。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洩。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向谁説?”《老残游记 自序》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 |
陶冶 | táoyě | ①烧造陶器、冶炼金属。可指陶冶人士。《孟子·滕文公上》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②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 |
陶朱 | táozhū | 即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称。蠡lǐ既佐越王勾践灭吴,以越王不可共安乐,弃官远去,居于陶,称朱公。以经商致巨富。堆金积玉,仿佛陶朱。汉 贾谊《过秦论》:(陈涉)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夜谭随录》崔秀才:在在无和峤,处处有陶朱。 |
陶铸 | táozhù | 烧制瓦器和熔铸金属。《庄子 逍遥游》是其尘埃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
淘 | táo | ①用水洗去杂质:淘米。淘金。淘汰。②挖浚,从深处舀出泥沙、污物:淘井。淘缸。③耗费:淘神。 |
| 淘漉 | táolù | 冲洗滤过;指保留好的,除去坏的;疏浚。清·桂馥《札朴·杂言》:“去恶留好曰淘漉。”宋·文同《秋日田家》诗:“淘漉沟源筑野塘,满坡烟草卧牛羊。” |
| 淘渌 | táolù | 亦作淘碌。销蚀。多指色欲伤身。《醒世姻缘传第二回》抛撒了家業或是淘碌壞了大官人,他撅撅屁股丢了,窮日子是你過,寡是你守。《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恐怕這厮知識開了,在外没脊骨鑽狗洞,淘渌壞了身子,將來我這幾根老骨頭,卻叫何人送終。 |
| 淘气 | táoqì | ①顽皮,不听话。②方言,怄气;受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引孙当不起激聒,刘员外也怕淘气,私下周给些钱钞,叫引孙自寻个住处。” |
淘沙得金 淘沙取金 | táoshādéjīn táoshāqǔjīn | 淘金。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任人如市瓜》:“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隔日一删,逾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也。” |
| 淘虚 | táoxū | 犹淘空。《水浒传第二九回》:“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水浒传第九十四回》那库吏是酒色淘虚的人,更兼身体肥胖,未动手先是气喘,那里架隔得住。 |
啕咷 | táo | 嚎啕:大声叫或哭喊。《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伏维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燾无疆,昊天不弔,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 |
绹綯 | táo | 繩索。《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郑玄笺:“夜作绞索,以待时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一》金人战辄败,忿甚,周城开壕,列兵壕外,以綯铃吠犬自警。 |
祹 | táo | ①福。②神。 |
騊 | táo | 騊駼(tú)〕古代良马名。《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駼。 |
| 醄 | táo | 醄醄a.醉酒的样子,如“醄醄沉醉”;b.欢乐的样子,如“逢佳节,乐醄醄。” |
| 蜪 | táo | (蝮fù蜪)蝗的幼虫。 |
| 蜪犬 | táoquǎn | 兽名。《山海经·海内北经》:“蜪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郭璞注:“(蜪)音陶。或作蚼,音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