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 | táng | 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俗称“刀螂”;简称“螳”,如“螳臂当车”(喻不自量力)。 |
螳臂当车 螳臂挡车 | tángbìdāngchē tángbìdǎngchē | 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后汉书 袁绍传》(曹操)屯据敖仓,阻河为固,乃欲运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白桦《梅园青松 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飞蛾扑火,螳臂挡车,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
螳臂当辙 | tángbìdāngzhé |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蒋一葵《长安客话 斗促织》:“螳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轼。” |
螳螂捕蝉 | tánglángbǔchán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参见“黄雀伺蝉”。 |
螳螂捕蛇 | tánglángbǔshé | 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以弱制强。螳螂捕蛇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
螳螂奋臂 | tánglángfènbì |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唐 黄滔《谢试官启》:“将怜其蚌蛤剖胎,只自回旋于皎月;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明 徐复祚《投梭记 却说》却乃提一旅之师,抗百万之众,何异螳螂奋臂,羊豚鼓鬣。 |
螳螂黄雀 | tánglánghuángquè | 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 |
螳螂拒辙 | tánglángjùzhé |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唐 刘知幾《史通 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
棠 | táng | ①棠梨:a.落叶乔木,果实略呈球形。可以用作嫁接各种梨的砧木;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杜梨”。②姓。 |
棠棣 | tángdì | 《诗·小雅·常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懿行集》周公赋棠棣,田氏哭紫荆。《晋书 武帝纪》然处富贵而能慎行者寡,召穆公纠合兄弟而赋《棠棣》之诗,此姬氏所以本枝百世也。 |
棠树 | tángshù |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晋书·怀帝愍帝纪论》:“喋喋遗萌,苟存其主,譬彼诗人,爱其棠树。”唐 刘禹锡《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唐 黄滔《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