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坣 | táng | ①正房,高大的房子:堂屋。堂客。堂倌。礼堂。澡堂。②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堂房。堂兄弟。③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堂。公堂。过堂。④量词:上了一堂课。一堂家具。⑤又作“哄堂”:谓合座大笑。《聊斋志异 诸城某甲》又十馀年,与二三人聚谈,或作一解颐语,众为堂。 |
堂陛 | tángbì | ①厅堂和台阶。亦指宫内。刘向《说苑·尊贤》:“鲁哀公问於孔子曰:‘当今之时君子谁贤?’对曰:‘卫灵公。’公曰:‘吾闻之,其闺门之内,姑姊妹无别。’对曰:‘臣观於朝廷,未观於堂陛之间也。’”唐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外无四垣,堂陛頽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来祭享。”明 王鏊《亲政篇》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②指朝廷。《旧唐书·来瑱传》:“顷者分閫颁条,久淹江。或频徵不至,或移镇迟留,实乖堂陛之仪,爰及干戈之忿。”宋 苏轼《赐试户部侍郎赵瞻陈乞便郡不允诏》:“庶前后相继,朝不乏人,则堂陛自隆,国有所恃。”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我清朝堂陛森严,京官除各部院堂官及道科外,外官除督抚藩臬外,均不準专摺言事。” |
堂差 | tángchà | ①宋时谓由中书省授予职务。宋 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旧法,未经任人,不许堂差。时相欲示私恩,则取部阙而堂除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置会子库监官一员,专作堂差,以有举选人充。②旧时妓女应召出外陪嫖客饮酒,叫出堂差。《孽海花 第二九回》不一会,到了燕庆里,登了彩云妆阁,此时彩云早已堂差出外,家中只有几个时髦大姐,在那里七手八脚的支应不开。 |
堂除 | tángchú | 皇帝直接任命官员。堂指政事堂,除即授官。隋五品上官,由中书、门下访择,奏报皇帝后任命。唐、宋称由宰相秉承皇帝意旨,不经吏部万里直接任命官员为堂除,亦称堂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通判以下差遣,已得旨令吏部差注,(魏良臣)必留堂除以市私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淳熙二年)春,正月,辛巳,前宰相梁克家、曾怀,坐擅改堂除,克家落观文殿学士,怀降观文殿学士。 |
堂而皇之 | táng’érhuángzhī | 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鲁迅《花边文学 “莎士比亚”》:“末一句是客气话,赞成施先生的其实并不少,要不然,能堂而皇之的在杂志上发表吗?”叶圣陶《四三集·一个练习生》:“现在这时代,劳动做工是堂而皇之的了。” |
堂构 | tánggòu | 亦作“堂搆”。①语出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意谓父亲要盖房子,并已确定房子的盖法,而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后以“堂构”比喻继承祖先的遗业。《资治通鉴 魏纪七》夫忧责在身者,不暇尽乐,先帝之志,堂构未成,诚非尽乐之时。蔡邕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公祗服弘业,克丕堂构。小乃不敢不慎,大亦不敢不戒。” 宋 范仲淹《田公墓志铭》:“二子……并克奉堂搆,有能政于四方。”清 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俟疆宇廓清,再完堂构,未为迟也。”②房舍。晋 陆机叹逝赋:“悼堂搆之頽瘁,慜城闕之丘荒。” 明 汪廷讷《狮吼记·谈禅》:“他风流慷慨世间稀,选胜诛茅堂搆美。”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淮南宴客记》:“偕同事数友,诣其宅,堂构爽塏,楼阁壮丽。”③比喻门户派别。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夫周末诸子,生与孔氏同时,各从其志,自立堂构。” |
堂候官 | tánghòuguān | 旧时供高级官员役使的小吏。 元 郑庭玉《后庭花第一折》:“自家王庆,在这赵廉访老相公府内做着箇堂候官。”《水浒传第二回》:“高俅取出书呈进上,端王开盒子看了玩器,都递与堂候官收了去。”明 汤显祖《南柯记·贰馆》:“(听事官上)出身馆伴使,新陞堂候官,前程螻蚁大,礼数凤凰宽。”亦省称“堂候”。明 汤显祖《紫钗记·婉拒强婚》:“此事堂候回报,不须小生再行。”《醒世恒言 苏小妹三难新郎》老泉此时,手足无措,只得将卷面割去,重新换过,加上好批语,亲手交堂候官收讫。 |
堂皇富丽 | tánghuángfùlì | 堂皇:盛大,雄伟;富丽:华丽。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连忙灯下一看,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小玉占住的是上首第一间,尤其布置得堂皇富丽,几等王宫。 |
堂皇冠冕 | tánghuángguànmiǎn |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清·薛雪《一瓢诗话》四八:“人言应制、早朝等诗,从无佳作,非也。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诵善祷之辞,献谀呈媚,岂有佳作?”鲁迅《三闲集·通信》将这手段使一个公爵使用,可见也是贵族的东西,堂皇冠冕。 |
堂皇正大 | tánghuángzhèngdà | 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半是堂皇正大,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更觉比先心动神移。” |
堂基 | tángjī | ①基础。《汉书·大诰》“厥子乃弗肯堂”孔传:“子乃不肯为堂基。”后以指基础。宋·司马光《五规·惜时》:“夫民者,国之堂基也;礼法者,柱石也;公卿者,栋梁也。”②堂上到门墙。基:通“畿(jī)”,门内、门限。《史记 孝武本纪》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骜,胡考之休’。 |
堂客 | tángkè | ①堂上客人。隋《 |
棠梨/棠棃 | tánglí | ①俗称野梨。落叶乔木,叶长圆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实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点。可用做嫁接各种梨树的砧木。三国吴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蔽芾甘棠》:“甘棠,今棠棃,一名杜棃。”唐 元稹《村花晚诗》:“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宋 王禹偁《村行诗》:“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清 龚自珍《说昌平州》:“其木多文杏、苹婆、柿、棠梨。”②宫名。司马相如《上林赋》:“下棠棃,息宜春。”《汉书·扬雄传上》:“回车而归,度三峦兮偈棠棃 。” |
堂前 | tángqián | ①正房前面。无名氏《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晋 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唐 杜甫《又呈吴郎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②正厅。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翠莲)泡了一盘茶,托至堂前,摆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请公公、婆婆堂前吃茶。’”鲁迅《故事新编·奔月》:“羿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头看着对面壁上的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弩机、长剑、短剑。”③代指母亲。《宋史·列女传·陈堂前》:“陈堂前,州雒县王氏女,节操行义为乡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犹私家尊其母也。” |
堂上 | tángshàng | ①尊长居住的地方。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拜夫人于堂上。②父母居住的正房。可指父母。《曾国藩家书》此我画之要叫嘱,望诸弟禀告堂上,急急行之。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堂上启阿母。清·袁枚《祭妹文》堂上阿奶仅汝扶持。③大堂之上。宋 刘过《西江月 词》: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
堂食 | tángshí | ①唐时政事堂的公膳。据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每朝会罢,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新五代史·汉臣传·苏逢吉》逢吉已贵,益为豪侈,谓中书堂食为不可食,乃命家厨进羞,日极珍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及为相,(拜甡)专愎尤甚,尝恶堂食不适口,以家膳自随。②泛指公署膳食。元无名氏《赚蒯通 第一折》为官的吃堂食,饮御酒,多少快活。清 钱谦益《寄答广东孙方伯恭甫》诗:"清斋荔子充堂食,长日蕉阴转印床。"参见"堂馔"。 |
堂堂 | tángtáng | ①形容盛大。《晏子春秋》(齐景公)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宋 陆游《金错刀行》:“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郭沫若《访埃杂吟》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②形容容貌庄严大方。仪表堂堂。《论语·子张篇》曾子曰:“堂堂乎张也(指子张),难与并为仁矣。”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③形容志气宏大。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④阵式或气势很大。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
堂堂一表 | tángtángyībiǎo |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柳杞《黄土岭战地旧景》:“他是河南、山西交界处人,高身材,堂堂一表。” |
堂堂正正 | tángtángzhèngzhèng |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如那妒妇破坏人家,他却也有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说出来,可知道家也却被他破了。 |
堂帖 | tángtiē | 亦称"堂帖子"。唐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宰相判四方之事有堂案,处分百司有堂帖。"《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一》(京兆尹王)密以堂帖示王守澄,(郑)注由是得免,深德。《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五》初,上(宣宗李忱)令白敏中为万寿公主选佳婿,敏中荐郑颢;时(郑)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白)敏中于上。 |
堂涂 | tángtú | 堂下至门的砖路。亦作"堂途"。《周礼·考工记·匠人》:"堂涂十有二分。"郑玄注:"谓阶前,若今令甓裓也。"贾公彦疏:"汉时名堂涂为令甓裓。令甓,则今之砖也,裓则砖道也。"《诗·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毛传:"中,中庭也。唐,堂涂也。"孔颖达疏引孙炎云:"'堂途,堂下至门之径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四》(宋庠)尤畏法,在扬州,使工甓堂涂,取卮酒与之,后知误取公使,立偿之,而取予者皆被罚。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庸子乃掌堂涂之子,犹周王侯之子称门子。" |
堂庑 | tángwǔ | ①堂及四周的廊屋。亦泛指屋宇。《列子·杨朱》庖厨之下,不绝烟火;堂庑之上,不绝声乐。唐 柳宗元《永州新堂记》:“凡其物类莫不合形辅势,効伎於堂廡之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梁)成大尤心术崄巇,凡可贼害忠良者,率攘臂为之,四方赂遗,列置堂庑,导宾客观之,欲其效尤。②比喻作品的意境和规模。王国维《人间词话 六》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
堂庑特大 | tángwǔtèdà | 赞美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造诣极大,影响力非凡。 |
堂下 | tángxià | ①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赵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汉 桓宽《盐铁论·刺权》:“中山素女抚流徵於堂上,鸣鼓巴俞作於堂下。”唐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鲁迅《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②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陈奇猷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③神名。《史记·封禅书》:“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 |
堂印 | tángyìn | ①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②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八》(耶律义先)俄得堂印,辽主愕然。 |
堂哉皇哉 | tángzāihuángzāi | 犹堂而皇之。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他有了这个引子,就格外的打点,格外的应酬,不到半年便放了海关道,堂哉皇哉的带了家眷,出京赴任。”鲁迅《而已集·革“首领”》据说是曾和现代派的‘主将’在‘北京文艺界’上交过战了。好不堂哉皇哉。 |
堂馔 | tángzhuàn | 唐时政事堂的公膳。《新唐书·张文瓘传》:“初,同列以堂馔丰馀,欲少损。参见“堂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王安石曰:“昔常衮辞堂馔,时议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且国用不足,非当今之急务也。” |
堂子 | tángzǐ | ①清帝祭神之所。《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顺治元年九月)己亥,建堂子于燕京。清 魏源《圣武记 卷十二》皇帝拜天则于堂子,出征拜天亦如之……则堂子自是满洲旧俗,祭天、祭神、祭佛之公所。②满清时苏沪一带妓院的俗称。《文明小史第四七回》这白趋贤的小姨子,怎么会落在堂子里呢?只因他这小姨子原是姊妹二人,姊姊叫张寳寳,妹妹叫张媛媛,一齐住在东荟芳当窑姐的。③江淮间习俗被戏班带入京师,即清北京城,临时寓所,称为“下处”,众人群居之地则曰:“大下处”。伶人中好角色的住处称为堂子。 |
膛 | táng | ①体腔:胸膛。开膛。②器物中空的部分:炉膛儿。枪膛。膛线(亦称“来复线”)。 |
樘 | táng | ①门框或窗框:门樘。窗樘。②量词,指一套门(窗)框或门(窗)扇:一樘玻璃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