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 táng | ①夸大,虚夸:荒唐。唐大无验。②空,徒然:参见“功不唐捐”(功夫不白费)。③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尧所建。④朝代名:唐代。唐诗。唐僧。唐人。唐三彩。后唐。⑤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⑥古同“螗”,指蝉。⑦姓。 |
唐花 | tánghuā | 在室内用加温法培养的花卉。《花月痕第三十五回》秋痕因指着四盆唐花道:这也是太太送的。… |
唐临晋帖 | tánglínjìntiē | 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明 陶宗仪《辍耕录 论诗》:“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 |
糖舌蜜口 | tángshémìkǒu | 甜言蜜语,说讨人喜欢的动听的话。《群英类选·〈海神记·王诉神〉》:“起初时为闲游,到后来被啜哄,糖舌蜜口随他弄。” |
唐肆 | tángsì | 空荡的集市。《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於唐肆也。”陆德明释文引郭象云:“唐肆非停马处也。”陈鼓应今注:“唐肆,空市场。”唐·王维《为兵部祭库部王郎中文》:“唐肆求马,夜壑藏舟。” |
唐突西施 唐突西子 | tángtūxīshī tángtūxīzǐ |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清 恽敬《与李汀洲》前书可谓刻画无盐,唐突西子矣。梁启超《诗话》:“更会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其第一幕‘饯别’内,有歌四章,以《史记》所记原歌作尾声,近于唐突西施,点窜《尧典》。”梁实秋《西施舌》:“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未免唐突西施。” |
唐许 | tángxǔ | 唐尧许由的并称。《庄子·列御寇》:“如而夫者,一命而吕鉅,再命而於车上儛,三命而名诸父,孰协唐许 !”郭象注:“唐谓尧也;许,谓许由也。”宋 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纵谈及既往,每与唐许协。” |
唐尧 | tángyáo | ①古帝名。帝喾之子,姓伊祁(亦作伊耆),名放勋。初封于陶,又封于唐,号陶唐氏。以子丹朱不肖,传位于舜。《汉书 司马迁传》至孔氏籑之,上断唐尧,下讫秦缪。②鼓吹曲名。晋武帝受禅,令傅玄制乐。玄改乐务成为唐尧。 |
唐虞 | tángyú | 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史记·太史公自序》:“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道家观点:《庄子·缮性》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浇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晋书 文帝纪》令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勋,超于桓文。《晋书 武帝纪〉“大晋继三皇之踪,蹈舜禹之迹,应天顺时,受禅有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皆如虞遵唐故事。” |
唐虞之治 | tángyúzhīzhì |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古文观止 王鏊〈亲政篇〉》:“吴楚材等尾批‘谁谓唐虞之治,不可见于今哉。’” |
唐哉皇哉 | tángzāihuángzāi | 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后汉书·班畸传》:“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9回:“没有人知道,不象那唐哉皇哉收女弟子的。” |
鄌 | táng | 鄌郚:地名,在中国山东省昌乐县。鄌,国名,出自《正字通》 |
瑭 | táng | 一种玉。《淮南子》瑭碧坚忍之类,犹可刻镂,以成器用。高诱注:“唐碧,石似玉。唐与瑭通。” |
螗 | táng | 古书上指一种较小的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