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 | tán I. | ①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弹射。弹跳。弹拨。弹指。弹琴。弹奏。弹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②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弹劾。弹纠。讥弹。II.dàn①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弹丸。子弹。弹雨。枪弹。氢弹。导弹。手榴弹。原子弹。②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弹,右摄丸”。 |
弹冠 | tán’guān | ①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史记 屈原列传》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②多用以表示喜庆或敬肃等。③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④指为官。参见“弹冠相庆”。 |
弹冠结绶 | tán’guànjiéshòu | 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汉书·萧育传》:“[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建原庙以安祖考,正六宫而修典弄,百废具兴,多士爱集,弹冠结绶,共欣千载之逢;掩面向隅,不忍一夫之泣。 |
弹冠相庆 | tán’guānxiāngqìng | ①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楚辞·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王逸注:“拂土芥也。”②多用以表示喜庆或敬肃等。宋 苏轼《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今日散幽忧,弹冠及新沐。” 宋 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序》:“予乃弹冠拭目,拜而窥之,宿素志心,於是併遂。”③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晋 葛洪《抱朴子 自叙》:“内无金张之援,外乏弹冠之友。”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七》:“唐襄阳孟浩然,与李太白交游。玄宗徵李入翰林。孟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謁之。”宋 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清 王闿运《上曾总督书》:“故人朝升而良友弹冠,时相夕贬而党与并空。”④指为官。北齐 颜之推《古意诗》:“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宋 陆游《忆昔诗》:“早知虚起弹冠意,悔不常为秉烛游。”《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三》古者四十而仕,非谓弹冠之会必将是年也,以为可仕之时在于强盛,故举其大限以为民衷。 |
弹冠振衿 弹冠振衣 | tán’guànzhènjīn tán’guānzhènyī | 整洁衣冠。《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后多以喻将欲出仕。《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后汉书·李固传》是以岩穴幽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用,四海欣然,归服圣德。清·戴名世《禹贡锥指 序》会今天子聪明神圣,四海之内,薰蒸浸渍,莫不弹冠振衿,辐辏而出。 |
弹剑作歌 | tánjiànzuògē | 比喻怀才不遇。唐·李白《行路难·其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弹斤估两 | tánjīngūliǎng | 形容掂量轻重。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言真道假、弹斤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惹得一市人都来观看,不住声的有人喝采。” |
弹丝品竹 | tánsīpǐnzhú | 吹弹乐器,谙熟音乐。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 杨柔胜《玉环记 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清 刘璋《凤凰池》第四回:富贵的备了佳肴美酒,携妓傲游,弹丝品竹,直要闹到月落西山,方才人影散乱。 |
弹丸脱手 | tánwántuōshǒu | 比喻作诗圆润精美、敏捷流畅。宋·苏轼《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饮》:“新诗如弹丸,脱手不移晷。”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赓缦堂诗》诸联皆琢句清新,弹丸脱手。 |
弹违 | tánwéi | 弹劾违法乱纪者。《晋书 武帝纪》扬清激浊,举善弹违,此朕所以垂拱总纲,责成于良二千石也。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姦党实繁,而不严弹违之制者,未见其长世之福也。”《晋书·应詹传》:“今之艰弊,过於往昔,宜分遣黄、散若中书郎等循行天下,观採得失,举善弹违,断截苟且,则人不敢为非矣。”唐 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策》:“有若讜直强毅,举正弹违者,引而进之。有若慎默畏惧,吐刚茹柔者,推而远之。” |
弹压 | tányā | 控制;制服;镇压。军事管制,严格监控。宋 范仲淹《奏雪滕宗谅张亢》边上主帅,若不仗朝廷威势,何以弹压将佐军民,使人出死力,御捍强敌?《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七》周重为庞勋草表,称:今闻本道复欲诛夷,将士不胜痛愤,推臣权兵马留后,弹压十万之师,抚有四州之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八》(赵)立善弹压,使各效其所长,无敢校私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朕(宋孝宗)每次舍,凡秣马之具,皆假于民间,多亡失,不还其主,此弹压官不职,可择人代之。高云览《小城春秋 第十八章》要是当局派军警弹压,就跟他冲。 |
弹章 | tánzhāng | 弹劾官吏的奏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山陵使事毕,(蔡)确犹偃蹇于位,于是刘挚、王岩叟、孙觉、苏辙、硃光庭弹章交上十数。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四:"故吕诲中丞弹章曰:'外示朴野,中怀狡诈。'"《明史·刘观传》:"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越日,弹章交至,奉旨削职以去。" |
弹指之间 | tánzhǐzhījiān | 比喻时间极短暂。他在这弹指之间就做成了这事。清·黄宗羲《王仲沩侍御过龙虎草堂》诗:“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入剡中。” |
弹奏 | tánzòu | ①犹弹劾奏闻。《晋书·刘隗传》:“隗之弹奏,不畏彊御,皆此类也。”《旧唐书·职官志三》:“凡事非大夫、中丞所劾,而合弹奏者,则具事为状,大夫、中丞押奏。”《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九》(宋徽宗)诏:“重定元祐、元符党人及上书邪等者,合为一籍,通三百九人,刻石朝堂,馀并出籍,自今毋得复弹奏。”清 姚鼐《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遂遭弹奏,吏籍其家。”②戏曲音乐术语。弹拨乐器演奏谓弹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