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ǒ

①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②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③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④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⑤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或“”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⑥所字结构,后接动词,相当于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东西)所听到的事情(东西)”,“终日之所学”中“所学”意即所学到的东西。⑦采取措施。宋 苏轼《晁错论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⑧姓。

所长

suǒchánɡ I.

一个人所擅长之处,一个人的优势所在。我们要善于用人之所长。《晋书 王羲之传》因循所长,以固大业,想识其由来也。《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性又知人,拔士于卒伍之中,惟其才效所长,不论本末。II.suǒzhǎng职位名称。我要参加某工商所所长职位的竞争演讲。

所从

suǒcóng

所向;所往。屈原《楚辞·卜居》烦虑乱,不知所从。唐 李正辞《赋得白云起封中》:“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唐 吴筠《游庐山五老峰诗》:“云外听猿鸟,烟中见杉松。自然符幽情,瀟洒愜所从。”

所怀

suǒhuái

①怀抱;心中所想。《庄子·在宥》:“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声之於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扬雄《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三国魏 嵇康《琴赋序》:“故缀敍所怀,以为之赋。”《宋书 本纪武帝上》粲等备位大臣,所怀必尽,执宪不允,自应据理陈诉。②忧伤;哀怜。三国魏 曹操《苦寒行》:“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所见略同

suǒjiànlüètóng

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明·唐顺之《与王芳湖中丞书》:“愚意方欲经营,而来叙适反,此岂古谓所见略同者乎!”鲁迅《伪自由书·电的利弊》:“或则是古今英雄,所见略同。”

所见所闻

suǒjiànsuǒwén

所看到和听到的。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所居

suǒjū

住宅;住处。《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至正甲申岁,潮州士人余善文,於所居白昼闲坐,忽有力士二人,黄巾绣袄,自外而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康熙中,献县胡维华以烧香聚众谋不轨。所居由大城、文安一路行,去京师三百餘里。”《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所亲

suǒqīn

亲人;亲近的朋友。《史记·魏世家》:“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晋书 宣帝纪》群官要职,皆置所亲;宿卫旧人,并见斥黜。《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王)融俊爽,识鉴过人,尤敬异帝,每谓所亲曰:‘宰制天下,必在此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四》 (王)同皎疾武三思及韦后所为,每与所亲言之,辄切齿。

所善

suǒshàn

要好的朋友。《史记·刺客列传》:“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清 姚鼐《范蠡论》:“范蠡之子,杀人繫於楚,蠡令其少子行千金於所善楚庄生救之。”《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爽闻,即遣所善白嬴之长安上书,言“孝作车、锻矢,与王御者奸”,欲以败孝。《资治通鉴 汉纪十八》所善浩星赐迎说充国

所生

suǒshēng

①生身父母。《诗·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晋 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逯钦立注:“所生,指亲母。”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主师以白太宗(命帝刘彧),上辄敕昱所生,严加捶训。②出生之地。应劭《风俗通·十反序》:“是故伯夷让国以採薇,展禽不去於所生。”王利器校注:“所生即谓父母之邦。”③谓亲生子女。《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然贵而少子,若养它子者得力,乃当踰於所生。”④种植的。《国语·晋语四》:“谚曰:‘黍稷无成,不能为荣。黍不为黍,不能蕃廡。稷不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是基。’”韦昭注:“所生,谓种黍得黍,种稷得稷,唯在所树。”⑤指生养的。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闻之,索然作怒,乃曰:‘吾天之所生,神之所使。’”

所思

suǒsī

①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两汉 佚名《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②泛指思考。

所为

suǒwéi

①所作,作为。《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常遣左右密伺察之,动止所为,莫不抄录。②所以。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③所谓。为,通“谓”。

所谓

suǒwèi

①所说的;指所怀念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奇特的激光》它就是几十年人们绞尽脑汁找寻的所谓“死光”。②某人所说的,包含不承认的意思。现代资产阶级所谓民主、自由已经成为对这些尊贵字眼的讽刺。鲁迅《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所闻

suǒwén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晋 陶潜《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清 昭槤《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奇伟所闻,简忽所 见,乌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

所向披靡

suǒxiàngpīmǐ

谓风吹到的地方,草木随之倒伏。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什么也阻挡不了。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所向无敌

suǒxiàngwúdí

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五回:我自起兵以来,所向无敌。

所向无前

suǒxiàngwúqián

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什么能阻挡前进的脚步;常用于形容军队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无法阻挡。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东晋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魏书卷四 世祖纪上》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北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驸马乘胜突刃,所向无前,斩馘擒生,殆逾五十。”清·洪升《长生殿·贿权》:“恃勇锐冲锋出战,指征途所向无前。”

所宜

suǒyí

适宜;妥当。所左右。《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庄子·徐无鬼》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吾与之一委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汉书 霍光传》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汉 应瑒《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唐 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久处散地,实非所宜。”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宋 王应麟《人之初》:“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所以

suǒyǐ

①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②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忘乎所以。③所用;用来。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④原因;缘故。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⑤所做的事情(工作)。《庄子·渔父》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所由

suǒyóu

①所经历的道路。《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杨树达疏证:“由,行也。所由谓其所由行之径路。”班固《东都赋》:“今论者……罕能精古今之清浊,究德之所由。”明 方孝孺《逊志斋集·深虑论》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②所自,所从来。晋 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毛泽东《矛盾论三》:“他分析了列宁主义所由产生的国际环境。”③见“所由官”。 

所由官

suǒyóuguān

亦省作“所由”。犹言有关官吏。因事必经由其手,故称。南朝至唐宋常用此语。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吏役多属于府县,故府县官称为所由官。《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妇人无阃外之事,贺及问讯牋什,所由官报闻而已。”《南史·沈炯传》:“表求归养,诏不许。文帝嗣位,又表求去。诏答曰:‘当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无废也。’”《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丞相不应许所由官呫嗫耳语。”胡三省注:“京尹任烦剧,故唐人谓府县官为‘所由官’。

所与

suǒyǔ

①友好。《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四》(程)戡守延州凡六年,安重习事,治不近名,然不为言者所与。②结交。《后汉书·爰延传》:“故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初,侍中寇荣,恂之曾孙也,性矜洁,少所与,以此为权宠所疾。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所愿

suǒyuan

①愿望;希望。《孟子·公孙丑上》:“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晋 陶潜《闲情赋》:“考所愿而必违,徒契阔以苦心。”《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一》董卓性残忍,一旦专政,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所愿无极。②指愿意去的地方。唐 韩愈《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所之

suǒzhī

所去的地方。《晋书·隐逸传·孟陋》:“时或弋钓,孤兴独归,虽家人亦不知其所之也。”唐 杜牧《题桐叶诗》:“三吴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东周列国志 第二五回》:“宫之奇尽族而行,不言所之。”②所喜欢的。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所自

suǒzì

由来;来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八》近者暴雨疾雷,上下震惧,罔知所自,宜有以答上天之变。明 文徵明《叙陈氏家乘》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叙。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所作所为

suǒzuòsuǒwéi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巴金《随想录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今天我回头看十一年中间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别人的所作所为,实在可笑,实在幼稚,实在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