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恭敬,对…肃然起敬;肃立。肃坐。肃然。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明 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②严正,认真:严肃。肃静。肃穆。整肃。③躬身作揖,迎揖引进,敬请:肃客。《聊斋志异 冥宁》肃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内,裀藉几榻,罔不洁泽。《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叟曰:“老夫流寓无所,暂借此安顿细小。既承宠降,有山茶可以当酒。”乃肃宾入。《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冯)生起立,肃身欲拜。④萎缩:肃杀。宋 王安石《桂枝香词 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肃督sùdū

严加督促。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至於臺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籤省,竝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

肃敬sùjìng

犹恭敬。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

肃客

sùkè

迎进客人。《礼记·曲礼上》:“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郑玄注:“肃,进也。进客,谓道之。”宋·陈鹄《耆旧续闻 卷六》:“忽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书。”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卢公悦,肃客出,置酒宴会。细展官阀,知其巨家,益喜。”

肃清

sùqīng

①犹清平。多指国家、社会安定太平,法纪严明。②谓完全削平。③犹整顿。④指清扫。⑤谓彻底清除坏人、坏事、坏思想等。《晋书 武帝纪》祯祥显应,风教肃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⑥形容天气明朗高爽。⑦犹冷静;冷清。

肃然

sùrán

①恭敬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彊不侵弱,风化肃然也。”《晋书 宣帝纪》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宋书·武帝纪上》:“高祖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②畏惧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禁断淫祀,姦宄逃窜,郡界肃然。”《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所居室中,常若云气,人或遇者,体辄肃然。③严肃认真;庄严。《晋书 景帝纪》四海倾注,朝野肃然。④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⑤微风吹动貌。⑥萧瑟貌。⑦山名。在泰山东麓。

肃然起敬

sùránqǐjìng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

肃杀

sùshā

①形容秋冬季草木凋零、寒色逼的情景:秋气肃杀,黄叶满地。例:“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鲁迅《风筝》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宋 欧阳修《秋声赋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帝(宋孝宗)曰:“天地若无肃杀,何以能发生!”梁克家曰:“杀之乃所以生之,天地之心归于仁而已。”②形容严酷的气氛:锋利肃杀的诗。屋里一片肃杀气氛。

肃慎

sùshèn

亦作“肃眘”。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周武王、成王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以后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晋书 武帝纪》肃慎来献楛矢石砮。

肃肃

sùsù

①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毛传:“肃肃,敬也。” 扬雄《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②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谢功,召伯营之。”郑玄笺:“肃肃,严正之貌。” 班固《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赵距吕,志安君身。”唐 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贞观之末,有昭庆大法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 ③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传:“肃肃,疾貌。”唐 杜甫《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④形容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马瑞辰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 闻一多《古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目细密之貌也。”⑤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晋 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清 魏源《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⑥清幽;静谧。张衡《思玄赋》:“出紫宫之肃肃兮,集大微之閬閬。”宋 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⑦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毛传:“肃肃,羽声也。” 南朝宋 谢惠连《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⑧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清 孙枝蔚《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⑨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唐 杜甫《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明 徐祯卿《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肃衣

sùyī

整理衣服。清·吴骞《扶风传信录》:“生肃衣入,再拜相敍家人礼。”《聊斋志异 画壁》见客入,肃衣出迓,导与随喜。

肃正sùzhèng

犹端正。整饬,使端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微染风尘,便乖肃正;坑穽殊深,疮痏未復。”宋 曾巩《知制诰授中司制》:“某志行清夷,材资敏达,更践内外,试用惟允,论思禁掖,肃正朝端。”

肃祗

sùzhī

犹恭敬。 司马相如《封禅文》:“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史记·封禅书》:“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班固引:“燔瘞县沉,肃祗羣神之礼备。”宋 王禹偁《谪居感事诗》:“表案行低折,宫悬听肃祗。”

肃坐sùzuò

古坐容之一。后指端正地坐着。贾谊《新书·容经》:“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

①水深而清澈。②迅疾:“迅焱潚其媵我兮。”③姓。

sù I.

①橚爽:草木茂盛。②树木高:“橚矗森萃,蓊茸萧瑟。”II.qiū古同“”,楸树。

骕骦sùshuāng:古代良马名。本作“肃爽”、“肃霜”,亦作“骕騻”。 杜甫秦州杂诗》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西游记第八十四回说甚么八骏龙驹,赛过了骕骦款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