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 sōu | ①寻求,寻找:搜集。搜寻。搜求。搜讨。搜罗。搜刮。搜索枯肠。②检查:搜查。搜身。搜腰。搜捕。搜索。 |
搜肠刮肚 | sōuchángguādù | 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明 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一个家搜肠刮肚,不知饥,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清 蒲松龄《逃学传》:“似这作文,搜肠刮肚,可待写上什么?” |
搜访 | sōufǎnɡ | 寻访;访求。《晋书·山涛传》:"涛甄拔屈隐,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馀人,皆显命当时。"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有诏:'齐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二》(宋徽宗)诏天下监司、郡守搜访岩谷之士,虽恢诡谲怪自晦者,悉以名闻。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张宜刘升道》:"余喜搜访乡里旧事,曩有《钓游丛话》之辑,因细碎不能成卷,置之箧中。"徐迟《火中的凤凰·劫馀一》:"(郑振铎)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 |
搜根剔齿 | sōugēntīchǐ | ①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子。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②寻根究底,连细微处也不放过。《水浒传第四一回》:“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二刻拍案惊奇 卷四》:“岂知张贡生算小,不还他体面,搜根剔齿一直説出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上官翁见这些人又来歪缠,把来告了一状,搜根剔齿,查出前日许多隐漏白占的田产来,尽归了公子。 |
搜检 | sōujiǎn | 搜索检查。同义词:检查,查抄,搜查,检讨,检验。《西游记第七十一回》他败了我先锋,打杀我小校,变化进来,哄了我们,我们这般搜检,他却渺无踪迹,故此心上不安。 |
搜抉 搜刔 | sōujué | 搜求选择。《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九》论事之官,搜抉隐微,无忠恕长厚之风;托迹于公,而原其本心,实以合党图私,甚可恶也!宋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近世士人纂类经史,缀辑时务,谓之策括,待问条目,搜抉略尽,临场剽窃,窜易首尾。”明 归有光《送县大夫杨侯序》:“顷者患税籍之紊,豪猾缘以飞走,莫诘其端,侯为之按亩出税,搜刔伏匿,深为百年之计。”清 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先生之门生官吏徧于天下,随其所至,莫不网罗坠简,搜抉缇帙。” |
搜狩 蒐狩 | sōushòu | 春獀和冬狩。古代帝王春﹑冬时的射猎活动。《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有司请备冬狩之礼,帝从之,谓左右曰:“擒荒有戒;朕今顺时蒐狩,为民除害,非敢以为乐也。” |
搜搜 | sōusōu | ①清冷貌。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强人不管他説……左手捽住张协头稍,右手扯住一把光霍霍冷搜搜鼠尾样刀。”②象声词。形容迅疾之声。《西游记 第六一回》:“胡乱嚷,苦相求,三般兵刃响搜搜。”③动貌。《庄子·寓言》:“搜搜也,奚稍问也?”陆德明释文:“搜,本又作叟……又音萧。向云:动貌。”成玄英疏:“叟叟,无心运动之貌。” |
搜索枯肠 | sōusuǒkūcháng | 枯肠:心肠都枯干了。比喻写作思路贫乏。形容极力冥思苦想的样子。明 邵璨《香囊记》:“老夫如今年迈,没心绪搜索枯肠,偷今换古,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今日宝云姐姐务要想个好顽的,若再教我搜索枯肠,那真坑死人了。 |
搜剔不遗 | sōutībùyí | 形容对事物进行非常细致的搜索和挑剔,不留任何遗漏。有“吹毛求疵”,表示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红楼梦第56回》探春道:“我们这里搜剔小遗,已经不当,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 |
搜扬 搜敭 | sōuyáng | 访求举拔。《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若丹朱、商均能负荷者,岂搜扬仄陋而授之哉? |
搜遗 | sōuyí | 指科举时代,主考在发榜前复阅落选的考卷,发现优异者临时补取。现指发现并搜集。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60篇》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左宗棠)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13]”中第 |
搜阅 蒐阅 | sōuyuè | 搜寻查看。搜集查阅。《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入为司空掾属主簿"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牋记,通意於绍者……及绍破走,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李)通书疏,阴知俨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愿乘此时,聚众积粟,蒐将阅士,以备防秋之计。清 刘大櫆《序》文正守钱塘,过姑苏,与族婣高会,悯旧牒沦亡,搜阅家集,续为宗谱。 |
搜章摘句 | sōuzhāngzhāijù | 搜:寻求;摘:选取。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新唐书 段秀实传》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摘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
蒐 | sōu | 同“搜”。旁蒐广擷。杨国忠不断凭借杨贵妃扩张自己的权力,蒐罗天下奇才,迸拔淹滞。唐 韩愈《石鼓歌》:“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二》(王)刚中亦言:“御敌最今日先务之急,盍先自择将帅,蒐士卒,储备军械。” |
摉 | sōu | 古同“搜”:“闭门闾,大摉客。”《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 |
溲 | sōu | ①大小便,特指小便。《资治通鉴 宋纪七》絷(崔)浩置槛内,送城南,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资治通鉴 陈纪一》至邺,(高浚)与上党王涣皆盛以铁笼,置于北城地牢,饮食溲秽,共在一所。《聊斋志异 绩女》携来衾枕,尚在门外,出溲时,烦捉之。②浸泡。③ 淘:溲米。《聊斋志异 小谢》 二女微笑,转身向灶,析薪溲米,为生执爨。 |
溲便 | sōubiàn | ①解小便。 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或濯脚於稠众,或溲便於人前。”《魏书·苻生传》:“常从舆上溲便,輦者谓之天雨。”②尿,小便。《后汉书·张湛传》:“湛至朝堂,遗失溲便。” 李贤注:“溲,小便也。”《南史·臧质传》:“二十八年正月,太武自广陵北返,悉力攻盱眙,就质求酒。质封溲便与之,太武怒甚。” 《聊斋志异 江城》齿落唇缺,遗失溲便。《聊斋志异 桓侯》荆州彭好士,友家饮归。下马溲便,马龅草路傍。 |
溲浡 | sōubó | ① “牛溲马勃”之略语。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后多用以喻粗贱之物。②指尿,小便。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山神》:“既而起视,则肴酒一无所有,惟有破陶器贮溲浡,瓦片上盛蜥蜴数枚而已。” |
溲膏 | sōugāo | 排泄膏状小便。今称乳糜尿。《庄子·则阳》:“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癕,内热溲膏是也。”陆德明释文:“‘膏’, 司马云:‘谓虚劳人尿上生肥白沫也。’” |
溲溺 | sōunì/sōuniào | ①解小便。《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司马贞索隐:“溲即溺也。”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柁工谋财酷报》:“是夜客到船尾溲溺,柁工推而堕之於江。”清 袁枚《续新齐谐·大通和尚》:“我食则食,我溲溺则溲溺,是眠则眠,汝能照样行乎?”《聊斋志异 棋鬼》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②尿;粪便。《说郛 卷七四》引南朝齐 褚澄《褚氏遗书·津润》:“髮泌欬血,渗人喉;愈渗愈欬,愈欬愈渗。饮溲溺则百不一死,服寒凉则百不一生。”清 袁枚《续新齐谐·大通和尚》:“进士骨节酸楚,腹中雷鸣,溲溺俱下。”叶圣陶《未厌集·一包东西》:“随后就是惨酷的拷问……躺在溲溺浸渍的泥地里。” |
溲话 | sōuhuà | 指过时不顶用的老话。《西游记第五九回》:“樵子道:‘大丈夫鉴貌辨色,只以求扇为名,莫认往时之溲话。’” |
嗖 | sōu | 形容很快通过的声音:汽车嗖的一声开过去了。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 |
馊 | sōu | 食物因变质而发出酸臭味: 馒头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