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āng

①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霜降。霜冻。霜序(指深秋季节)。霜秋。霜期。霜天。②像霜一样的东西:柿霜。西瓜霜。③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锋。④喻高洁:霜操(高洁的节操)。骨。情。④譬喻锋利。左思《吴都赋》钢镞润,霜刃染。《聊斋志异 曹操冢》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

霜白

shuāngbái

犹雪白。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柳青《狠透铁》:“老监察把他的霜白脑袋伸进乡党委书记屋子的门框。”

霜鬓

shuāngbìn

亦作“霜髩”。白色鬓发。《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二》:“感时为欢叹,霜鬢不可视。”唐 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浊酒杯。”宋 苏轼《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词》:“霜鬢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清 姚潜《雪夜移榻余九迪斋中诗》:“漫放凭空眼,萧萧霜鬢新。”

霜旦

shuāngdàn

冬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 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十五日……两岸緑橘丹枫,珍苞映日,虽霜旦严辰,有同暄藻。”

霜刀shuāngdāo

雪亮锋利的刀。唐 杜甫《观打鱼歌》:“饔子左右挥霜刀,鱠飞金盘白雪高。”宋 张元干《醉花阴·咏木犀词》:“霜刀剪叶呈纤巧,手捻迎人笑。”《水浒传第四十八回》(扈三娘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手将猛将生拿。清 赵翼《王将军拔栅歌》:“但见片片霜刀飞,顷刻染成血花紫。”

霜凋夏绿shuāngdiāoxiàlǜ

犹言冬去春来。指时光的流逝。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撰有诗句数卷,尚未成书,霜凋夏绿,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霜娥shuāng’é

神话中霜雪之神亦称青女。《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史湘云诗: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霜风

shuāngfēng

①刺骨寒风。宋 柳永《八月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北宋 周邦彦《蝶恋花》:“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②指严明的风纪。

霜华

霜花

shuānghuá

shuānghuā

①即霜。霜为粉末状结晶。花,指物之微细者。故称。南朝宋 鲍照《梅花落诗》:“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参见“霜质”。唐·戴叔伦《独坐》诗:“二月霜花薄,羣山雨气昏。”唐 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云淡晚风轻,露冷霜华重。”杜鹏程《铁路工地上的深夜》:“老赵把住方向盘望着前方,公路两旁的小树和枯草上挂满霜花。”②皎洁的月光。唐太宗《秋暮言志 诗》:“朝光浮烧夜,霜华浄碧空。”③闪着寒光的锋刃。亦指锋刃闪着的寒光。明·夏完淳《钱漱广为余内兄弟死绝句》之五:“看君壁上龙鸣剑,依旧霜花夜夜深。”清·陆楣《满江红·松源署中除草得断镞》词:“斸苍苔,磨洗认霜华,悲陈刼。”④喻指白色须发。唐·温庭筠《达摩支曲》:“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宋·梅尧臣《依韵和永叔感兴》之五:“欢乐既未能,鬓发霜花易。”

霜露

shuānglù

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魏·曹丕《善哉行》:溪谷多风,霜露沾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用故纸糊席曝之,夜乃勿收,令受霜露。”丘迟《与陈伯之书》: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宋·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轼《后赤壁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霜露之病

shuānglùzhībìng

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霜露之辰

shuānglùzhīchén

指父母先人的生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值霜露之辰,辄问父所,母具告之。”《礼记·祭 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后因以霜露之辰指祭祖的日子。

霜露之感

shuānglùzhīgǎn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宋·曾巩《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父师道赠太子少师制》:“所以称其显亲之心,慰其霜露之感。”

霜皮

shuāngpí

苍白的树皮。唐 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仇兆鳌注:“霜皮溜雨,色苍白而润泽也。”唐 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诗》:“烟叶葱蘢苍麈尾,霜皮駮落紫龙鳞。”

霜气横秋

shuāngqìhéngqiū

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金·折元礼望海潮 词》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

霜侵shuāngqīn

①谓白发逐渐增多。唐 白居易《晏坐闲吟诗》:“霜侵残鬢无多黑,酒伴衰颜只暂红。”《杨家将 第九回》马风笑曰:贫道筋骨衰老,鬓发霜侵,年近九十,大非昔日之比,且弓马久废,何能堪此重任?明 夏完淳《寒泛赋》:“余也敝裘风宿,短髮霜侵。”②受霜侵凌。明 夏完淳《冰池如月赋》:“睡鳧烟冷,老马霜侵。”

霜禽

shuāngqín

霜鸟。指白鸥、白鹭等。唐 孟郊《立德新居诗》:“霜禽各啸侣,吾亦爱吾曹。”唐 李贺《昌谷诗》:“渔童下宵,霜禽竦烟翅。”王琦汇解:“霜禽,鸟之白色者,鸥鷺之属。”宋 林逋《山园小梅诗》:“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霜晴shuāngqíng

霜后的晴天。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风下霜晴,寒鐘自声;发为子文,鏗鏘杳清。”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弔古城东去。正高秋,霜晴木落,路通洲渚。” 元 方回《王千三岭诗》:“霜晴村落全如画,一见都忘上岭难。”《西游记第八八回》霜晴觉夜长,月白穿窗透。

霜蹄

shuāngtí

亦作“霜蹏”。即马蹄。《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唐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引》:“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宋 苏轼《韦偃牧马图诗》:“至今霜蹏踏长楸,圉人困卧沙壠头。”明 屠隆《綵毫记·难中相会》:“跃马横戈,霜蹄疾如梭。长驱士女,四野尽张罗。”清 方文《未至杨树湾十里而暮诗》:“马知投店晚,虽惫撒霜蹄。”

霜天

shuāngtiān

指严寒的天空;气温低的天气(多指晚秋或冬天)。宋 时彦《青门饮 寄宠人》:“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宋 汪藻《点绛唇词》:“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

霜霰

shuāngxiàn

①霜和霰。唐 韩偓《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是月,京师大雪,帝(宋太祖赵匡胤)设氈帐于讲武殿,衣紫貂裘帽视事。忽谓左右曰:“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帅冲犯霜霰,何以堪此!”宋 欧阳修 《山槎》诗:"山中苦霜霰,岁久无春色。" ② 喻恶势力。唐 孟郊《答友人》诗:"道语必疎淡,儒风易凌迟。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

霜信

shuāngxìn

霜期来临的消息。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胡道静校证:“白雁非普通之白化个体,而为另一独立雁种,盖今称‘雪雁’者是。”宋 叶梦得《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金 元好问《药山道中诗之二》:“白雁未衔霜信过,青林闲送雨声来。”霜期。元 萨都剌《三益堂芙蓉诗》:“只恐淮南霜信早,絳纱笼烛夜深看。”清 厉鹗《九月十三夜月诗》:“江声喧岁稔,霜信压秋残。”

霜雪

shuāngxuě

①霜和雪。可指颜色像霜雪一样雪白。《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阴气胜则凝为霜雪。”唐 杜甫《阁夜诗》:“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前蜀 韦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宋 柳永《望海潮词》:“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②谓经受霜雪。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二》:“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③喻高洁的情操。孔融《荐祢衡疏》:“忠果正直,志怀霜雪。”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虽遇尘雾,犹振霜雪。”北魏 常景《严君平诗》:“严君性沉静,立志明霜雪。”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卢仝》:“仝志怀霜雪,操拟松柏。”④喻指雪亮的剑光。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诗》:“倾壶簫管动白髮,儛剑霜雪吹青春。”仇兆鳌注:“霜雪,指剑光。”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出匣纷纷霜雪寒,入手辉辉星斗现。”⑤指寒光闪烁的刀剑。唐 李白《赠友人诗之二》:“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玉匣闭霜雪,经燕復歷秦 。”⑥喻指白发。唐 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仇兆鳌注引朱鹤龄曰:“霜雪,喻头白也。”宋 苏轼《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更欲河边几来往,祇今霜雪已蒙头。”清 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徐怀中《西线轶事》:“一头青丝在短短几天之内,以至是在一夜之间化为霜雪。”⑦喻冷峻的面部表情。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则见那冬凌霜雪都堆在两眉间。”《花城1981年第6期》:“王嘉却像输了球的运动员,满脸霜雪,十分恼怒。”⑧喻阴冷的环境,严酷的遭遇。清 郑燮《怀舍弟墨诗》:“含悽度霜雪,努力爱秋春。”丁一岚《燕山夜话》再版序:“这本燕山夜话虽遇严酷的霜雪,却并未失去勃勃生机。”

霜叶

shuāngyè

①经霜的叶子。《魏书·田益宗传》:“霜叶将沦,非劲飈无以速其籜。”宋 苏轼《谒金门·秋兴词》:“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霜叶微黄石骨青,孤吟自怪太零丁。”②特指经霜变红的枫叶。唐 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於二月花。”宋 张抡《朝中措·渔父词之五》:“松江西畔水连空,霜叶舞丹枫。”元 萨都剌《寓栖云诗》:“最怜八月江南好,老雁叫云霜叶红。”明 刘基《仍用韵酬衍上人之二》:“有情霜叶欺花貌,无用风荷象客衣。”

霜浥shuāngyì

用来描述霜或露水使物体表面变得湿润或沾湿的状态。《红楼梦第九十四回》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浥微红“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浥微红雪后开。

霜质

shuāngzhì

①指植物耐寒的品格。南朝宋 鲍照《梅花落诗》:“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②指人高洁的品质。唐 元希声《赠皇甫侍御赴都诗之八》:“肃子风威,严子霜质。”

霜钟

shuāngzhōng

指钟或钟声。《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南朝齐 谢朓《雩祭歌·黑帝歌》:“霜钟鸣,冥陵起,星迴天,月穷纪。”唐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诗》:“客心洗流水,餘响入霜鐘。”宋 陆游风流子词》:“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 清 厉鹗游菁山常照寺诗》:“乞身向空谷,説法鸣霜鐘。”冰心集外·庄鸿的姊姊》:“每逢我有什么失意或是精神颓丧的时候,一想起姊姊的话,便觉得如同清晓的霜钟一般,使我惊醒。”

霜竹

shuāngzhú

①即竹。竹表面有白色粉末,故称。宋 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三》:“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朝来又絶倒,諛墓得霜竹。”此指文与可画的竹。②竹名。竹皮白如霜,大者为篙,细者为笛。因借指笛。宋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宋 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词》:“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霜姿shuāngzī皎洁的容貌。唐 丁泽《上元日梦王母献白玉环诗》:“似见霜姿白,如看月彩弯。”唐 李绅《莺莺歌》:“黄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莲质。”《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三个老者:前一个霜姿丰采,第二个绿鬓婆娑,第三个虚心黛色。

shuāng

死了丈夫的女人:孀妇。孀居(守寡)。孤孀。遗孀。《聊斋志异 阿纤》此处人情大不平善,孤孀难以过度。阿纤既为君家妇,过此恐迟时日,不如早夜同归。

孀雌shuāngcí

失去配偶的雌性动物。喻守寡的妇女。唐 李白 《双燕离》诗:“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

孀姑shuānggū

守寡的婆母。她年纪轻轻便失去了丈夫,独自带着幼子与年迈的孀姑相依为命,生活虽艰辛,但她的坚韧…《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鲁小姐上侍孀姑,下理家政,井井有条,亲戚无不称羡。

孀居

shuāngjū

①守寡。《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妾乃文孝坊薛氏女,嫁与平氏子康,不幸早卒,妾独孀居于此。②指已婚妇女独居。笑林广记 咬牙》有姑媳孀居。姑曰:“做寡妇须要咬紧了牙根过日子。”

孀妻

shuāngqī

寡妇。《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孀妻弱子

shuāngqīruòzǐ

寡妇和年幼的孤儿。《列子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shuāng

骕骦sùshuāng:良马名。

shuāng

地名用字:四列岛。南岛。北岛(都在福建)。

shuāng

鹔鹴sùshuāng:古书上指一种;又说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西方神鸟。鹔,鹔鷞也。五方神鸟也。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鷞,北方幽昌,中央凤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