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 | shǔ | ①办理公务的机关:专署。公署。官署。②布置,安排;任命:部署。《晋书 愍帝纪》(建兴二年)九月,北中郎将刘演克顿丘,斩石勒所署太守邵攀。《晋书·苻坚载记上》:“课后宫,置学,立内司,以授于掖廷,选阉人及女隶有聪识者署博士以授经。”《资治通鉴 随纪八》屈突通闻(李)渊西入,署鹰扬郎将汤阴尧君素领河东通守,使守蒲坂,自引兵数万趣长安,为刘文静所遏。《资治通鉴 随纪八》隰xí城尉房玄龄谒(李)世民于军门,世民一见如旧识,署记室参军,引为谋主。③签名,题字:签署。署名。署字。《资治通鉴 梁纪五》众咸畏(元)义,无敢异者,唯仆射新泰文贞公游肇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八十二》执政皆署,家铉翁独不署。④暂代:署理。兼署。《清史稿卷十 高宗本纪一》命海望署户部尚书,傅鼐署刑部尚书。《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曹州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
署理 | shǔlǐ | 凡官员出缺或离任,由其它官员暂时代理职务。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56篇》(林则徐)九月奉召回京候补,十一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官场现形记 第十回》却说署理山东巡抚胡鲤图胡大人,为了外国人同他倒蛋,正在那里愁眉不展… |
署吏 | shùlì | 任用为小吏。《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桢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晋书 武帝纪》(泰始五年二月)己未,诏蜀相诸葛亮孙京随才署吏。 |
署事 | shǔshì | 处理公事或代理职事。《红楼梦第一一○回》:“从前奶奶在东府里还是署事,要打要駡,怎么那样锋利?谁敢不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这是补实的价钱;若是署事,还可以便宜些。”《花月痕第十二回》酒过数巡,士规忽望着卜长俊道:“贵东几时可以署事?听说不久可以到班,吾见是要发大财的。” |
署置 | shǔzhì | 部署设置。常指选用官吏。《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 |
曙 | shǔ | 天刚亮:曙色。曙光(破晓之光,喻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
曙光 | shǔguāng | 破晓时的阳光,比喻已经在望的光明前景。胜利的曙光。唐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礼上的讲话》我们大家看到,在许多国家里已经显露出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 |
曙色 | shǔsè | 破晓时的天色。从窗口透进了灰白的曙色。唐 祖咏《望蓟门诗》:“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唐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姚雪垠《李自成》当曙色开始照到西边最高的峰顶时,他的人马还走在相当幽暗的群山之间。 |
曙天 | shǔtiān | 黎明时的天空。唐 骆宾王《海曲书情 诗》:“白云照春海,青山横曙天。”唐 戴叔伦《渐至涪州先寄王员外使君纵诗》:“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唐 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
曙后星孤 | shǔhòuxīnggū | 曙:破晓时光。旧称仅遗孤女。唐·孟棨《本事计·征咎》:“崔曙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试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当时以为警句。及来年,曙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谶也。”清 朱祖谋《减字木兰花 八哀》词:曙后星孤,留得传家一砚无? |
暑 | shǔ | ①热:暑天。暑热。暑假。酷暑。②中医学“六淫”之一。 |
暑热 | shǔrè | 盛夏时炎热的气候。暑热难耐。《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时暑热,帝昼卧裸袒,苍梧立帝于室内,画腹爲射的,自引满,将射之。 |
暑雨祁寒 | shǔyǔqíhán | 夏大雨,冬大寒。《书 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后以“暑雨祁寒”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梁书·萧昱传》:“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 |
薯藷 | shǔ | ①薯莨: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有缠绕茎,地下块茎,可用来染棉、麻织品;b.这种植物的果实。②薯蓣: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块根为圆柱形,可食。通称“山药”。③甘薯:a.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蔓匍匐地面。块根可食,亦可制糖和酒精;b.这种植物的块根。均通称“红薯”、“白薯”;亦称“番薯”、“山芋”、“地瓜”、“红苕”。④马铃薯: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可食;b.这种植物的块茎。均亦称“土豆儿”、“山药蛋”、“洋芋”。 |
蜀 | shǔ | ①中国四川省的别称:蜀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蜀客(旅游蜀地的人)。蜀椒。蜀绣(四川出产的刺绣)。蜀锦。得陇望蜀。②中国朝代名:蜀汉。③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
蜀道 | shǔdào | 蜀中的道路。亦泛指蜀地。唐 李白《蜀道难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唐 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早梅悲蜀道,高树隔昭丘。”《隶续·建平郫县碑》宋洪适释:“右建平郫县碑二十九字。 建平者,哀帝之纪年,其五年已改为元寿矣……殆蜀道未知改元尔。”《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修谓松曰:‘蜀道崎嶇,远来劳苦。’”陈毅《咏三峡》:“蜀道真如天,江行万山间。” |
蜀江 | shǔjiāng | 蜀郡境内的江河。唐 刘禹锡《竹枝词之一》:“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唐 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宋 黄庭坚《定风波词》:“及至重阳天也霽,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清 唐甄《潜书·利才》:“天下之险,莫如蜀江,莫如沧海。” |
蜀锦 | shǔjǐn | 中国四川出产的传统的染色丝织品。宋 晏殊《山亭柳 赠歌者》:“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明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 |
蜀锦吴绫 | shǔjǐnwúlíng | 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微风初动,轻飘飘展开蜀锦吴绫;细雨才收,娇滴滴露出冰肌玉质。” |
蜀禄 蜀鹿 | shǔlù | 即涿鹿,地名。《战国策·秦策》:“黄帝伐涿鹿而禽蚩(chi痴)尤。”银雀山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神戎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 |
蜀琴 | shǔqín | 蜀郡司马相如所用的琴。相传相如工琴,故名。亦泛指蜀中所制的琴。唐 李白《长相思诗》:“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絃。”前蜀 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露向凝湘簟,风篁韵蜀琴。” |
蜀犬吠日 | shǔquǎnfèirì | 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李劼人《天魔舞》第24章:“古人说蜀犬吠日。蜀就是川西,而且是成都平原。” |
蜀山 | shǔshān | 蜀地山岳的泛称。唐 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 温庭筠《锦城曲》:“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縈九折。”元 雅琥《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诗》:“蜀山千丈雪,秦岭万重云。” |
蜀桐 | shǔtóng | 蜀中的桐木。亦代称以此种木材所制的乐器。《水经注·渐江水》引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晋武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言,声闻数十里。 刘道民诗曰:‘事有远而合,蜀桐鸣吴石。’”唐 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唐 李贺《追和柳浑》:“酒盃箬叶露,玉軫蜀桐虚。”王琦汇解:“古称益州白桐宜为琴瑟,所谓蜀桐也。”唐 黄滔《谢试官启》:“竟於丰狱以沉埋,谁以蜀桐而激发。” |
蜀中 | shǔzhōng | 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晋 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蜀中丰富,盛乐置酒大会,饗食三军。”《三国演义 第六十回》:“修又问曰:‘蜀中人物如何?’松曰:‘……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尽记,岂能尽数。’”宋 苏轼《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清 袁枚《随园随笔·蜀无眉山》:“卭州牧杨宏庆云:‘人称三苏为眉山苏氏,考之蜀中志书,无所谓‘眉山’者。’” |
薥 | shǔ | 蜀葵,一种观赏草本植物,根和花可入药。 |
蠋 | shǔ I. | 鳞翅目(蝶、蛾)的幼虫及其他目中形态类似的幼虫。“蜀”意为“带孔眼的网罩”。“虫”与“蜀”联合起来表示“虫咬破囊袋,爬了出来”。本义:出茧之虫。特指:蛾蝶类幼虫。II. zhú毛虫。蝴蝶或蛾子的伸长状幼虫。色青,形似蚕,大如手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