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ǔ I.

①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数。数九。《说文》数,计也。《庄子·秋水》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②比较起来突出:数得着。③责备,列举过错:数落。《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史记 吕太后本纪》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数(吕)产曰:“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资治通鉴 唐纪五》秦王(李)世民坐阊阖门,苏威请见,称老病不能拜。世民遣人数之曰:公隋室宰相,危不能扶,使君弑国亡。见李密、王世充皆拜伏舞蹈。今既老病,无劳相见。④谈论,述说: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⑤区别等级。《庄子·庚桑楚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II.参见 shùIII. 参见shuò。 IV.参见sù

数不胜数

shǔbùshèngshǔ

数:计算;胜:尽。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论学习共产主义》:“我们决不能像旧学校那样,用数不胜数的,九分无用一分曲了的知识来充塞青年的头脑。”

数典忘祖

shǔdiǎnwàngzǔ

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数黑论黄

shǔhēilùnhuáng

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元 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倒把我迎头阻,劈面抢,到咱行数黑论黄,卖弄他血气方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岂亦效法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数九寒天

shǔjiǔhántiān

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一部:“数九寒天,这山沟里却热得人连气也喘不过去。”

数黄道白

数黄道黑

shǔhuángdàobái

shǔhuángdàohēi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西游记》第三九回:“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像死了人的一般。”《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再说薛夫人合薛如卞弟兄三个并家中一切上下的人,各人忙乱正经的事,凭那龙氏数黄道黑的嚎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元来那王尼有一身奢遮本事,第一件一张花嘴,数黄道白,指东话西,专一在官宦人家打踅,那女眷们没一个不被他哄得投机的。”

数米而炊

shǔmǐérchuī

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先秦 庄周《庄子 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数米量柴

shǔmǐliángchái

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只因这一番,有分教;风尘恶俗之中,亦藏俊彦;数米量柴之外,别有经纶。

数往知来

shǔwǎngzhīlái

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周易 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明·陆容《菽园杂记》第一卷:“朝廷访求通晓历数,数往知来,诚无不验者,必封侯。”

数一数二

shǔyīshǔèr

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形容突出。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