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①展开,伸展;光线四射:舒展。舒畅。舒张。舒卷(juǎn)。舒适。舒心。唐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②从容,缓慢:舒缓。③舒解,使宽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然则欲讨军实以舒民力,必令反前所为,然后可革也。④姓。

舒放

shūfàng

①放纵。 三国魏 嵇康《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左将军李粟性简慢,常对(拓跋)珪舒放不肃,咳唾任情,珪积其宿过,遂诛之。”②舒展。《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闲而体舒放。”③散发。许地山《缀劳蛛·海世间》:“割不断的轻烟,缕缕丝丝从烟筒里舒放出来。”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也许有人想起的,是快乐地舒放着烟花的工厂。”

舒卷

shūjuǎn

①舒展和卷缩。②指人事的进退、出处。舒谓伸展其志,卷谓其志不伸而退藏。《晋书 宣帝纪》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舒眉展眼

shūméizhǎnyǎn

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贾大山《取经》:“数千名农村干部,早早赶到披红结彩的会场上,一个个舒眉展眼,喜气洋洋。”

舒头探脑

shūtóutànnǎo

舒头及探头。伸头去探看。形容行为鬼鬼祟祟。她舒头探脑的样子十分滑稽。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玉奴难逆丈夫之意,只得披衣,走至马门口,舒头望月,被莫稽出其不意,牵出船头,推堕江中。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回:“只是舒头探脑,望里边一望,又退立了两步。”

舒暇

shūxiá

从容不迫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曹)玮为将……平居意气舒暇,及行师,多奇计,出入神速。"

舒啸

shūxiào

亦作“舒歗”。犹长啸。放声歌啸。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唐 储光羲《题崔山人别业诗》:“东岭或舒啸,北窗时讨论。”宋 张孝祥《临江仙·寄静江三故人词》:“尚念论心舒歗否?只今湖海相望。”元 张可久《山坡羊·感旧曲》:“凭高凝眺,临风舒啸。”

shū

①发出,表达,倾吐:情。怀。愤。发。各己见。直胸臆。②挹取,挹注。③古同“”,解除。《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惟侍奉皇太后顺志承颜,且冀万年之后,庶尽子职,少抒前憾。

抒厕

shūcè

清扫厕所;洗涤溺器。唐 瞿昙悉达(8世纪中国唐代的印度裔占星术者,瞿昙罗之子):"甘氏赞曰:天溷hùn伏作,抒厕粪丘。"原注:"天溷,厕也。"《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佑二年》:"西京留守同平章事王守恩,性贪鄙,专事聚敛。丧车非输钱不得出城,下至抒厕、行乞之人,不免课率。" 胡三省注:"抒厕,取人家虎子(马桶尿壶),写去秽恶,渫水洗之者也。"

shū

①缓和,解除:毁家纾难(nàn)。纾民。纾民力。《左传 楚归晋知罃》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九》张说言于上(玄宗李隆基)曰:“虽师屡捷,所得不偿所亡。闻其(吐蕃)悔过求和,愿听其款服,以纾边人。”《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四》陆贽曰:“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九》(钱)传(钱镠次子)曰:“纾国家之难,安敢爱身!”《资治通鉴 后唐纪一》(后梁帝朱友贞)复召宰相谋之,郑珏请自怀传国宝诈降以纾国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今海内虚耗,纾生民之急,无大于此者。今海内虚耗,纾生民之急,无大于此者。②宽裕,宽舒。③延缓。

纾祸

shūhuò

解除祸患。《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若封须句,是崇皥济而修祀纾祸也。" 杜预注:"纾,解也。"唐 陈子昂《为河内王等论军功表》:"皆忘身忧国,纾祸却难。"《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七》(范)宗尹言最切,至伏地流涕,乞予之以纾祸。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正月》:"太宰河内李邦彦亟请如虏约以纾祸。"

纾难

shū’nàn

解除危难。《后汉书·庞参传》:“季子来归,鲁人喜其紓难。”《新五代史·闽世家·王鏻》:“兵士在道不肯进,曰:‘得文杰乃进。’鏻惜之不与,其子继鹏请与之以紓难。”宋 陈郁《话腴》:“妾即盛饰以待,家人骇之,然犹谓其往可紓难。”参见“毁家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