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ǒu

①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西汉·贾谊《过秦论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②看管:看守。守护。③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④遵照:遵守。守法。守时。⑤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守。因循守旧。⑥呆在一起:厮守。⑦节操:操守。⑧靠近,依傍: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⑨古代官名:太守。守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守刺(太守,刺史)。守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⑩姓。

守把shǒubǎ

①把守,防守。宋 欧阳修《保明张景伯》:“今月六日,有军贼约二十餘人入县,围却县城,有守把兵士三十餘人,於县门楼上相射。”《水浒传第五一回》:“解珍、解宝守把山前第一关,杜迁、宋万守把宛子城第二关。”②掌管。《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娶妻王氏,姿色非凡,颇称对当。家私富裕,多亏那王氏守把。”

守备

shǒubèi

①守御戒备。加强守备。《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②明清时代武职官员名。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守臣

shǒuchén

①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②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唐 权德舆《哭刘四尚书》诗:士友惜贤人,天朝丧守臣。宋 曾巩《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非任守臣,毋除郎官。

守成

shǒuchéng

保持前人的成就和业绩。唐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资治通鉴 唐纪八》上(李世民)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现在我们家里出了我这种不孝的子孙……败坏了曾家的门庭,教出一群不明事理,不肯上进,不知孝道,连守成都做不到的儿女。”

守丞

shǒuchéng

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引此文,颜师古注:"守丞,谓郡丞之居守者。一曰郡守之丞,故曰守丞。"汉《仓颉庙碑侧》:"衙守丞临晋张畴字元德,五百。"衙,左冯翊的属县。一说为郡守丞,或守狱官之丞。或郡邸守邸之丞。

守倅

shǒucuì

①郡守及其副职。泛指州郡的长官。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今监司、守倅竝许借服而不许佩鱼,是有服而无章,殆与吏无别。”《宋史·选举志二》:“旧法,随侍见任守倅等官,在本贯二千里外,曰满里子弟。”宋 王明清《春娘传》:“玉为人容貌清秀,举措闲雅,不事口吻以相嘲謔,有良人风度,前后守倅皆眷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二》又虑一路、一州官吏众多,长吏觉察不尽,请令监司专按察守倅、路都监以上,守倅按察在州兵曹职官以上,及诸县令、丞,所举失实者,取旨窜责。②担任州郡官。宋 苏轼《忆中和堂诗序》予前后守倅餘杭凡五年。

守道shǒudào

①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②防守之道。

守杜

shǒudù

把守;堵住。《汉书·赵充国传》:“使虏发数千人守杜四望陿中,兵岂得入哉。”颜师古注:“杜,塞也。”

守贰

shǒuèr

指知州、通判等官。宋 苏辙《王佺通判荆南》:“南郡控引江湖,商贾之渊,而盗贼之会也,守贰之事於南方为剧。”《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八》州守贰及教授询审无谬,即保任入贡;不实者坐罪。《宋史·高宗纪》:“癸巳,罢川陕便宜差遣监司、守贰。”

守分

shǒufèn

安分;守本分。务农守分。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朱柏庐《朱子家训》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守府

shǒufǔ

保守先王的府藏。引申为保持前代的成法。《国语·周语中》:“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韦昭注:“府,先王之府藏。”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日本之始也,其守旧攘夷与我国同,其幕府封建与我国异,其国君守府,变法更难。然而成功甚速者,则以变法之始,趋向之方针定,措置之条理得也。” ②武官名。明清时期地方武职有守备,其官阶与府同知相当,也称“守府”。《儒林外史 第九回》:“小人们的主人 刘老爷曾做过守府。”

守庚申shǒugēngshēn

道教说人身皆有三尸虫(又称三彭、三虫),能记人过失,每逢庚申日,乘人睡时将人之过恶禀奏上帝。故此日之夜晚应不睡以守候之,此即守庚申的由来。《红楼梦第六十三回》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等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

 

守国

shǒuguó

①守卫都城。引申为保卫国家。《东周列国志 第七回》至七月朔日,庄公留祭足同世子忽守国,自统大兵望许城进发。②掌管国政;治理国家。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朕为祖宗守国,必不敢以其地与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及太子守国,诸从游者皆自得意。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盖金之宣哀二宗,犹知守国,非天祚荒淫之比。

守阍

shǒuhūn

守门。守门人。《喻世明言 第四卷》:那阮三心下思量道:“他是个官宦人家,守阍耳目不少;进去易,出来难。

守徼

shǒujiǎo

守卫边境。史记·黥布列传:“王收诸侯,还守成皋、滎阳,下蜀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

守节

shǒujié

信守名分,保持节操。也特指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或未婚夫死后终身不嫁。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聊斋志异 太医》万历间,孙评事少孤,母十九岁守节。红楼梦 第四九回:“贾母、王夫人等因素喜李紈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服。”阮章竞《漳河水》诗:“有意守节心难下,俺娘劝我另改嫁。”②遵守规则,忠于职守。《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资治通鉴 周纪一》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汉书 霍光传》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宗庙。

守经达权

shǒujīngdáquán

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蔡东藩《唐史演义》第52回:“若殿下只知守经,不知达权,将来人心失望,不可复言。”

守口如瓶

shǒukǒurúpíng

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凡是重要的会议内容,他一向守口如瓶,从不乱说。唐 道世《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守礼

shǒulǐ

指遵守礼教,奉行礼制《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礼以行义,信以守礼,刑以正邪。”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讐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清 恽敬《姜太孺人墓志铭》:“本朝之制,命妇不得以节旌门,所以教士大夫之家守礼明让也。”

守门shǒumén

①守门员把守球门。②看管门户。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守门诣阙,献书言计,率多空薄,高自矜夸,无经略之大体,咸秕糠之微事

守陴

shǒupí

守城;守卫。《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不吉,卜临于大宫,且巷出车,吉。国人不临,守陴者皆哭。"《新五代史·杂传·王珂》:"珂夜登城谕守陴者,守陴者皆不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十》(赵光义)以手诏谕北汉主使降,传诏至城下,守陴者不敢受。

守气

shǒuqì

①犹言保持生气。《左传·昭公十一年》:“今 单子 ……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共,不昭不从,无守气矣。” 杨伯峻 注:“守气谓保守身体之气。”②谓保持勇气。《孟子·公孙丑上》:“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③谓保持高尚气质。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④道教语。谓含阴阳生化之气。《云笈七籤 卷十》:“守气者,能含阴阳之气,以生毛羽,得飞仙道。”

守钱虏

守虏

shǒuqiánlǔ

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三》而(张)士诚仅有边海地,南不过会稽,北不过淮扬,首鼠窜伏,阴欲背元,阳则附之,此守虏耳,无能为也。

守前所为

shǒuqiánsuǒwéi

墨守前人的作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守柔

shǒuróu

谓持守柔弱之道。《老子·第五十二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河上公注:“守柔弱曰以强大也。”《淮南子·缪称训》:“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列子学壶子,观景柱而知持后矣。”晋 潘岳《西征赋》:“旋牧野而歷兹,愈守柔以执竞。”明 唐顺之《陈封君六十寿序》:“老氏长生久视之学,余不能信。而其谦虚不争,持满守柔以远祸邇福,则老氏之所长,而儒者不能易也。”

守身

shǒushēn

保持自身的节操,操守。守身如玉。《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守身如玉

shǒushēnrúyù

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回:“孩儿守身如玉,岂肯堕入污泥!”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但其中十个人里,一定总有一两个守身如玉,始终不移的。

守胜

shǒushèng

以守取胜。《吴子·图国》:“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难。”《庄子·齐物论》:“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 王先谦集解:“留不发若诅盟然,守己以胜人。”

守事

shǒushì

①所从事的公务。《墨子·号令》:“释守事,而治私家事,卒民相盗。”《资治通鉴 周纪四》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②奉行公事。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士者,事也。民者,瞑也。士不及化,可使守事从上而已。”

守视

shǒushì

①看护;守卫。《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以皇祖、皇考墓为 昌陵,置陵令守视。”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时復旱俭,飢民盗田中麦,思达遣一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輒截手腕,凡戮十餘人。”明 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于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红楼梦 第二五回》:“故将他叔嫂二人,都搬到 王夫人的上房内,着人轮班守视。”邹鲁《中国同盟会》:“於入城镇之始,下令暂时禁止居民来往,派兵守视通衢。”②犹注视。郁达夫《迟桂花》:“她笑着不说话,只在守视着我们的欢喜笑乐的样子。”

守死

shǒusǐ

①坚持到死而不改变。《论语·泰伯》:“篤信好学,守死善道。”三国魏 嵇康《家诫》:“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贰。”唐 颜真卿《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於戏!逆鳞劘上,匡救之义深;守死不回,人臣之致极。”清 龙启瑞《鲁隐公论》:“又曰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言守死之道。”②誓死守卫。《文子·符言》:“是以君子不外饰仁义,而内修道德,俢其境内之事,尽其地方之广,劝民守死,坚其城郭,上下一心,与之守社稷。”南朝梁 任昉《奏弹曹景宗》:“故司州刺史 蔡道恭,率厉义勇,奋不顾命,全城守死。”《北史·李崇传》:“祖悦守死穷城,平乃部分攻之,斩祖悦,送首於洛。”③谓执意。《水浒传第七二回》:“李逵便道:‘説东京好灯,我也要去走一遭。’宋江道:‘你如何去得?’李逵守死要去,哪里执拗得他住。”④等死。《晋书 文帝纪》前者变故卒至,祸同发机,诚欲委身守死,惟命所裁。

守素

shǒusù

保持素志。《资治通鉴 齐纪六》丁丑,魏诏:“诸州中正各举其乡之民望,年五十以上守素衡门者,授以令、长。”唐 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诗》:“百年甘守素,一顾乃拾青。”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守土有责

shǒutǔyǒuzé

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解放军守土有责,老百姓也一样。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地方官守土有责,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办理‘团练’,以求自保。”

守望相助

shǒuwàngxiāngzhù

谓相互共同防御。《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宋 曾巩《申明保甲巡警盗贼札子》:“於本置保甲之意,委曲备具,亦古者井田守望相助,后世置乡亭徼循盗贼之遗法也。” 清 龙启瑞《粤西团练辑略 序》:“自井田守望相助之法废,而卫民者专恃兵。”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 第五回》:“邻家邻舍的,总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守位

shǒuwèi

保持地位或职位。《易·繫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孔颖达疏:“圣人何以保守其位,必信仁爱,故言曰仁也。”东汉 马融《忠经·百工》:“有国之建,百工惟才,守位谨常,非忠之道。”《晋书 武帝纪》昔王凌谋废齐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北魏 李谐《述身赋》:“礼空文于頫饗,赋无征于汤沐。思守位而匪懈,每屏居而自肃。”

守文

shǒuwén

①本谓遵循文王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公羊传·文公九年》:“继文王之体,守文王之法度。”《史记·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也。”司马贞索隐:“守文犹守法也,谓非受命创制之君,但守先帝法度为之主耳。”《后汉书 袁绍传》臣闻守文之世,德高者位尊。《晋书 怀帝纪》怀帝天姿清劭,少著英猷,若遭承平,足为守文佳主。晋 陆机《辩亡论上》:“虔修遗宪,政无大闕,守文之良主也。”《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若不尚明察,则守文之良主也。《新唐书·姚崇宋璟传赞》:“故唐史臣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始,此所以佐唐使中兴也。”宋 王安石《委任》:“当是时,守文之盛者,二君(文帝、武帝 )而已。”宋 苏轼《三槐堂铭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②墨守旧说;恪守成规。《后汉书·张纯曹褒等传论》:“兴,诸儒颇修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坛,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説,章句多者或乃百餘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

守先待后

shǒuxiāndàihòu

犹继往开来;承先启后。清·陈确《答沈朗思书》:“夫以程朱之贤,即不表章《大学》,而循循焉惟孔孟之从,必可守先待后,为一代大儒无疑也。”

守相

shǒuxiānɡ

①指代理丞相。《战国策·秦策五》:“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高诱注:“守相,假也。”《汉书 王莽传》始莽就国,南阳太守以莽贵重,选门下掾宛孔休守新都相。②郡守和诸侯王之相。《汉书·郦商传》:“与绛侯等定代郡、鴈门,得代丞相程纵、守相郭同、将军以下至六百石十九人。”《晋书 武帝纪》“(泰始)五年春正月癸巳,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谓为相而居守者。

守形

shǒuxíng

专注于形体。《庄子·山木》:“吾守形而忘身,观於浊水而迷於清渊。”《庄子·在宥》:“目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守义

shǒuyì

犹守节,守贞。《诗·鄘风·柏舟序》:“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孔颖达疏:“夫死不嫁,是夫妻之义也。”宋 陈亮《喻夫人王氏改葬墓志铭》:“夏卿四子。次子大方早夭,其孤遐老又夭,妇陈氏守义不去,以檜老为嗣。”②坚守道义。《史记·蒙恬列传》:“今臣将兵三十餘万,身虽囚繫,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唐 韩愈《答胡生书》:“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清 孙鼎臣《与郭筠仙书》:“自兵兴以来,贼蹂躪半天下。守土之吏,行间之士,与夫团结乡兵,州县之豪儁,下至匹夫匹妇,执节守义,临难不苟免者,所在而是。”

守御

shǒuyù

防守;防御。《史记 淮阴侯列传》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

守圄

shǒuyǔ

同“守御 ”。《汉书·贾谊传》:“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法度之臣诚死社稷,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圄捍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王先谦补注引沉钦韩曰:“圄,同御。”

守约

shǒuyuē

①遵守约定。守约而来。《孟子·公孙丑上》:“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②保持俭朴。孤贫守约。

守约施博

shǒuyuēshībó

所守简约而所施广博。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明·李贽《答耿司寇书》:“所谓本乱而求末之治,无是理也。故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正脉也,此至易至简之学,守约施博之道。”

守宰

shǒuzǎi

指地方长官。《后汉书·朱浮传》:“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魏书 卷四世祖纪上》十有二月,行幸中山,守宰贪污免者十数人。《宋书 卷九 后废帝》若守宰威恩可纪,廉勤允著,依事腾闻。《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自今诸有逃亡之兵及下代守宰浮游不赴者,限六月三十日悉听归首。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拜守宰者,印组光华,车骑辉赫,荣兼九族,取贵一时。”宋 秦观《鲜于子骏行状》:“閲守宰以求治,慎迁易以去弊。”《资治通鉴 齐纪二》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贪者。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宋文帝性仁厚恭俭,勤於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谐於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所係,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冯跋每次派遣守宰,都亲自接见,询问为政要领。”

守战

shǒuzhàn

①防守与进攻。《商君书·农战》:“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韩非子·亡徵》:“无守战之备,而轻攻伐者,可亡也。”贾谊《过秦论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后汉书·仲长统传》:“简精悍以习师田,修武器以存守战。” ②防守之战。《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

守真

shǒuzhēn

保持真元;保持本性。语出《庄子·渔父》:“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改变气节操守)。” ……守真养气,卧雪不冷,入水不濡 

守正不阿

shǒuzhèngbùē

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宠传》:“而宠与中山相汝南张彬、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1章:“因为执法严猛,守正不阿,眼下颇受皇上信用。”

守正出奇shǒuzhèngchūqí

指恪守正义,出奇制胜。恪守正义是道,出奇制胜是术。《孙子兵法 兵势》之“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就是用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去想“正”的事情,用百分之三十的时间研究变通。既不墨守成规,又有创新,只有如此方可在商战中制胜。

守职

shǒuzhí

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守职尽责。《史记·太史公自序今夫子(指司马迁)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守中

shǒuzhōng

保持内心的虚无清静。《老子 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王纯甫注:“中也者,中也;虚也,无也,不可言且名者也。”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云笈七籤 卷十》:“夫守中自然之法,不能晓知天地人物所从出,不能知道之根源变化所由缘。”

守冢

shǒuzhǒng

守墓;守墓者。《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乃以列侯葬淮南王於雍,守冢三十户。”《汉书·高帝纪下》:“其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汉书 霍光传》至成帝时,为光置守冢百家,吏卒奉词焉。元 柳贯《寒食日出访客始见杏花归而有赋》:“故园梨雪想繽纷,月下有樽谁独捧。涓滴长吟酹颗蓬,何用百家营守冢。”

守株待兔

shǒuzhūdàitù

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先秦 韩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拙

shǒuzhuō

安于愚拙,不学巧伪,不争名利。晋 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