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 bāo | ①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包装。包饺子。②包好了的东西:邮包。背(bèi)包。③装东西的袋:书包。皮包。④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包括。包举(总括)。包容。包涵。包罗万象。无所不包。⑤总揽,负全责:包销。包揽。⑥保证:包赔。包在我身上。⑦约定的,专用的:包饭。包工。⑧围:包围。包剿。⑨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包子。糖包儿。⑩身体上肿起的疙瘩:脓包。11.姓。 |
包办代替 | bāobàndàitì | 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四章》我们工作同志作好参谋,不要指手划脚,包办代替。 |
包藏 | bāocáng | ①蓄含。大海包藏着许多秘密。②隐藏。包藏祸心。《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今操恶直丑正,寔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 |
包藏祸心 | bāocánghuòxīn | 指心里暗藏着害人的主意。《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包藏祸心”。明·刘基《郁离子·子侨包藏祸心》:“君子谓西郭子侨非人也。已则不慎,自取污辱,而包藏祸心,以陷其友,其不仁甚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氏子》:“初与我为客侣,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赀,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 ” |
包打天下 | bāodǎtiānxià | 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求是》1996年第1期:“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
包揽词讼 | bāolǎncísòng | 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红楼梦第一○五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三五》钱文贵在村子上包揽词讼,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
包罗万象 | bāoluówànxiàng | 包罗:网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有。《黄帝内经 卷上》:“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运变无形而能化物,大矣哉,阴阳之理也。”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圣人作《易》,幽赞神明,包罗万象,道合乾坤。”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你怎言包罗万象,迟早飞升。 |
包荒 | bāohuāng | 包含荒秽。谓度量宽大的意思,也指原谅;宽容、掩饰;遮盖。《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王弼 注:"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陆德明释文:"荒,本亦作'巟'。"一说包容广大。《说文·川部》"巟,水广也"引《易》作"包巟"。明 朱权 《荆钗记·合卺》:"如今送侄女临门,首饰房奁,诸事不曾完备,望亲家包荒。"《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圣人以天下为度,何所不容!未有显过,固宜包荒,但不可使居要近耳。"明 邵璨《香囊记·治吏》:"我一力包荒,没事没事。" |
包浆 | bāojiāng | 古玩行业专业术语,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专指古物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 |
包苴 | bāojū | 借指贿赂或馈赠。《南史·何敬容传》:“(敬容)拙於草隶,浅於学术,通包苴饷餽,无贿则略不交语。”《新唐书·裴宽传》:“宽义不以包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饷,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明 陶宗仪《辍耕录·讥省台》:“包苴贿赂尚公行,天下承平德未能。”《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包苴满门,私谒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奸可也。”参见“苞苴”。 |
包举 | bāojǔ | ①总括。包举无遗。②并吞。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将欲包举六合,混同文轨。 |
包举宇内 | bāojǔyǔnèi | 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包茅 | bāomáo | 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尚书·禹贡》:“包匭菁茅。”《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杜预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为缩酒。” 《史记·管晏列传》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唐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常州府岁贡包茅。” |
包桑 | bāosāng | 苞桑。丛生的桑根。语出《易·否。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 胡三省 注:“包桑多根,植桑至於根多,民安其居之验。” |
包羞忍耻 | bāoxiūrěnchǐ | 指为容忍羞愧与耻辱。宋·吴曾《贤女浦》女子能留身后名,包羞忍耻漫公卿。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包胥 | bāoxū | 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宋 郑思肖《二砺》:“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金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二首》:“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
包银 | bāoyín | ①旧指戏班按合同付给演员的工薪。②元朝赋税名目之一。《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九》先是(卢)琦任永春,初下车,即赈饥馑,止横敛,均贼役,减口盐一百馀引,蠲包银、榷铁之无征者。 |
胞 | bāo | ①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②同一父母所生的:胞兄。胞妹。同胞(同父母所生的;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胞波(缅语同胞和亲戚的意思,缅甸人习惯用来称呼中国人,以表示亲切)。③《说文》儿生裹也。《博雅》人四月而胞。《庄子·外物篇》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注》胞,腹中胎。阆空旷也。《前汉·外戚传》善臧我儿胞。《师古注》音苞。谓胎之衣也。 |
胞人 | bāorén | ①厨师。胞,通“庖páo”。《庄子·庚桑楚》:“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 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陆德明释文:“伊尹好厨,故汤用为庖人。”②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颜师古注:“胞人,主掌宰割者也,胞与庖同。” |
胞衣地 | bāoyīdì | 埋胞衣的地方。犹言出生地。亦说衣胞之地。《花城》1981年第6期:“这座王爷府,是我出生的胞衣地。” |
胞与为怀 | bāoyǔwéihuái | 具有天地万物与我同等齐一的胸怀。仁者具有胞与为怀的心胸气度。清•颙琰《乾隆乙卯九月三日蒙天恩晋封皇太子感激涕零成诗恭纪》谦恭作则钦先训,胞与为怀体圣仁。 |
苞 | bāo | ①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苞。苞片。含苞待放。②茂盛:竹苞松茂。③通“包”。《仪礼·旣夕》:苞二。注:所以裹羊豕之肉。子贡《诗传》:朋友相赠赋木瓜,子曰:见苞苴之礼焉。《晋书 武帝纪》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 |
苞苴 | bāojū | ①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苞,通“包”。贿赂。孔颖达疏:“苞者以草包裹鱼肉之属也,苴者亦以草藉器而贮物也。”《荀子·大略》:“汤旱而祷曰:‘……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杨倞注:“货贿必以物苞裹,故总谓之苞苴。”《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有位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受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②苞,通“ 包 ”。馈赠的礼物。私纳苞苴。《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牘。”锺泰《发微》:“古者馈人鱼肉之类,用茅苇之叶,或苞之,或藉之,故曰‘苞苴’。” 贾谊《新书·礼》:“苞苴时有,筐篚时至,则羣臣附。”《梁书·王僧孺传》:“家贫,无苞苴可以事朋类。”《资治通鉴 汉纪十》割衣食之业以供飨宴之好,苞苴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记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汉 贾谊 《新书·礼》:“苞苴时有,筐篚时至,则羣臣附。”唐 李德裕《管仲害霸论》:“近世有以宫中之乐饵君者,而苞苴日行,纪纲日坏,朋党益炽,谗言益昌。”严复《原强》:“美国华盛顿立法至精,而苞苴贿赂之风,至今无由尽絶。”《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四》朝廷遴选此职,不可阴致苞苴于京师。 |
苞苴公行 | bāojūgōngxíng | 或公行苞苴。公开贿赂。亦指货贿。《荀子·大略》汤旱而祷曰:“……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是贿赂盛行吗?是谗人太多吗?为什么旱到这么厉害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于是诏戒兵将官交结内侍,公行苞苴,自今有违戾,必罚无赦。 |
苞苴竿牍 | bāojūgāndú |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
苞括 | bāokuò | 包举;包括。苞,通“包”。晋 陈寿进《诸葛亮集 表》:“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驤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资治通鉴 晋纪十七》陛下(指石勒)苞括二都,平荡八州,帝王之统不在陛下,当复在谁!唐 刘知几《史通·序传》:“苞括所闻,踰於本书远矣。” 明 方孝孺《答王仲缙书之一》:“大经之下,惟迁善纪文,纵恣豪迈,统纪苞括,无常态也。” |
苞容 | bāoróng | 包容;容纳。苞,通“包”。《晋书·姚兴载记 上》:“兴留心政事,苞容广纳,一言之善,咸见礼异。”《资治通鉴 晋纪十五》(王)导曰:“(苏)峻猜险,必不奉诏,不若且苞容之。” 唐 韩愈《答李秀才书》:“元宾行峻洁清,其中狭隘,不能苞容。”《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孙)峻与(滕)胤虽内不沾洽,而外相苞容,进 胤爵高密侯,共事如前。” |
炮 | bāo I. | ①烹调方法,用锅或铛在旺火上炒(牛羊肉片等),迅速搅拌:炮羊肉。②烘焙: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II.参见páo。III. 参见pào。 |
孢 | bāo | 孢子:某些低等动物和植物在无性繁殖或有性生殖中产生的脱离亲本后能直接或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单细胞或少数细胞组成的繁殖体。亦作“胞子”。 |
枹 | bāo I. | 枹树,落叶乔木。叶互生,略呈倒卵形,边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种子可提取淀粉,树皮可制栲胶。有的地方叫小橡树。II.参见 fú。 |
枹鼓 | bāogǔ | ①鼓槌和鼓。《汉书·李寻传》:“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阴阳,敬四时,严月令。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枹鼓之相应也。”颜师古注:“枹,击鼓之椎也。”②指战鼓。《国语·齐语》:“执枹鼓立於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王凯)至临阵援枹鼓,毅然不少假。”③指报警之鼓。《汉书·张敞传》:“(张敞)穷治所犯,或一人百馀发,尽行法罚。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汉书 王莽传下》枹鼓稀鸣,盗贼衰少,百姓安土,岁以有年。④喻指军旅。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於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 |
龅 | bāo | ①突出唇外的牙齿:龅牙。②龅草:食草动物啃草。《聊斋志异 桓侯》荆州彭好士,友家饮归。下马溲便,马龅草路傍。 |
龅齿 | bāochǐ | 谓人牙齿突露于唇外。《资治通鉴·后梁均王乾化三年》:“蜀太子元膺,豭喙龅齿,目视不正,而警敏知书,善骑射,性狷急猜忍。”参见“龅牙”。 |
龅牙 | bāoyá | 闭拢,微笑时牙龈外露过多,常常伴有颏后缩,强迫闭口时,下唇下方与颏部之间有明显的软组织隆起。口内上下前牙唇倾,常伴拥挤不齐,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龅牙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