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②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史。内史。③古代官职:刺史。御。④虚饰;浮夸。《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韩非子·难言》:“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晋 潘岳《夏侯常侍诔》:“徒谓吾生,文胜则史。”⑤指画师。《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成玄英疏:“画师并至。”宋 王安石《虎图》诗:“想当槃礴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⑥通“使”。 朱右曾校释:“史、使通假。”《鹖冠子·度万》:“相史于既,而不尽其爱。”陆佃注:“史,使也。”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陈轸章》:“陈轸曰:‘若何史毋东?’”⑦姓。

史册

史策

shǐcè

历史记载,史书。载入历史史册。《晋书 武帝纪》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晋 葛洪《抱朴子·时难》:“有陷冰之徒,委积乎史策。”宋 陆游《金错刀行》:“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国初事蹟,载在史策。”

史臣

shǐchén

史官。晋 潘岳《马汧督诔序》:“亦命史臣班固而为之誄。”唐 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筐篋。”清 孙枝蔚《人日示小子诗》:“既蒙天子奬,便入史臣注。”参见“史官”。

史官

shǐguān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

史馆

shǐguǎn

官署名。北齐始置,以宰相兼领,称监修国史。宋以史馆与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其官员并称馆职,为文臣清要之选。南宋初罢史馆,置国史院与实录院,二者分合不定,中期后并置。《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六》权三司使丁谓言:“景德三年新收户,比咸平六年计增五十五万有奇,赋入增三百四十六万有奇,望特降诏旨,自今以咸平六年户口赋入为额,岁较其数,具上史馆。”

史籍

shǐjí

记载史事的籍。《晋书 怀帝纪》属孝惠之时,宗室构祸,帝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有誉于时。晋 刘琨《劝进表》臣每览史籍,观之前载,厄运之极,古今未有。

史记

shǐjì

①记载历史的书。《史记 太史公自序》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②后用以专称太史公书,遂成为书名。

史乘shǐshèng乘,春秋时晋国史书的名称。后用史乘泛指史籍。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1篇》(顾炎武)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

史无前例

shǐwúqiánlì

前例:以前的事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的一页。清 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门垂翅竟何因?百年记注无前例,万事枢机有要津。”

shǐ

①马快跑,泛指迅速:急驶。流驶。②使行动,开动(多指有发动机的):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