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ěng  I.

①地方行政区域:份。会。②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③简易,减免:略。称。写。④中国古官署名:中书(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b.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⑤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⑥免去;减掉。撤销。曹操《止省东曹令》:“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割东海之襄贲、郯、戚以益琅邪,省昌虑郡。”“(夏侯)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省安东、永阳郡。”《晋书 武帝纪》八月丙辰,省右将军官。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比及数岁,可省笞罚。II.xǐng ①检查:反(检查自己)。察(考察)。吾日三吾身。屡省乃成事。使省愆咎。《资治通鉴 汉纪七》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资治通鉴 汉纪十二》少府省金,金有轻及色恶者,上皆令劾以不敬,夺爵者百六人。②知觉,觉悟:悟。发人深。③看望父母、尊亲:亲。视。《资治通鉴 魏纪八》卫将军(司马)昭自洛阳往省(司马)师,师令昭总统诸军。《资治通鉴 晋纪三》鲁公贾充老病,上(晋武帝)遣皇太子省视起居。

省罢

shěngbà

裁减;罢免。汉 桓宽《盐铁论·复古》明主即位以来,六年于兹,公卿无请减除不急之官,省罢机利之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帝(宋孝宗)曰:“遽然省罢,人必怨惧。”

省吃俭用

shěngchījiǎnyòng

原指减少粮食消耗;节省费用开支。后指吃的用的都很节俭;形容过日子非常节省。我的同学李玉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了书。爸爸妈妈省吃俭用的供我们上学,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虽不及得富盛之时,却是省吃俭用,勤心苦胝,衣食尽不缺了。”

省得shěngde

①免得,以免,避免发生某种情况;以免。②亦作“省的”。记得,知道。《水浒传第一一九回》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

省读

shěngdú

犹阅读。《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上(刘宋孝武帝)为人,机警勇决,学问博洽,文章华敏;省读书奏,能七行俱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南方以晋家渡江后,北间传记,皆名为伪书,不贵省读,故不见也。”《隋书·长孙览传》:“武帝在藩,与览亲善,及即位,弥加礼焉,超拜车骑大将军,每公卿上奏,必令省读。”《北史·李德林传》:“隋文省读讫,明旦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

省改

shěnɡɡǎi

反省并改正错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为今之计,独有断自圣心,沛然发号,责躬求言,然后君臣相戒,痛自省改。

省耕

shěnggēng

古代帝王视察春耕。《孟子·梁惠王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省户

shěnghù

①宫门;禁门。《汉书·王莽传上》:“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书者日千餘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臣莽数叩头省户下,白争未见许。”清 顾炎武《日知录·书注》:“省户,即禁门也。”《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二人顿首省户下。②泛指门下、中书诸省。宋 张孝祥《清平乐词》:“向来省户,谋国参伊吕 。”  

省疾

shěngjí

探病。《后汉书 刘表传》及表病甚,(刘)琦归省疾,素慈孝,(张)允等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三国志·蜀志·杨洪传》:“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黄)元益无所惮。”《晋书 文帝纪》及景帝疾笃,帝自京都省疾,拜卫将军。

省记shěngjì记忆;记在心里。袁枚《黄生借书说》:“故有所览辄省记。”

省见

shěngjiàn

犹言赏识提拔。《汉书·何武传》:"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颜师古注:"省,视也。言不为武所识拔也。"《汉书·东方朔传》:"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省节

shěngjié

犹节省。《晋书 符坚载纪上》惧岁不登,省节谷帛之费。宋 范仲淹《奏为陕西西路入中粮草及支移二税》:“既粮草钱帛皆是定额,自然各务省节。”明 张居正《陈六事疏》:“然臣窃以为矫枉者必过其正,当民穷财尽之时,若不痛加省节,恐不能救也。”汤用彤《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五章》:“东晋支愍度合三种首楞严经译本为八卷,又三种维摩经为五卷。分章断句,以各本相对处,差次附列,意使读者‘读彼案此’,省节翻閲三本之劳。”

省戒shěngjiè

省察警惕。宋 文莹《湘山野录卷上》:“闻前代兴亡及崩薨篡弑之事,以自省戒。”《水浒传第四回》贤弟,你从今日难比往常,凡事自宜省戒,切不可托大。明 张居正《答吴总宪书》:“顷得家信,言公有餽於寒舍甚厚,舍弟辈以夙有省戒,不敢领,即以璧诸来使。”《东周列国志第九五回》:“王不知省戒,戮忠废贤,希望非分。今全齐尽失,而偷生於一城,尚欲何为?”

省禁

shěngjìn

①省减禁令。②宫中;天子。《后汉书 袁绍传》而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

省决

shěngjué

审察决断;裁定。《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新唐书·裴漼传》:“吏白积案数百,崇义让使趣断,琰之曰:‘何至逼人?’乃命吏连纸进笔为省决,一日毕,既与夺当理,而笔词劲妙。”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英宗)及正南面,勤劳庶政,每延见三事,省决万机,必咨询旧章,考求古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八》军旅方兴,庶务日繁,若悉从相臣省决,即于军事相妨。

省览

shěnglǎn

审阅;观览。《汉书·盖宽饶传》:“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裁省览。”《晋书 宣帝纪》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南朝陈 徐陵《与李那书》:“循环省览,用忘饥渴。”《北齐书·废帝纪》:“太子虽富於春秋,而温裕开朗,有人君之度,贯综经业,省览时政,甚有美名。”宋 李如篪《东园丛说·学者自出己见》:“时世日趋浮薄,学者观书不探本源,传注虽存,而未尝省览,即用己见立説,反谓先儒所不能到,甚可嘆也。”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小学述闻》:“因依引书次第,録为一册,名曰小学述闻。其不在此类者,附録於后,盖以便省览、备遗忘耳。”《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二》若有道之士对问高者,宜垂省览,特迁一等,以广直言之路。

省敛

shěngliǎn

古代帝王巡视秋收。《孟子·梁惠王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省纳

shěngnà

①省察采纳。王逸《楚辞章句 序》:“(屈原)遭时闇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懣,遂復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后汉书·贾逵传》:“臣以永平中上言左氏与图讖合者,先帝不遗芻蕘,省纳臣言,写其传詁,藏之秘书。”《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数有灾异,玄輒陈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皆欲置于左右,顾问省纳。《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五》伏恐陛下犹以臣言为虚,至今未赐省纳。②谓以少量明器放进墓穴。《礼记·丧服小记》:“陈器之道,多陈之而省纳之可也。”孔颖达疏:“多陈之者,谓朋友宾客赠遗明器,多陈列之以为荣也。而省纳之可也者,虽復多陈,不可尽纳入壙,故省少纳之可也。”

省内

shěngnèi

①宫禁之中。宦官。《后汉书·胡广传》:“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於省内,詔议郎蔡邕为其颂云。”《后汉书 袁绍传》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兒终欲何作。”《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一》何苗谓(何)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富贵,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时(刘)昱出入无恆,省内诸,夜皆不闭。②借指天子。《后汉书·周举传》:“永和元年,灾异数见,省内恶之。”

省识

shěngshí

xǐngshí

略识之意。犹认识。唐 杜甫《咏怀古跡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唐 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汗漫不省识,怳如乘桴浮。”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弟子出遗像,乃一老僧。使今见其人,亦不復省识矣。”清 纳兰性德金缕曲·再赠梁汾词》:“多少殷勤红叶句,御沟深不似天河浅。空省识,画图展。”郁达夫毁家诗纪七》:“省识三郎肠断意,马嵬风雨葬花魁。”

省侍

shěngshì

探望,侍奉。《资治通鉴 魏纪四》(诸葛)亮病笃,汉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宋 苏轼《与子安兄书之一》:“拜违十八年,终未有省侍之期。岁行尽,但有怀仰。” 清 陈梦雷《抒哀赋》:“省侍莫余亲兮,药石莫余供;徒跋涉以閲年兮,岂王事之匪躬。”《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五》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世以为荣。

省试

shěngshì

①唐宋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唐 姚合《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宋 赵昇《朝野类要·举业》:“除四川外,诸州及漕司解士,就礼部贡院锁试,名曰省试。”《宋史·选举志二》:“(绍兴七年)时闻徽宗崩,未及大祥,礼部言:故事,因谅闇罢殿试,则省试第一人为榜首,补两使职官。”。”②元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试,高高中了。”郑振铎《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曾国藩)接连的,中省试,中会试,点了翰林,不多几年,便俨然的挤入了缙绅大夫之林。”

省事shěngshì

反义词:费事。①视事;处理政务。②懂事;明白事理。③减少事务。引申为方便,不费事。④办事吏职名称。⑤指台省之事。

省闼

shěngtà

宫中;禁中。又称禁闼。古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因作中央政府的代称。《汉书·谷永传》:“臣永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虽执干戈守边垂,思慕之心常存於省闥。”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闥,珥笔华轩。” 唐 皇甫冉《送袁郎中破贼北归诗》:“黄香省闥登朝去,杨僕楼船振旅归。”宋 司马光《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福宫诸官赴王尹赏菊之会》:“青眼主公情不薄,一如省闥要人看。”清 洪昇《长生殿·定情》:“任人不二,委姚宋於朝堂;从諫如流,列张韩於省闥。”徐朔方校注:“省闥,中央政府。”《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臣伏见虎贲中郎将窦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闼,年盛志美,卑让乐善,此诚其好士交结之方。《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臣案旧典,宦者本在给使省闼,司昏守夜

省刑

shěngxíng

减少或减轻刑罚。《管子·牧民》:“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贾谊《过秦论 中》:“约法省刑,以持其后。”《晋书 武帝纪》兴灭继绝,约法省刑。清史稿·高宗纪一》:“乙卯,上诣圜丘行大雩礼,特詔贬损仪节,以示虔祷。以旱命省刑宽禁。”

省循

shěngxún

反复省察。宋 曾巩《明州谢到任表》:"预於分土,愧在假人。窃自省循,惧无报称。"宋 苏辙《代李谏议谢免罪表》:"未能消於谤口,实有累於知人,每自省循,谓宜废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八》(张)棣即奏(胡)铨不自省循,与见任寄居官往来唱和,怨望朝廷,鼓唱前说,殊无忌惮,于是送过海编管。明 张居正《辞免恩命疏》:"臣夙夜省循,如梦如觉。未知何缘,际此殊宠。"

省谒

shěngyè

省视;探望。《后汉书·袁闳传》:“﹝袁闳﹞父贺,为彭城相。闳往省谒,变名姓,徒行无旅。”《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九》行军司马刘据府舍,拜从周母,每旦省谒;待其妻子,甚有恩礼;子弟职掌、供亿如故。

省役薄赋

shěngyìbáofù

减轻徭役和赋税,指施行仁政。三国魏·曹植《汉景帝赞》:“省役薄赋,百姓殷昌。”《晋书 元帝纪》(太兴二年)十二月乙亥,大赦,诏百官各上封事,并省众役。

省谕

shěngyù

明白谕知。《水浒传 第二七回》其馀一干众人,省谕发落,各放宁家。《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八》宜委通晓农事官员,分道巡视,督勒守令,亲诣乡村,省谕农民,依时播种,务要人尽其力,地尽其利。

省中

shěngzhōng

宫禁之中。蔡邕《独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孝元皇后父大司马阳平侯名禁,当时避之,故曰省中。”《汉书·昭帝纪》:“帝姊 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共养省中。”颜师古注:“省,察也。言入此中,皆当察视,不可妄也。”文选·左思《魏都赋》:“禁臺省中,连闥对廊。”李善注引魏武集:“荀欣等曰:‘制,王所居曰禁中,诸公所居曰省中。’”唐 王维《酬郭给事 诗》:“禁里疎鐘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宋 陆游《题阎郎中溧水东皋园亭诗》:“省中地禁清昼长,侍史深注薰笼香。”《三国演义第一回》:“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諝。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上乃使充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求蛊《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漏泄省中语

shěng

①古同“省”,减少。②水门。③姓。

shěng

①眼睛生翳:目昏花。日眚无光。《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中山王箕子,幼有眚病,祖母冯太后自养视,数祷祠解。②过错:“不以一掩大德。”《资治通鉴 魏纪一》后有天地之眚,勿复劾三公。《资治通鉴 宋纪二》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参见“肆(大)眚”。③灾难,疾苦:灾。眚灾肆赦。《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三》和气未洽,灾眚不消,咎皆在此。《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刘)曰:“吾执心行己,无愧幽明,若灾眚必至,避岂得免!”《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三》世世奉祀安懿王(宋英宗生父),永为一国太祖,则人心悦而天意解,大雨之眚何用禳哉!④ 古同“省”,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