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

①容量单位。②量粮食的器具。③向上,高起,提高:升力(亦称“举力”)。升格。升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升迁。升值。升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升。提升。④登,登上。升堂入室。《易‧同人卦》:“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论语‧八佾》:“揖让而升,下而饮。”《晋书 宣帝纪》引入嘉福殿卧内,升御床。

升差

shēngchà

升迁其职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春,正月,丙辰,宰执进呈升差人数,帝(宋孝宗)曰:“须立定年限,方可杜其私意。”《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六月,戊午朔,诏曰:“诸军升差,盖择将之根本,必有智勇劳效,乃能服众,今后宜精选,毋得循习苟且。”

升车

shēngchē

①登车,上车。《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升车,则有鸞和之音。”《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汉书·成帝纪赞》:“成帝 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宋 方凤《物异考·虫异》:“吴诸葛恪将朝,犬啣衣止之,如此者再,乃令人逐犬,遂升车入朝。是日被害。”②缆车。 清 薛福成《白雷登海口避暑记》:“岸高也,则有升车以省紆绕;波平也,则有小舟以恣荡漾。”

升殿

shēngdiàn

登殿。《新唐书·礼乐志九》:“应升殿者诣东、西阶,至解剑席,脱舃/,解剑,升。”《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帝自端门入,升殿,羣臣顿首谢罪。”《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平王升殿,众诸侯百官朝贺已毕。”《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高)景山招全,(王)全欲升殿,侍卫及閤门官止之,帝(宋高宗)传旨令升。

升斗

shēngdǒu

比喻微薄的薪俸;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聊斋志异 丁前溪》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借指酒。唐 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宋 杨万里《中秋月长句诗》:“先生旧不论升斗,近来畏病不饮酒。”

升斗之禄

shēngdǒuzhīlù

斗升之禄,比喻微薄的俸禄。《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宋 苏轼《上梅直讲书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六》:“是则朝廷名器重,则升斗之禄足以鼓舞豪杰,滥则日拜卿相而人不劝矣。”

升斗小民

shēngdǒuxiǎomín

和市民差不多,都是形容普通城市的老百姓,收入不高,为生活忙碌的人民。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升斗小民,却立刻就感到了威胁,米店在闭城之前,就已歇业。”熊召政《张居正 第三卷第四回》:“升斗小民,穿窬之徒,尚且有尊严不可冒犯,何况我辈?”

升祔

shēngfù

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 卷四》伏请升祔太庙,以时配享。《明史 卷十八 世宗二》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清 恽敬《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今皇帝嘉庆四年,高宗升祔礼成,覃恩海内。

升阶

shēngjiē

①步步上进。《易·升》:“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高亨注:“升阶,步步上进,路无坎坷之象也。”②自堂下拾级而上。南朝陈 张正见《置酒高殿上诗》:“容与升阶玉,差池曳履珠。”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升阶揖侍郎,归舍日未欹。”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升进

shēngjìn

登上,往上、晋升官位。《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操止,象类贤行,以取升进。”《后汉书·王符传》:“而符独耿介不同於俗,以此遂不得升进。”《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京邑庠序,爰及州县,生徒受业,升进于朝。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 卷下》:“相国以主司在前,不敢升进坐隅,拜於副阶之上。”

升平

shēngpíng

太平。《晋书 武帝纪》加之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于升平,行先迎于祸乱。《西游记第十二回》介福千年过舜禹,升平万代赛尧汤。

升祺骈福shengqipianfu

吉祥和幸福一起到来。升祺:福气上升。骈:并列。多用于书信语体的祝颂之词。《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兹修寸幅,恭贺升祺,并求金允。

升山采珠

shēngshāncǎizhū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升堂

shēngtáng

①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唐 顾况《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唐 韩愈《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清 叶廷琯《鸥波渔话 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②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宋 张君房《云笈七籤 卷一百》:“闕里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汤公起梁宋,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③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那幽州路总管泰不华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明 作者不详《梼杌闲评 第三六回》:“许显纯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④见“升堂拜母”。

升堂拜母

shēngtángbàimǔ

双方共结为通家之好,也作“登堂拜母”。《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升堂入室

shēngtángrùshì

本义是先进门,次升堂,后入室,后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多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能方面有高深的造诣。春秋鲁国孔子《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升遐

shēngxiá

帝王去世的婉辞。亦指后妃等死亡。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伏维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燾无疆,昊天不弔,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资治通鉴 梁纪四》太傅(元)怿等上言:“先帝(北魏宣武帝)升遐,奉迎乘舆,侍卫省闼,乃臣子常职,不容以此为功。…”《资治通鉴 陈纪四》(北齐太上皇高湛)升遐之事,行路皆传,久而不举,恐先是司马光言:“前代帝王升遐,后宫下陈者,尽放之出宫,还其亲戚,所以遂物情,重人世,省浮费,远嫌疑也。”有他变。《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二》清 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出城市,徧野桑麻;哭甚么旧主升遐,告了个游春假。”王季思注:“升遐,皇帝去世。”

升陟

shēngzhì

①攀登。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颍水》:“山下大泽周数里,而清深肃洁。水中有立石,高十馀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缁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山情。”②晋升。《魏书·崔鸿传》:“苟必官须此人,人称此职,或超腾升陟,数岁而至公卿。”宋 范仲淹《奏重定臣僚转官及差遣体例》:“或升陟差遣,其幕职州县官,未该磨勘,而有上项劳政者,亦与比类升擢。”

shēng

①容量单位。②量粮食的器具。③向上,高起,提高:升力(亦称“举力”)。升格。升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升迁。升值。升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升。提升。④登,登上。升堂入室。《易‧同人卦》:“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论语‧八佾》:“揖让而升,下而饮。”《晋书 宣帝纪》引入嘉福殿卧内,升御床。

升差

shēngchà

升迁其职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春,正月,丙辰,宰执进呈升差人数,帝(宋孝宗)曰:“须立定年限,方可杜其私意。”《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六月,戊午朔,诏曰:“诸军升差,盖择将之根本,必有智勇劳效,乃能服众,今后宜精选,毋得循习苟且。”

升车

shēngchē

①登车,上车。《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升车,则有鸞和之音。”《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汉书·成帝纪赞》:“成帝 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宋 方凤《物异考·虫异》:“吴诸葛恪将朝,犬啣衣止之,如此者再,乃令人逐犬,遂升车入朝。是日被害。”②缆车。 清 薛福成《白雷登海口避暑记》:“岸高也,则有升车以省紆绕;波平也,则有小舟以恣荡漾。”

升殿

shēngdiàn

登殿。《新唐书·礼乐志九》:“应升殿者诣东、西阶,至解剑席,脱舃/,解剑,升。”《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帝自端门入,升殿,羣臣顿首谢罪。”《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平王升殿,众诸侯百官朝贺已毕。”《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高)景山招全,(王)全欲升殿,侍卫及閤门官止之,帝(宋高宗)传旨令升。

升斗

shēngdǒu

比喻微薄的薪俸;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聊斋志异 丁前溪》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借指酒。唐 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宋 杨万里《中秋月长句诗》:“先生旧不论升斗,近来畏病不饮酒。”

升斗之禄

shēngdǒuzhīlù

斗升之禄,比喻微薄的俸禄。《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宋 苏轼《上梅直讲书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六》:“是则朝廷名器重,则升斗之禄足以鼓舞豪杰,滥则日拜卿相而人不劝矣。”

升斗小民

shēngdǒuxiǎomín

和市民差不多,都是形容普通城市的老百姓,收入不高,为生活忙碌的人民。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升斗小民,却立刻就感到了威胁,米店在闭城之前,就已歇业。”熊召政《张居正 第三卷第四回》:“升斗小民,穿窬之徒,尚且有尊严不可冒犯,何况我辈?”

升祔

shēngfù

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 卷四》伏请升祔太庙,以时配享。《明史 卷十八 世宗二》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清 恽敬《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今皇帝嘉庆四年,高宗升祔礼成,覃恩海内。

升阶

shēngjiē

①步步上进。《易·升》:“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高亨注:“升阶,步步上进,路无坎坷之象也。”②自堂下拾级而上。南朝陈 张正见《置酒高殿上诗》:“容与升阶玉,差池曳履珠。”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升阶揖侍郎,归舍日未欹。”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升进

shēngjìn

登上,往上、晋升官位。《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操止,象类贤行,以取升进。”《后汉书·王符传》:“而符独耿介不同於俗,以此遂不得升进。”《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京邑庠序,爰及州县,生徒受业,升进于朝。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 卷下》:“相国以主司在前,不敢升进坐隅,拜於副阶之上。”

升平

shēngpíng

太平。《晋书 武帝纪》加之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于升平,行先迎于祸乱。

升山采珠

shēngshāncǎizhū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升堂

shēngtáng

①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唐 顾况《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唐 韩愈《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清 叶廷琯《鸥波渔话 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②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宋 张君房《云笈七籤 卷一百》:“闕里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汤公起梁宋,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③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那幽州路总管泰不华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明 作者不详《梼杌闲评 第三六回》:“许显纯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④见“升堂拜母”。

升堂拜母

shēngtángbàimǔ

双方共结为通家之好,也作“登堂拜母”。《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升堂入室

shēngtángrùshì

本义是先进门,次升堂,后入室,后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多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能方面有高深的造诣。春秋鲁国孔子《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升遐

shēngxiá

帝王去世的婉辞。亦指后妃等死亡。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伏维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燾无疆,昊天不弔,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资治通鉴 梁纪四》太傅(元)怿等上言:“先帝(北魏宣武帝)升遐,奉迎乘舆,侍卫省闼,乃臣子常职,不容以此为功。…”《资治通鉴 陈纪四》(北齐太上皇高湛)升遐之事,行路皆传,久而不举,恐先是司马光言:“前代帝王升遐,后宫下陈者,尽放之出宫,还其亲戚,所以遂物情,重人世,省浮费,远嫌疑也。”有他变。《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二》清 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出城市,徧野桑麻;哭甚么旧主升遐,告了个游春假。”王季思注:“升遐,皇帝去世。”

升帐shēngzhàng

指将帅到帐中召集部下议事或发号施令。孔明连夜升帐。《水浒传第九八回》宋江正在升帐,令神医安道全看治王英。

升陟

shēngzhì

①攀登。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颍水》:“山下大泽周数里,而清深肃洁。水中有立石,高十馀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缁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山情。”②晋升。《魏书·崔鸿传》:“苟必官须此人,人称此职,或超腾升陟,数岁而至公卿。”宋 范仲淹《奏重定臣僚转官及差遣体例》:“或升陟差遣,其幕职州县官,未该磨勘,而有上项劳政者,亦与比类升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