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è

①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土地神的木雕像: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论语·八佾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周文 敬姜论劳逸》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庄子·秋水》:“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先单于怒曰:‘胡故时祠兵,常言得贰师以社,何故不用?《晋书 武帝纪》改景初历为泰始历,腊以酉,社以丑。②团体或机构:报社。结社。

社仓

shècāng

旧时中国各地汉族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隋唐已有。民办粮仓的一种,由南宋朱熹首创,社仓不特指某个粮仓,而是一种储粮制度。一般没有专门的仓库而在祠堂庙宇储藏粮食,粮食的来源是劝捐或募捐,存丰补欠。《六部成语批注 户部》社仓:里社之中官设积谷之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下朱熹社仓法于诸路。

社鼓

shègǔ

①旧时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宋 陆游《秋社诗》:“雨餘残日照庭槐,社鼓鼕鼕赛庙回。”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元 刘因《鹊桥仙·喜雨词》:“不妨分我一豚蹄,更试听清秋社鼓。”明 叶宪祖《鸾鎞记·挫权》:“傍路游鑣初罢,有村歌相应,社鼓轻挝。”②指社庙内敲的鼓。清 方文《元霄月邢氏诸子观灯月下诗》:“星灯原上聚,社鼓月中鸣。”

社稷

shèjì

①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尚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庄子·庚桑楚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二》建社稷于宗庙之右。②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银雀山《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三国演义 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 陈白尘《大风歌第一幕》足下能肩此重任,真是社稷之福!③社会、族类。《庄子·山木》其(鷾鸸即燕子)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

社林

shèlín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社钱

shèqián

①社中积存之款。②指进行社事活动所需的款项。《宋书 本纪武帝上》初,高祖家贫,尝负刁逵社钱三万,经时无以还。

社日

shèrì

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间或有四时致祭者。周代本用甲日,至唐各代不同。即春社。唐 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春社)“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宋 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

社首

shèshǒu

①山名。在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上有社首坛。因周成王封禅得名。唐宋帝王也曾到此封禅。《汉书·郊祀志上》:“周成王封泰山,禪於社首。”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六一引宋洪迈光尧挽诗》:“鼎湖龙去远,社首凤来迟。”②村里中祭社活动的首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 

社鼠

shèshǔ

社庙中的鼠。比喻有所依恃的小人。《晏子春秋·问上九》:“景公问於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今此僧徒,恋著城邑,正以诱於利欲,不能自已,此乃释氏之糟糠,法王之社鼠,内戒所不容,国所共弃也。”

社鼠城狐

shèshǔchénghú

同“城狐社鼠”。宗庙里的鼠,城隍庙里的狐。比喻狡猾而依势作恶的奸人。

社威擅势

shèwēishànshì

倚仗权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淮南子·汜论训》:“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

社燕

shèyàn

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唐 羊士谔《郡楼晴望诗》:“地远秦人望,天晴社燕飞。”宋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诗》:“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宋 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清 方文《雨夜宿宋玉叔署斋分韵明日将,之宛陵诗》:“官轻如社燕,南北任孤飞。”

社燕秋鸿

shèyànqiūhóng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社长

shèzhǎng

①一社之长。古代以社为基层地方组织,选年老晓农事者任社长。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唐 顾况《田家诗》:“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水浒传 第六十回》:“李逵道:‘我又不教哥哥做社长,请哥哥做皇帝,倒要割了我舌头!’”元 马致远《宫秋第一折》:“俺官职颇高如村社长,这宅院刚大似县官衙。”元 睢景臣《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②即社公。旧谓土地神。《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见一个白鬚老者,端坐於土床之上,在那里诵经……若非天上金星,必是山中社长。”③以社命名的集体组织的领导者。清 曹雪芹《红楼梦 第三七回》:“还要推我做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彀,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