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o

连续继承:复(继承恢复)。述(继承)。世(连续几世)。绍膺。绍真(继承正统;统一天下);绍天明命(承受上天之命)《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史记 太史公自序》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史记·太史公自序》:“唐虞之际,绍(南正)重(火正)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晋 刘琨《劝进表》应命世之期,绍千载之运。《晋书 孝武帝纪》(太元)二年春正月,继绝世,绍功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褐,我自欲之。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资治通鉴 晋纪七》吾(刘渊),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九》刘蕡曰:伏惟陛下(文宗李昂)深轸亡汉之忧,以杜其渐,则祖宗之鸿业可绍,三五之遐轨可追矣。《续资治通鉴 元纪九》陛下(忽必烈)临御三十馀年,绍丕天之功,三五已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介绍,为人引见,使相互认识:孟子·滕文公下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史记·鲁仲连传》胜请为绍介。《仪礼·聘礼》士为绍摈。③指中国浙江省绍兴市:酒。剧。兴师爷(这一职务旧时大多数由绍兴人担任;后来就称刀笔吏、讼棍为“绍兴师爷”,含贬义)。

绍复

shàofù

继承复兴;继承恢复。《尚书·盘庚上》:"绍复先王之大业,底绥四方。" 司马光《肥水之战》明公(慕容垂)当绍复燕祚,著于图谶;今天时已至,尚复何待!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秦燔《乐经》,汉初绍复。" 元稹《献事表》:"况陛下以上圣之资,绍复前统,即位之日,天下惟新。"《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三》(苏)辙上疏曰:“伏见御试策题,历诋近岁行事,有绍复熙宁、元丰之意。”

绍介shàojiè介绍;为人居间引见。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42篇》崇祯四年(1631)至五年,是皇太极议和活动最频繁的时期,他向明廷“上疏称臣,求款再四”,而且要朝鲜出面,“绍介其间”,转奏明廷,“以表其诚悃”。

绍隆

shàolóng

继承发扬。《晋书 元帝纪》朕以寡德,奉承洪绪,不能祈天永命,绍隆中兴。

绍世

shàoshì

继承世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始言帝能以至孝至道绍世也。”

绍述

shàoshù

①继承。特指宋哲宗时对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其时推行新法。神宗死,哲宗嗣立,年号元祐,以年幼,太皇太后高氏主政,尽废新法。八年太皇太后死,哲宗亲政,次年改元绍圣,任章惇执政,以绍述熙宁、元丰新政为名,尽复高太后临朝时所废新法。《宋史·奸臣传一章惇》:哲宗亲政,有復熙寧、元丰之意……於是专以绍述为国是,凡元祐所革,一切復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三》及杨畏覆考,乃悉下之,而以主熙、丰者署前列,拔毕渐为第一。自此绍述之论大兴,国是遂变矣。②泛指承继前人所为。明 高攀龙《台卿夏公行状略》:有一家父子祖孙以盗相绍述。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惟张皇近世学説,无不本之古人,一切新声,胥为绍述,则意之所执,与蔑古亦相同。

绍袭

shàoxí

承袭。汉 蔡邕《明堂月令论》:"圣帝明君,世有绍袭。"《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南唐主煜遣中书侍郎冯谧来进金银缯彩……且表自陈绍袭之意,帝优诏以答。"

shào I.

周代诸侯国名。周初召公奭的采邑。在今陕西凤翔一带。周东迁后,别受采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诗经召南甘棠序》:“甘棠,美召伯也”汉郑玄笺:“召伯,姬姓,名奭,食采於召。”②姓氏用字。用于地名。II.参见zhào。

召公shàogōng

周朝官名,始于召公姬奭(第一代召公)。世代有召公后人继承,如周厉王、周宣王朝的召穆公虎,便是姬奭后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shào

高尚;美好。年高德劭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资治通鉴 晋纪十》(晋)怀帝天姿清劭,少著英猷,若遇承平,足为守文佳主。

shào

①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姓氏。

邵平瓜圃

shàopīngguāpǔ

邵平是秦时人,曾被封为东陵侯。秦亡,在长安城东种瓜,瓜有五色,味很甜美。世称东陵瓜。宋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词》: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参见“东陵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