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 | shǎng | ①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赏金。赏赐。奖赏。赏罚分明。②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赏阅。赏析。赏花。赏月。欣赏。鉴赏。赏心悦目。宋 陈亮《水龙吟 春恨》:“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③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赏识。赞赏。④敬辞:赏脸。赏光。⑤姓。⑥古同“尚”,尊重。 |
赏不遗贱 | shǎngbùyíjiàn | 奖赏时不要遗留地位低下的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北史·魏本纪》:“功者赏不遗贱,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 |
赏赐 | shǎngcì | ①旧时尊长把财物送给卑幼者。《后汉书 刘表传》又乃图获鄴城,许赏赐秦胡,其财物妇女,豫有分数。②指赏赐的财物。③照顾。东汉 班固《苏武传》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
赏罚 | shǎngfá | 奖赏与处罚。赏罚分明。《庄子·天道》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汉书 霍光传》天子所以永保宗庙总一海内者,以慈孝、礼谊、赏罚为本。《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
赏罚分明 | shǎngfáfēnmíng |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谁有功,谁有过,群众知道得最清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做到赏罚分明。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
赏格 | shǎnggé | 悬赏所定的报酬条件。悬赏格。《资治通鉴 唐纪十八》议者皆云:‘近日征伐,虚有赏格而无事实。’《宋书·萧斌传》:“文昌遣道连伪投贼,贼信纳之,潜以官赏格示众,城内贼党并有归顺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淮北红巾贼逾淮劫掠,立赏格讨捕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完颜)仲德定进马迁赏格,得马千馀匹,又遣使分诣诸道,选兵诣蔡,得精锐万馀,兵威稍振。丁玲法六:“他愿出赏格,尽他的所有,尽他一生的苦力做报酬,也要把顾美泉捉到。” |
赏功 | shǎnggōng | 赏赐有功者。《韩非子·难二》:“且官职所以任贤也,爵禄所以赏功也,设官职,陈爵禄,而士自至,君人者奚其劳哉!”三国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明 汪廷讷《种玉记·互醋》:“天王的,天王的,分茅赏功。微臣的,微臣的,咸叨宠荣。”《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羣臣皆曰:‘大王赏功酬劳,此霸王之事也。’” |
赏鉴 | shǎngjiàn | 欣赏;欣赏鉴别(多指艺术品);赏识鉴别;亦作“鉴赏”。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鉴 |
赏赉 | shǎnglài | ①赏赐。《尉缭子·原官》:“明赏賚,严诛责,止姦之术也。”《后汉书·朱祐传》:“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捨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賚。”《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王叡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赏赉财帛以千万亿计,金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五》陆贽以为战守之功,赏赉未行而遽私别库,则士卒怨望,无复斗志。明 张瀚《松窗梦语·忠廉纪》:“(仇鸞)握重权,朝廷赏賚不貲,然实无寸尺之功。”鲁迅《二心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分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②指赏赐的财物。《南史·刘峻传》:“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沉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賚。”宋 刘子翚《兼道携古墨来感之为作此诗》:“徵上选技填御府,不惜千金为赏賚。”清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之六》:“归来颁赏賚,燕饗赋彤弓。” |
赏奇析疑 | shǎngqíxīyí | 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晋 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朱自清《论雅俗共赏》:“‘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 |
赏适 | shǎngshì | 赏心适情。晋书 陶潜传》乃令一门生 二兒共轝之至州,而言笑赏适,不觉其有羡于华轩也。《北史·阳休之传》:“简率不乐烦职,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我赏适,真是樊笼矣。’”明 袁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曹务清简,萧然无事,偕诸客文酒赏适。” |
赏眺 | shǎngtiào | 观赏眺望。宋 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吾庐虽隐翳,赏眺还自足。”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其时天气寒冽,风雪载途,在德界内尚常见崇楼杰阁,沃野森林,可以赏眺赏眺… |
赏心乐事 | shǎngxīnlèshì | 欢畅的心情和快乐的事情。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赏心悦目 | shǎngxīnyuèmù | 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畅。河塘里的荷花看着就觉得令人赏心悦目。明·无名氏《人中画·风流配》,“长篇短章,不为不多,然半属套语,半属陈言,求一首清新俊逸,赏心悦目者,迥不可得。” |
赏信罚必 | shǎngxìnfábì | 指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六韬·赏罚》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见闻,则所不见闻者莫不阴化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曾怀言:“赏信罚必,要当如此。”帝(宋孝宗)曰:“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也。” |
赏刑 | shǎngxíng | ①奖赏与刑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不失赏刑之谓也。"《后汉书·党锢传·杜密》:"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八》欲救此者,莫若于守祖宗成宪,登用忠直,大正赏刑,选将帅之臣,择循良之吏。天下大计,无出于此。②赏赐刑罚。敬词。古代平民称官长施加于自己的刑罚。《三侠五义》第八三回:"马朝贤道:'犯人实无此事,大人如若赏刑,或夹或打,任凭刑来。'" |
赏延 | shǎngyán | 指赏赐延及于后代,恩荫官员的后嗣;引领观赏。《书·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孔传:“延,及也。” |
赏一劝百 | shǎngyīquànbǎi | 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文中子·立命》:“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
赏疑从与 | shǎngyícóngyú | 《说文》赏:赐有功也。疑:惑也。从:随行,跟随。与:赐予,施予,给予。言与赏而疑,则宁可与之。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
赏钟 | shǎngzhōng | 赐酒用的杯子。《水浒传第七二回》:“李师师叫取大银赏钟,各与三钟…… 宋江曰:‘大丈夫饮酒,何用小杯!’就取过赏钟,连饮数钟。”《二刻拍案惊奇卷八》:“饮至半酣,丁生家童另将一个包袱放在左边一张桌子上面,取出一个匣子开了,拿出一对赏钟来。” |
赏擢 | shǎngzhuó | 赏赐、擢升。《南齐书·谢朓传》:“去夏之事,颇以微诚,赏擢曲加,踰迈伦序,感悦未闻,陵竞弥著。”《南史·王峻传》:“梁天监初,为中书侍郎。武帝甚悦其风采,与陈郡谢览同见赏擢。”《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傥良守教耕,淳民载酒,有兹督课,议以赏擢。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熊伯通有平蛮功》:“本就收此功,朝廷赏擢以至两制。” |
垧 | shǎng | 中国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各地不同,东北地区一垧一般合一公顷(十五市亩),西北地区一垧合三亩或五亩。 |
晌 | shǎng | ①一天内的一段时间,一会儿:工作了半晌。李煜《浪淘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②正午或正午前后:晌午。晌饭。晌觉。歇晌。《水浒传第十五回》吴用答道:“事不宜迟,只今夜三更便去,明日晌午可到那里。”③古同“垧”,计算地亩的单位。 |
晌午 | shǎngwǔ | 正午。《西游记第十七回》行者道:“时少只在饭罢,时多只在晌午就成功了。那些和尚,可好伏侍,老孙去也。” |
樉 | shǎng | ①古书上说的一种树。②树木茂盛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