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 | shàn | ①饭食:膳食。用膳。膳宿。②进食:“宰夫膳稻于梁西”。 |
膳房 | shànfáng | 御膳房的省称。掌帝王膳食之所。《镜花缘 第四回》并命御膳房,明早预备赏花酒宴。《清会·内务府十·御茶膳房》:“膳房,属下庖长四名,副庖长四名,庖人五十人。” |
膳夫 | shànfū | 古官名。掌宫廷的饮食。《诗·小雅·十月之交》:“家伯维宰,仲允膳夫。”郑玄笺:“膳夫,上士也,掌王之饮食膳羞。”《周礼·天官·膳夫》:“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 唐 杜甫《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櫳。”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上官大夫,你的任务,主要是在外面周旋,你须得叫膳夫庖人作好好的准备。”《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一》以至群小、膳夫皆滥授官爵 |
膳羞 | shànxiū | 美味的食品。《周礼·天官·膳夫》:“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郑玄注:“膳,牲肉也;羞/馐,有滋味者。”《汉书 王莽传中》《周礼》膳羞百有二十品,今诸侯各食其同、国、则;辟、任、附城食其邑。后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冰室者,所以备膳羞也。”《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冯)太后性聪察,知书计,晓政事,被服俭素,膳羞减于故事什七八。《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大家不食,亦膳羞不具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三》省仪物膳羞,出宫人之无职掌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七》膳羞之奉,不过随宜。明 姚汝循郡斋咏怀:“南山有薄田,犹堪具膳羞。” |
膳宰 | shànzǎi | 古官名。犹膳夫。掌宰割牲畜以及膳食之事。《仪礼·燕礼》:“膳宰具官饌于寝东。” 郑玄注:“膳宰,天子曰膳夫,掌君饮食膳羞者也。”《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曰:‘是何也?’曰:‘膳宰也。’”何休注:“主宰割殽膳者,若今大官宰人。”《国语·周语中》:“膳宰不致餼,司里不授馆。”韦昭注:“膳宰,膳夫也,掌宾客之牢礼。”清 汪琬《有客言黄鱼事纪之诗》:“豪门膳宰善烹治,剂以醯酱芼笋蔬。” |
缮 | shàn | ①修补,整治:缮生(保养身体)。缮性(修养本性)。缮完。修缮。缮修兵械。郑玄西汉·贾谊《过秦论》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资治通鉴 汉纪十八》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坚起明堂,缮南北郊,郊祀其祖洪以配天,宗祀其伯(苻)健于明堂以配上帝。《晋书 谢安传》是时宫室毁坏,安欲缮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或云金人内乱,或云有边部之扰,或又云缮汴京城,开海州漕渠,河南、北签兵且南下矣。②抄写:缮写。缮校(jiào)。《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其以现行律例缮呈,朕将亲览更定之。 |
缮兵 | shànbing | ①整治武备。《管子·大匡》:“二年,桓公弥乱,又告管仲曰:‘欲缮兵。’”《后汉书·刘虞公孙瓒等传论》:“缮兵昭武,以临羣雄之隙。” 李贤注:“缮,修也。”②供给军队食粮。缮,通“膳”。《史记·张仪列传》:“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张守节正义:“缮音膳,同‘饍’,具食也。”《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八》不如与炽磐结盟通,慰抚杂部,足食缮兵,俟时而动。 |
缮甲 | shànjiǎ | 谓整治武器装备。《诗·郑风·叔于田序》:“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笺:“缮之言善也;甲,鎧也。”《史记·张仪列传》:“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又以三方鼎峙,缮甲练兵,左右宿卫,置百保军士。《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恶衣菲食,缮甲练兵,数年以来,战备稍足。《旧唐书·德宗纪上》:“朝廷增一城,浚一池,便飞语有辞,而诸盗完城缮甲,畧无寧日。”《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一》以冯衍为立汉将军,屯太原,与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以捍卫并土。 |
缮甲治兵 | shànjiǎzhìbīng | 缮甲:修治铠甲。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诗经·郑风·叔于田序》:“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即位以来,缮甲治兵,伺候邻国。” |
缮写 | shànxiě | 誊写;编录。刘向《战国策 序》:“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七》于是搜访逸书,选吏缮写,命国子博士尹知章、桑泉尉韦述等二十人同刊正,以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为之使,于乾元殿前编校群书。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王琦注引韵会:“编録文字谓之缮写。”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清 黄宗羲《万里寻兄记》:“於是裂纸数千,缮写其兄里系、年貌,为零丁,所过之处輒榜之宫观、街市间。” |
缮性 | shànxìng | 涵养修养本性。《庄子·缮性》:“缮性於俗。”成玄英疏:“缮,治也;性,生也。”南朝宋 谢灵运《登永嘉绿璋山诗》:“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唐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清 徐增《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文章固非吾辈所重耶?即论文章,新小説之感人也亦挚矣。以言其缮性也:常者登山陟水,如寻亲记,读之可令人敬;奇者万死一生,如歷险记,读之可令人奋。” |
缮修 | shànxiū | 修缮;修补。《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汉书·息夫躬传》:“简练戎士,缮修干戈。”颜师古注:“缮,补也。”《汉书 王莽传中》其谨缮修常安之都,勿令坏败。《后汉书 袁绍传》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效庙,翼卫幼主。晋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既开翦荆棘,缮修毁垣。”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庆历以前,河水数西溢浸朝邑,民苦之,屡请塞堤。蒋希鲁知河中府,始塞之,自是每岁缮修西堤。” |
缮造 | shànzào | 修造。《陈书·宣帝纪》:“今可宣勑主衣、尚方诸堂署等,自非军国资须,不得缮造众物。”唐 狄仁杰《言河朔人庶疏》:“修筑城池,缮造兵甲。” |
缮治 | shànzhì | 整理;修补。《管子·度地》:“乃取水左右各一人,使为都匠水工,令之行水道、城郭、隄川、沟地、官府、寺舍及洲中当缮治者,给卒财足。”《史记 孝武本纪》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汉书·高帝纪上》:“缮治河上塞。”颜师古注:“缮,补也。”《汉书 霍光传》而禹、山亦并缮治第宅,走马驰逐平乐馆。《汉书 王莽传中》是时,长安民闻莽欲都雒阳,不肯缮治室宅,或颇彻之。《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自蜀还者,咸言欲背盟与魏交通,多作舟船,缮治城郭。《资治通鉴 魏纪四》若必当移避,缮治金墉城西宫及孟津别宫,皆可权时分止,何为举宫暴露野次,内公私烦费,不可计量。《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窃惟近年寺观屡灾,此殆天示谴告。请勿缮治,以示畏天戒、爱人力之意。’从之。宋 曾巩《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今连营之士,训练精鋭;武库之兵,缮治工巧。”明 文徵明《明故资善大夫山阴何公神道碑》:“会盗起,流劫四出,公飭甲练兵,缮治楼櫓,作计守城。” |
蟮 | shàn | 蛐蟮qūshàn:蚯蚓。 |
鳝 | shàn | 一种鱼类,通常指黄鳝,形状像蛇,身体黄色有黑斑,肉可以吃。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 |
䱇 | shàn | 同“鳝”。《玉篇·鱼部》:“䱇,鱼似蛇。”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鱼部》:“鱓,今人所食之黄鳝也。”《山海经》灌河之水,其中多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