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óng

①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泥土滋润、湿润。融化。融解。消融。唐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②调合,和谐:融合。融洽。融汇贯通。其乐融融。《宋书 本纪武帝上》宗庙歆七百之祜,皇基融载新之命。③流通:融泄(飘动,浮动)。金融(货币的流通,即储蓄,信贷、汇兑、股票和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的总称)。④长远、永久:融裔(形容声调悠长)。⑤大明,大亮,泛指明亮。如:融光(明亮的光);融晶(犹光亮);融彻(通明透彻)。《晋书 元帝纪》昊天不融,降此鞠凶,怀帝(司马炽)短世,越去王都。

融彻

róngchè

通明透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朱熹奏言:推而至于言语动作之间,用人处事之际,无不以是裁之,则圣心洞然,中外融彻,无一毫之私欲得以介乎其间,而天下之事,将惟陛下(宋孝宗)之所欲为,无不如志矣。明 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融和

rónghé

①融化和合。②和煦;暖和。宋 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③随和;调和。④和谐。

融合为一

rónghéwéiyī

渗透整个物体或某物的所有气孔和空隙成为一体。

融会贯通

融汇贯通

rónghuìguàntōng

融会:融合;贯通:全面透彻的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道理融合贯穿,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的理解。亦“贯通融会”。宋·朱熹《答姜叔权》:“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融会贯通”。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秦牧《艺海拾贝 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发扬创造性。”

融会通浃

rónghuìtōngjiā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宋 叶適《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已而遍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浃,天文、地理、象数、异书,无不该极。”

融浃

róngjiā

融通和洽。宋 叶适《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陛下修实政於上,而又行实德於下,和气融浹,善颂流闻,此其所以能屡战而不屈,必胜而无败者也。”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上》:“‘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乍读之若雄豪,然而适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相为融浹。”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以写景的心理言情,同时也以言情的心理写景,这样才见情景融浃之妙,这样才是所谓神韵。”

融洽无间

róngqiàwújiàn

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瞿秋白《文艺杂著 弟弟的信》:“他的哲学的所谓‘森林哲学’,应当与自然融洽无间的。”草明《乘风破浪》十九:少祥没想到,一年到头融洽无间的伙伴,就在新年和旧年交替的时候闹了个不痛快。

融然

róngrán

①和顺快乐的样子。公园里的人们融然自得。《晋书 陶潜传》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②融汇的样子。新旧建筑融然,令人赏心悦目。

融融

róngróng

①形容和乐愉快的样子。四世同堂,一派融融。②暖的或表明是暖的,尤指暖到一种温和舒适的程度。唐 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③明亮的样子。

融融泄泄

róngróngxièxiè

融融:和乐的样子;泄泄:同“洩洩”,笑语杂沓的样子。形容大家在一起融洽愉快。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郁达夫《日本的文化生活》:“进退有节,出入如仪,融融泄泄,真令人会想起唐宋以前,太平盛世的民风。”

融释贯通

róngshìguàntōng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清 戴名世《〈读易质疑〉序》:“世苟有通学古之士,潜心冥会,融释贯通,其于程朱继志述事,能补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融为一体

róngwéiyītǐ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自然存在的山和艺术创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融为一体。

融显

róngxiǎn

显明。《后汉书 袁绍传》于是绛侯、朱虚兴威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道化兴隆,光明融显,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南朝宋 宗炳《明佛论》:“厥祖身立佛前,累叶亲传世祗,其实影跡遗事,昭化融显,故其裔王,则倾国奉戒。”

融液贯通

róngyèguàntōng

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清 秦笃辉《平书 文艺下》:“殆于圣贤之义理,心领神会,融液贯通,然后参之经史子集,以发其光华,范之规矩准绳,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称为文。”

rǒng

《篇海》以中切,音融。日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