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àn

①劝说。劝君东游。劝学。劝沮(劝阻);劝酬(劝酒);劝杯(劝人饮酒用的小酒杯);劝盘(放劝杯用的盘子);劝讽(婉言劝告);劝导(规劝开导);劝谏(劝说谏诤)。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②勉励;勤勉:劝勉。劝学。劝业。劝善。努力。劝赞(努力引见);劝心(努力进取之心);劝功(谓努力建功立业);劝务(勤勉努力);劝耕(努力耕种);劝业(努力从事其事业) 《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礼记·中庸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③通"观"《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④通“欢”。喜乐。《韩非子·八奸》以劝其心使犯其主。《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五》侍御史弋阳沈邈言:“爵禄所以劝臣下,今边圉屡警,未闻庙堂之谋有以折外侮,而无名进秩,臣下何劝焉!”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⑤强制手段,管理或刑罚手段。告诫、诫勉。《论语·为政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受到鼓励;勤勉;努力。《管子·八观》:“赏庆信必,则有功者劝。”《管子·轻重乙》:“若是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庄子·徐无鬼》:“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庄子·秋水》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

劝百讽一

quànbǎifěngyī

参见“讽一劝百”。

劝成

quànchéng

勉力促使事情成功;勉强别人成功,对别人过度地要求。《庄子·人间世》:“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

劝惩

quànchéng

奖惩。《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后言劝惩本此。宋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监司、帅臣奏守臣臧否而不行黜陟,何以劝惩!《清史稿·食货志一》初定劝惩之例,限年之法甚严。

劝酬

quànchóu

指互相劝酒,敬酒。《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薛嬪有宠於帝,久之,帝忽思其与岳通,无故斩首,藏之於怀,出东山宴饮。劝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於柈/盘上……一座大惊。”《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坐中劝酧极至,语杂极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一》使还,有言(晁)迥与辽人劝酬戏谑,道醉而乘车,皆可罪,帝曰:“此虽无害,然出使绝域,远人观望,一不中度,要为失体。”《聊斋志异 长亭》至晚,肴核罗列,劝酬殊切。《天雨花 第二二回》:“与君难诉离群恨,但和诗笺抵劝酬。”《聊斋志异 庚娘》庚娘执爵,劝酬殷恳。

劝分

quànfēn

劝导人们有无相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杜预注:劝分,有无相济。杨伯峻注:劝分者,劝其有储积者分施之也。《国语·晋语》懋穑劝分,省用足财。韦昭注:劝有分无。《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君劝分务本,穑人昏作,粟帛滞积。《晋书·文帝纪》:“惟公严虔王度,阐济大猷,敦尚纯朴,省繇节用,务穡劝分,九野康乂。”《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是春乏食,(王)悦发廪劝分,使百姓不至失所。《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四十九》方今救荒之策,莫急于劝分,输纳既多,朝廷吝于推赏,乞诏有司检举行之。元 揭傒斯《逸士陈君墓志铭》凶年饥岁,发廪赈贷,不待劝分。清 黄宗羲《赵州李公救菑记》从来救菑之法……曰发仓廪,曰劝分,如此而已。

劝驾

quànjià

称劝人任职或作某事。宋 苏轼《叶嘉传》:“叶先生方闭门制作,研味经史,志图挺立,必不屑进,未可促之。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第八回》:起初陶子尧不肯,后来又是魏翩仞劝驾,两人一路同去,陶子尧方才允了。《聊斋志异 阿英》妾本非人,只以阿翁夙盟,故秦家姊以此劝驾。《聊斋志异 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而邵氏矢志不摇。《聊斋志异 香玉》女曰:“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当从容劝驾。不必过急。”

劝谏

quànjiàn

规劝谏诤清 曹雪芹《红楼梦 第七十九回》因此,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

劝讲

quànjiǎng

犹侍讲。古代给皇帝或皇太子讲学之官。《后汉书·杨秉传》:"桓帝即位,以明《尚书》徵入劝讲,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将,迁侍中、尚书。"李贤注:"劝讲,犹侍讲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九》(孙)奭劝讲禁中二十馀年,讨论典礼,必取前代中正合法事类陈之,故政府奉行无疑。明 张居正《奏为辞免恩命事》:"(臣)既无才望,又鲜旧劳,徒以东朝劝讲之微勤,幸逢圣主龙飞之景运,因缘际遇,骤被恩慈。"

劝釂

quànjiào

劝酒,《拟仿香山九老会引》飞觞劝釂,添满面之红霞。

劝戒

quànjiè

勉励告诫。劝戒友人使勿犯严重错误。《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劝进

quànjìn

①鼓励促进。《汉书·王莽传中》:“几上下同心,劝进农业。” 晋 袁宏《后纪·光武帝纪》:“前者选择诸侯为公卿,所以砥礪藩屏,劝进忠信。”《晋书·武帝纪》:“诸令史前后,但简遣疎劣,而无有劝进,非黜陟之谓也。”②指劝登帝位。《南史·宋纪上》:“於是陈留王虔嗣等二百七十人及宋臺群臣并上表劝进,犹不许。”《北史·许谦传》:“及慕容垂死,谦上书劝进。”《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高祖与王僧辩等进启江州,请晋安王(萧方智)以太宰承制,又遣长史谢哲奉笺劝进。鲁迅《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康有为永定为复辟的祖师, 袁皇帝要严复劝进,孙传芳大帅也来请太炎先生投壶了。”参见“劝进表”。③指劝酒。清 钱棨《沁园春词》:“三杯劝进,少此嬋娟。”

劝进表

quànjìnbiǎo

魏晋六朝时,篡位之君每假'禅让','受禅'之名夺取政权。当让国'诏书'下达后,又故作逊让,使朝臣再三上表,劝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如曹丕代汉,侍中刘廙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晋愍帝为刘曜所杀,刘琨等即联名上表琅邪王司马睿劝进。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通称'劝进表'。

劝沮

quànjǔ

①鼓励和禁止。《墨子·非命中》:“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坚隄防以杜决溢,明褒贬以彰劝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张)说又建议募民为兵,以所募多寡定赏罚格,以劝沮州郡。②以理相劝并阻止其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明史·阉党传·焦芳》(刘)瑾怒翰林官傲己,欲尽出之外,为张綵劝沮。

劝课

quànkè

鼓励与督责。《后汉书·卓茂传》:“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晋书·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清修疾恶、劝课农桑。《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一》姚襄济淮,屯盱眙,招掠流民,众至七万,分置守宰,劝课农桑…宋 范仲淹《答手诏五事》:“更严著勉农之令,使天下官吏专於劝课,百姓勤於稼穡。”《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四》愿仿隋制,诏天下州军,遇年谷丰熟,立法劝课蓄积以备灾。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文帝时,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对努力发展生产的地主给予奖励。”参见“劝农”。

劝励

劝厉

quànlì

激励,勉励。《孔丛子·儒服》:“‘古之贤圣无不能饮也’……此言何生? 子高曰:‘生於嗜酒者,盖其劝厉奬戏之辞,非实然也。’”《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于是人思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周书·寇洛传》:“见危授命,推贤而奉,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宋 陈亮《廷对策》:“士大夫,风俗之倡也,朕所以劝励其志者不为不勤,而偷惰之习犹未尽革。”黄兴《黄花岗之役》:“并愿年年此日,永永举行纪念,追思既往,劝励方来,谅亦诸君所表同情者。”

劝慕

quànmù

谓因受奖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倾心向善)。《荀悦纪·惠帝纪》:“先王之制禄也,下足以代耕,上足以充祀。故食禄之家,不与下民争利,所以厉其公义,塞其私心。其或犯逾者,则绳以政法。是以君子劝慕,小人无怨。”《魏书·辛雄传》:“然兵将之勋,歷稔不决;亡军之卒,晏然在家。致令节士无所劝慕,庸人无所畏慑。”《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五》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宋 曾巩《代曾侍中辞转官札子》:“四方观听,知朝廷庆赏得宜,则众情必皆劝慕。”

劝能

quànnéng

奖励有才能的人。《汉书 王莽传》圣帝明王招贤劝能,德盛者位高,功大者赏厚。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若公卿有闕,则擢以劝能。”

劝农

quànnóng

鼓励农耕。史记·孝文本纪》:“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於劝农之道未备。”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君务财劝农,仓库盈积,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郑观应《盛世危言·垦荒》:“中国伊古以来,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古代政府官员在春夏农忙季节,巡行乡间,劝课农桑,称劝农。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郡守每岁劝农还,必於此艤舟宴焉。” 元 张寿卿《红梨花 第三折:“我如今待要下乡劝农去也,则怕那秀才上朝应举去的忙,等不的我回来。”官名。古代负责鼓励督促农业生产的官吏。晋 束晳《劝农赋》:“惟百里之置吏,各区别而异曹;考治民之贱职,美莫当乎劝农。”

劝善

quànshàn

勉励为善;勉力为善。《韩非子·守道》:“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汉书·公孙弘传》:“臣闻上古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

劝善惩恶

quànshànchéng’è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明 赵弼《效颦集后序》其于劝善惩恶之意,片言只字之奇,或可取焉。

劝譬

quànpì

劝说使之明白。他用一则寓言故事劝譬我们,让我们明白了道

劝侑

quànyòu

谓劝人喝酒、吃饭。汉 马融《长笛赋》:“食举雍彻,劝侑君子。”《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六年》:“帝每日於苑中林亭间盛陈酒饌……帝与宠姬为一席,略相连接,罢朝即从之,更相劝侑,酒酣淆乱,靡所不至。”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二十八日:“我们在旅馆里吃了中饭才不久,实在没有方法再吃,但经不过齐老的恳切劝侑,结果还是喝了三杯伏特加。”

劝谕

quànyù

劝勉晓喻。宋 岳飞《奏襄阳府路差补职官措置事宜状》新复州军全藉官员葺治,若不稍加恩数,深恐无以劝谕。《金史·食货志二》今乞再下各路提刑及所属州县,劝谕民户,如有不栽及栽之不及十之三者,并以事怠慢轻重罪科之。《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四十八》(朱)熹乞劝谕推赏,帝(宋孝宗)曰:“至此却爱惜名器不得。”《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每至春间,亲往各乡,课农耕种,又把好言劝谕,教他本分为人。

劝职

quànzhí

努力于职事。《汉书·王莽传上》:“故选忠贤,立四辅,群下劝职,永以康寧。”

quàn I.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债券。国库券。入场券。证券。稳操胜券。②作动词,抵押。《聊斋志异 仇大娘》(仇)福资既罄,无所为计,因券妻贷资。II.xuàn拱券: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部分。

券保

quànbǎo

字据。《聊斋志异 房文淑》女曰:“犊子不认其母矣!此百金不能易,可将金来,署立券保。”

券内

quànnèi

①谓契合于内;务内。内在德性修养。《庄子·庚桑楚》:“券内者,行乎无名。”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券,契也。得契合乎内。”陈鼓应注译:“务内的人,所行没有名迹。”②分内。宋 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功名固是券内事,且葺园庐了婚嫁。”宋 陆游《道室杂咏之二》:“忿慾至前能小忍,人人券内有期颐。”

券契

quànqì

契据。《战国策·齐策四》:“於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淮南子·主术训》:“券契束帛,刑罚斧鉞,其於以解难,薄矣。”《魏书·释老志》:“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

券外

quànwài

谓契合于外界;务外。喜爱因而努力于聚敛财富。庄子·庚桑楚》:“券外者,志乎期费。” 王先谦集解:“言契合乎外者,志欲穷极其财用也。”陈鼓应注译:“务外的人,志在於求取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