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ú

①拘禁:囚禁。囚车。囚牢。②被拘禁的人:囚犯。囚徒。死囚。囚首垢面。

囚拘

qiújū

①囚。汉 刘向《新序·节士》:关龙逄)立而不去朝,桀因囚拘之。” ②指被囚禁的时期。清 刘大櫆《祭望溪先生文》:其治三《礼》,半在囚拘。死而后已,其生不虚。③受束缚。唐 韩愈《同冠峡》诗:维舟山水间,晨坐听百鸟……羇旅感和鸣,囚拘念轻矫。④比喻受束缚的人。囚俘,俘虏。唐 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四五年前作拾遗,谏书不密丞相知。谪官诏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

囚奴

qiúnú

囚禁奴役。《尚书·泰誓下》:“屏弃刑,囚奴正士。”②囚犯和奴隶。唐 柳宗元《箕子碑》:“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謩范,辱於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宋 曾巩《答王深甫论扬雄书》:“箕子諫而不从,至辱於囚奴。”③借以骂人。《说岳全传 第十九回》:“你这些囚奴,不知天理的!把中原天子如此凌辱。”

囚攮/囚囊qiúrǎng

詈词,即骂人的词。《笑林广记 要尺》满人曰:“蛮子你要甚么?”答曰:“小的要尺。”满人曰:“咱囚攘的,屙也没有屙完,你就要吃(尺)!”《红楼梦》第九回:“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囊的暴发户。”

囚杀

qiúshā

谓牵制困扰。《庄子·在宥》:“汝慎无攖人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 成玄英疏:“溺心上下,为境所牵,如禁之囚,攖烦困苦。” 郭庆藩集释引郭嵩焘曰:“上下囚杀,言诡上诡下,使其心拘囚噍杀不自适也。”②囚禁杀戮。《宋史·刑法志二》:“亦有豪强赂吏,罗织平民而囚杀之。”

囚首垢面

qiúshǒugòumiàn

象监狱里的犯人很久没有梳头和洗脸,形容不注意个人仪表清洁、修饰。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新安富人》:“女又引两青衣械一人至,囚首垢面。”

囚首丧面

qiúshǒusāngmiàn

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宋苏洵辨奸论》:“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情也哉?”蒋光慈《少年漂泊者》九:“那囚首丧面衣衫褴褛的乞儿--他们代表世界的悲哀,人间的不幸。”参见“囚首垢面”。 

囚系

qiúxì

①拘禁;拘押。《史记·蒙恬列传》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诸路属县,擅置厢房,囚系无辜。②指囚犯。《三国志·吴志·吕岱传》亲断诸县仓库及囚系。

囚执

囚絷

qiúzhí

①囚禁。《汉书·萧望之传》:“人情,贫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上(穆宗李恒)俯首良久,曰:朕不惜(刘)承偕,然太后以为养子,今兹囚絷,太后尚未知之,况杀之乎!卿更思其次。②俘获;擒获。《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慈因进住涇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身攻讨,遂见囚执。”《晋书·姚泓载记》:“王国为蛇画足,国之罪人,已就囚执,听詔而戮之。” 《资治通鉴 梁纪五》元熙曰:但智力浅短,旋见囚执,上惭朝廷,下愧相知。

qiú

游泳。武装泅渡。《广韵》泅,人浮水上。《说文》汓,浮行水上也。《聊斋志异 龙飞相公》盖水大至时,共泅高处,得不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