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ǐng

①求:请求。请示。请假(jiǎ)。请命。请战。请教(jiào)。请愿。请君入瓮。请缨(喻请战杀敌)。②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请进。请坐。请安。请便。③延聘、邀、约人来:请客。请柬。邀请。④谒见、会见:“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qǐng

宋初,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亦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神宗熙宁(1068-1077)后,整顿吏治,凡疲老不任事者,皆使任祠禄官,王安石亦欲以此安置反对派,祠禄官人数渐增。因祠禄官主管祭祀,故充任祠禄官称奉祠,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以处闲散之地称请祠,或称乞祠、丐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二》而贵家豪右,占田隐税,侵渔贫弱者,胥为异论以摇之,前诏遂格。(朱)熹请祠去。

请祷

qǐngdǎo

①请求向鬼神祷告。《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邢昺疏:“孔子 疾病,子路告请祷求鬼神,冀其疾愈也。”②祈祷。《后汉书·质帝纪》:“郡国有名山大泽能兴云雨者,二千石长吏各絜齐请祷,竭诚尽礼。”《晋书 王羲之传》(王)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孙所害。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罗愿》:“鄂州大旱,愿立日中请祷,致疾而卒。”

请服

qǐngfú

表示愿意顺服。《左传·僖公八年》:“郑伯乞盟,请服也。”《左传·襄公三年》:“秋,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陈请服也。”西汉 贾谊《过秦论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请告

qǐnggào

请求休假或退休。《汉书·汲黯传》:“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瘉。最后,严助为请告。”宋王禹偁《送寇密直西京迁葬序》:“平仲於是卜地开阡,择日请告。上可其奏,赠礼有加。”《醒世姻缘传 第三十回》:“有一位方伯久任不升,又因一个爱子生了个眼瘤,意思要请告回去。”

请君入瓮

qǐngjūnrùwèng

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臣鞫俊臣与兴方,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聊斋志异 席方平》当掬西江之水,为尔湔肠;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

请吏

qǐnglì

请求为臣。谓愿意臣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鲜卑、丁零,重译而至,箄于、白屋,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迴首请吏,曾何足云。”李周翰注:“迴首请吏,谓愿归帝命以为臣也。”

请老

qǐnglǎo

官吏请求退休养老。请老私门。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杜预注:“老,致仕。”新唐书·李夷简传》:“久之,请老,朝廷谓夷简齿力可任,不听,以右僕射召,辞不拜。”

请命

qǐngmìng

①代人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疾苦。《三国演义》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哉:欲洁去就之分也。②旧时下级向上司请示。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颐和园请命西后。

请室

qǐngshì

清洗罪过之室。请,通“清”。即囚禁有罪官吏的牢狱。《汉书·贾谊传》:“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辠耳。”颜师古注引苏林曰:“音絜清。胡公车驾出有请室令在前先驱,此官有别狱也。”王先谦补注:“卢文弨云:如苏言,则请室亦有作清室者。建本新书此文正作清室,知苏言非谬矣。”一说为请罪之室。见颜师古注引应劭说。《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唐 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五》:“时盖因士论沸腾,有‘老姜全无辣气,小李大有甜头’之謡,风闻於上,以致被逮,姜竟卒於请室。”

请受

qǐngshòu

①领受﹔享受。元 白朴《梧桐雨 第三折》他见请受着皇后中宫,兼踏着寡人御榻。元 乔吉《金钱记 第四折》可知道金榜名标,谁请受五花诰?②官俸﹔薪饷。《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州郡循习旧弊,巧作名色馈送,及虚破兵卒,以接送为名,多借请受,并假官、权摄支请、供给之类…《水浒传 第七回》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喻世明言 卷三十九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被刘光祖一时骗逐,平日有的请受都花消了,无可存活。亦作“请奉”、“请俸”、“请给”。③供给。

请属

qǐngshǔ

亦作“请嘱”。犹请托。有请属,一切拒之。《后汉书·王堂传》:“安帝西巡,阿母王圣、中常侍江京等并请属於堂,堂不为用。”《资治通鉴 梁纪四》或用其左右姻亲,或受人货财请属,皆无防寇之心,唯有聚敛之意。《资治通鉴  梁纪五》父京兆王(元)继尤贪纵,与其妻子各受赂遗,请属有司,莫敢违者。宋 苏轼《谢应中制科启》:“然而请嘱之风,或因而滋长。”宋 苏轼《上梅直讲书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明史·陈文传》:“文素以才自许……既参大政,无所建明。朝退则引宾客故人置酒为曲宴,专务请属。”

请隧

qǐngsuì

请求隧葬。隧葬,天子的葬礼。杜预注:“闕地通路曰隧,王之葬礼也;诸侯皆县柩而下。” 《周文 襄王不许请隧》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杨伯峻注:“请隧者,晋文请天子允许於其死后得以天子礼葬己耳。”后以指图谋统治天下。

请托

qǐngtuō

请求和托付(别人办事)。《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于是人思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

请闲

请间

qǐngxián

qǐngjiān

谓请求在空隙之时白事,不欲对众言之。史记·孝文本纪》:“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閒言。’”司马贞索隐:“言欲向空閒处语。颜师古云:‘閒,容也,犹言中閒。请容暇之顷,当有所陈,不欲即公论也。’”《汉书·叔孙通传》:“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数蹕烦民,作復道,方筑武库南,通奏事,因请间。”南史·褚彦回传》:“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间,出金示之。”《资治通鉴 汉纪七》时内史晁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天子召见,欲以为侍中。逡请间言事。《资治通鉴 梁纪十七》(徐)思玉诈称叛景请间陈事,上(梁武帝)将屏左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公愧怒,疑生儇薄。生请间,俱道情事。”《聊斋志异 神女》已而肴酒既陈,公子起而请问;相将入内,拜伏于地。

请训qǐngxùn

指钦差及三品以上外任官员,赴任时谒见皇上辞行。《官场现形记》第四回:“无奈实缺巡抚已经请训南下,不日就要到任。”

请业

qǐngyè

向人请教学业。《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郑玄注:业,谓篇卷也。唐 刘舟《送萧颖士赴东府得适字》诗:请业非远期,圆光再生魄。《聊斋志异 元少先生》展礼罢,趋就他舍,请业始至师所。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八》:容城孙徵君奇逢,讲学夏峰,四方才俊,留门下请业者,廊庑为满。

请谒

qǐngyè

①请求;干求。请谒受赇。《左传·隐公十一年》:“无寧兹许公復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謁焉,和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杜预注:“謁,告也。”《荀悦纪·武帝纪一》:“请謁无所行,货赂无所用,民志定矣。”《资治通鉴 汉纪八》都为人,勇悍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谒无所听。《晋书 武帝纪》彝章紊废,请谒行矣。清 龚自珍《论私》:“朝大夫有受朋友之请謁,翌晨,訐其友於朝,获直声者,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②请求谒告。《列子·力命》:“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諤然有敖朕之色;请謁不相及,遨游不同行。”《史记·张仪列传》:“犀首乃谓义渠 君曰:‘道远不得復过,请謁事情。’”③私下告求。《管子.八观》:“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韩非子.八奸》:“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五》比年多因请谒干誉,荐者不公,其令中书、枢密院举人皆明言才业所长,堪任何事,以副朕为官择人之意。《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二》(刘挚)自初辅政至为相,修严宪法,辨白邪正,孤立一意,不受请谒。

请益

qǐngyì

请求增加;向人请教。《礼记 曲礼》请业则起,请益则起。《论语·子路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请缨

qǐngyīng

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汉书 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唐 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宋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请自隗始

qǐngzìwěishǐ

自:从;隗:郭隗自称。原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后比喻自愿带头。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

请罪

qǐngzuì

①主动承认过错并请求处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罪。《资治通鉴·唐纪》于城上请罪。②表示歉意。③谓责问对方己有何罪。《尚·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孔传:“明告天,问桀,百姓有何罪而加虐乎?”《左传·僖公二年》:“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杜预注:“问虢伐己以何罪。” ④请某人的罪意思是查办某人。汉景帝刘启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

qǐng

苘麻。《玉篇》与檾同。

qǐng

同“苘”。檾麻(苘麻)。《聊斋志异 褚生》一日,陈以故至天宁寺,遇褚廊下,劈檾淬硫,作火具焉。

qǐng

謦欬。如闻咳謦。

謦欬

qǐngkài

①咳嗽。《通俗文》利喉曰謦欬。陆游《老学庵笔记》行路过者,稍顾视謦欬皆呵止也。②谈笑。《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清史稿》隔颜色而可亲謦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