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罷 | bà I. | ①停,歇,废止:罢休。罢工。罢课。罢市。罢论(打消了打算)。罢笔(停止写作)。罢兵。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资治通鉴 汉纪十二》罢三铢钱,更铸五铢钱。于是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②免去,解除:罢免。罢官。罢职。罢黜。唐 李白《子夜吴歌 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③ 完了,毕:吃罢饭。II.ba 同“吧”。III.pí古同“疲”,累。《庄子·刻意》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汉兵既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 |
罢敝 罢弊 | bàbì | 疲劳困敝。《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 《周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西汉·贾谊《过秦论》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隋书·刘元进传:“今天下已罢敝,是行也,吾属其无遗类矣。”明张居正 请酌减增造段匹疏:“东南地方,灾伤重大,民力罢敝。” 《资治通鉴 周纪五》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三国演义 第91回》“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资治通鉴 汉纪三》至于孝武,卒以宫室罢敝天下,未必不由侯启之也!《资治通鉴 随纪六》三吴兵皆相谓曰:“往岁天下全盛,吾辈父兄征高丽者犹太半不返;今已罢弊,复为此行,吾属无遗类矣!” |
罢兵 | bàbīng | 停战。《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絳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亦罢兵自滎阳归。” 唐 马戴《征妇叹诗》:“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俄而省河两岸,义勇呼声震天。酋大惧,乃以罢兵修好,请自此不言入城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录》:“民军清兵於十一日起,七日之内,一律罢兵,不可再生衝突。” |
罢池 | bàchí | 倾斜而下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罢池陂陁,下属江河。”郭璞注:“言旁頽也。罢音疲。” |
罢黜 | bàchù | 贬低并排斥 黜罢 |
罢黜百家 | bàchùbǎijiā |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朱自清《论朗诵诗》……只认朗诵词和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罢黜百家”的作风。 |
罢祠 | bàcí | 谓免去祠禄官之职。宋 朱熹《落职罢宫祠谢表》臣寮论臣罪恶,乞赐睿断,褫职罢祠。《宋史·苏辙传》崇宁中,蔡京当国,又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是月,朱熹落职,罢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台臣言李鸣复、刘伯正进则害善类,退则蠹州里,诏削秩罢祠。 |
罢官 | bàguān | 免除官职。海瑞罢官。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唐 李颀《送陈章甫》:“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
罢归 | bàguī | 辞职或免官归里。《晋书 武帝纪》《太康元年五月》庚午,诏诸士卒年六十以上罢归于家。南朝齐 谢朓《休沐重还丹阳道中诗》:“薄游弟从昔,思闲愿罢归。”唐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邓实《国学无用辩》:“辕固生年九十矣,以诸諛儒疾毁而亦罢归。” |
罢国 | bàguó | 弱国。使变弱。《战国策·秦策二》:“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射溃痈也。”《资治通鉴 周纪三》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而信仪于秦王也 |
罢极 | bàjí | 疲惫;困顿。《史记 淮阴侯列传》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汉书 王莽传下》王邑昼夜战,罢极,士死伤略尽,驰入宫,间关至渐台。 |
罢劳 | bàláo | 疲劳;疲惫。《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郑 ,民不罢劳。”刘向《新序·善谋》:“(楚灵王)起章华之臺,为乾谿之役,百姓罢劳怨懟於下,羣臣倍畔於上。”《汉书 王莽传下》廉丹以为新拔城罢劳,当且休士养威。《后汉书·伏湛传》:“大军远涉二千餘里,士马罢劳,转粮艰阻。”《隋书·后妃传·文献独孤皇后》:“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廉丹以为新拔城罢劳,当且休士养威。 |
罢癃 | bàlong | ①老病残疾,不能任事。《汉书·食货志上》:“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 颜师古注引晋灼曰:“虽老病者,皆復出口算。”《汉书 王莽传中》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汉书·陈汤传》:“上召汤见宣室。汤击郅支时中寒病,两臂不詘申……辞谢曰:‘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清 刘大櫆《胡孝子传》:“母中岁遘罢癃之疾,长卧牀褥。”②时已成丁而身材矮小者史记·项羽本纪“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滎阳 ” 裴駰 集解引 三国魏 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③指驼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躄者至平原君门,谓曰:‘……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司马贞索隐:“罢癃谓背疾,言腰曲而背隆高也。”一说,指跛足。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四》:“躄bì非背疾,则罢癃之病非腰曲而背隆高也。罢癃即指躄而言。” |
罢驽 | bànú | 低劣的马。喻人的才能低下。《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臣弘罢駑之质,无汗马之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虽罢駑,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唐 柳宗元《吊萇弘文》:“盗驪折足兮,罢駑抗臆。” |
罢遣 | bàqiǎn | 遣散;放遣。《后汉书·李固传》:“时太山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 固到,悉罢遣归农。”《晋书·江统传》:“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卷十》:“有布衣林虎上书,真庙曰:‘此人姓林名虎,心尚怪者也。’罢遣之。”《资治通鉴 卷二十六汉纪十八》上然其计,罢遣辛武贤归酒泉太守,官充国复为后将军。 |
罢软 | bàruǎn píruǎn | 疲沓软弱。谓无主见。汉 贾谊《治安策》:"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十》(赵光义)诏:“诸路转运使察部下官吏,有罢软不胜任、怠惰不亲事及黩货扰民者,条其事状以闻,当遣使按鞫;其清白自守,干局不苛,亦以名闻,必加殊奖。”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所任将吏,罢软凡庸。"《金史·仆散安贞传》:"防 河 卒多老幼罢软不胜执役之人,其令速易之。" |
罢散 | bàsàn | 疲困散乱。汉 贾谊《过秦论》:(陈涉)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 |
罢社 | bàshè | 停止社祭(祭祀土地神)。《三国志·魏志·王脩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脩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唐 元稹《追封王璠母李氏等制》:“追加启土之荣,用深罢社之痛。” |
罢省 | bàshěng | 省免;废除。《汉书·翼奉传》:“罢省不急之用,振救困贫,赋医药,赐棺钱,恩泽甚厚。”《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宫室之所以充广者,实由宫人猥多之故。宜简择留其淑懿,如周之制,罢省其餘。”《宋书 卷十 顺帝纪》可罢省御府二署。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又东逕涪陵故郡北。后乃并巴郡,遂罢省。” |
䎬 | bà I. | 把土块弄碎的农具。II.pá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耙子。齿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