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搶 | qiǎng I. | ①夺,硬拿:抢劫。抢夺。②赶快,赶紧,争先:抢先。抢占。抢购。抢攻。③刮,擦:磨剪子抢菜刀。④当面责备或讽刺:抢白他一顿。⑤触、撞。《庄子·逍遥游》:“决起而飞,抢榆枋。” 《聊斋志异 冯木匠》遥望短垣上,立一红鸡;注目间,鸡已飞抢至地。II.参见qiāng。III.chēng抢攘:纷乱的样子,如“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 |
抢白 | qiǎngbái | 奚落;指责。《水浒传第二四回》却说潘金莲勾搭武松不动,反被抢白一场。 |
抢掳 | qiǎnglǔ | 抢劫掳掠。《水浒传第三三回》:“兀那个黑矮子,便是前日清风山抢掳下我的贼头。”明 高濂《玉簪记·求配》:“爹爹装做大王,赶到耿家,拿住小姐;小的们抢掳些家财,可不是一举两得?”《清会事例·刑部·白昼抢夺二》:“烧邨劫杀,抢掳妇女。” |
强 | qiǎng I. | 硬要,迫使,尽力:强使。强迫。强逼。强辩。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夺理。唐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聊斋志异 桓侯》仆窃妄有干求,如少存爱恋,即亦不强。II.参见qiáng。III.参见jiàng。 |
强而后可 | qiǎngérhòukě |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 |
强聒 | qiǎngguō | 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唠叨不休。《庄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臣(王庶)复有强聒之情,别无它情,止知爱君。明 刘基《念奴娇·咏蛙》词:"池塘过雨,有多少、蛙黾为谁强聒。" |
强颜 | qiǎngyán | 勉强地、无奈地做出愉快的样子。犹强笑。《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聊斋志异》柴始强颜为笑。 |
襁繦 | qiǎng | 襁褓:包婴儿的被、毯等,如“在襁褓中”(婴儿时代)。《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青、徐荒饥,襁负流散。 |
襁褓 | qiǎngbǎo | 襁保,襁葆。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 |
强而后可 | qiǎngérhòukě |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 |
襁负 | qiǎngfù | ①用襁褓背负。《论语·子路篇》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韩诗外传 卷三》:“道无襁负之遗育。”《晋书 元帝纪》朕应天符,创基江表,兆庶宅心,襁负子来。《资治通鉴 魏纪七》至于舆病赍棺,襁负而至,不可胜数。《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自永嘉以来,海内荡析,武宣王绥之以德,华夷之民,万里辐凑,襁负而归之者,若赤子之归父母。清 朱彝尊《嘉禾篇颂张夫子诗》:“襁负稚子行蟨蛩,百年野老讶未逢。”②泛指人用肩背驮。 刘向《说苑·立节》:“(田基)遂襁负其母,南徙於楚,楚王高其义,待以司马。”《资治通鉴 梁纪八》富者弃宅,贫者襁负,率皆逃窜,什不存一二,直卫空虚,官守旷废。《资治通鉴 唐纪二》闰甫对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民所以襁负如流而至者,以所天在此故也。而有司曾无爱吝,屑越如此,窃恐一旦米尽民散,明公(李密)孰与成大业哉!”③以带系财货负之于背。《荀悦纪·武帝纪五》:“吏民闻之,输租襁负不絶,课更以最。”《后汉书 刘表传》使君诛其无道,施其才用,威德既行,襁负而至矣。晋 左思《魏都赋》:“襁负賮贄,重译贡篚。”南朝陈 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长安五陵之族,鄠杜七迁之民,襁负而归,都廛斯满。”繦負:用布幅包裹小儿而负于背。繦,通“襁”。晋 左思《魏都赋》:“繦负賮贄,重译贡篚。”《后汉书·杨赐传》:“先是黄巾帅张角等执左道,称大贤……天下繦负归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诸部王侯,不召而自至,繦负而事者,盖数千人。”《隋书·慕容三藏传》:“及三藏至,招纳绥抚,百姓爱悦,繦负日至。” |
襁属 繦属 | qiǎngshǔ | 襁屬:像钱串一样连贯,形容连续不断。《新唐书·殷侑传》:“岁中,流户襁属而还,遂为营田,丐耕牛三万,詔度支赐帛四万匹佐其市。”繦屬:连续不断。《汉书·儿宽传》:“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絶。” 颜师古注:“繦,索也。言输者接连不絶於道,若绳索之相属也。”《资治通鉴·唐昭宗天祐元年》:“老幼繦属,月餘不絶。” 胡三省注:“繦,举两翻,钱贯也。属,之欲反。言老幼相随而东,若繦之贯钱,相属不絶也。”辽史·食货志下:“来易於辽者,道路繦属。”《聊斋志异 崔猛》一更向尽,遥闻马嘶,贼果大至,繦属不绝。 |
繦至 | qiǎngzhì | 络绎而来。《史记·货殖列传》:“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滷,人民寡,于是太公 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清史稿·礼志九》:“沿途迎献罗拜者,繦至辐凑。” |
镪 | qiǎng I. | ①镪道;银子或银锭。左思《蜀都赋》货殖私庭,藏镪(qiǎng)巨万。唐· 白居易《赎鸡》购尔镪(qiǎng)三百,小惠何足论?②通“繦”。穿钱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也泛指钱币。银子或银锭。积镪数少。《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五》(陈)执中帷簿丑秽,门阃混淆,放纵嬖人,信任胥吏,而又身贵室富,藏镪巨万,视姻族辈如行路人,虽甚贫窘,不一豪赈恤,此执中鄙恶宜罢免者八也。《聊斋志异 九山王》李(生)喜,遣翁行。发藏镪,造甲胄。《老饕》食已,叟命少年,于革囊中探出镪物,堆累几上,称秤握算,可饮数杯时,始缄裹完好。《聊斋志异 宫梦弼》窖镪数百,惟恐人知,故衣败絮、啖糠秕以示贫。《聊斋志异 司文郎》舍后有窖镪,可以发用。《聊斋志异 鬼作筵》我见阿翁镪袱尚余二铤,欲窃取一铤来, 作糊口计。《聊斋志异 钱卜巫》移时,气尽,白镪满瓮。夫妻共运之,秤计一千三百二十五两。参见“白镪”。 II. 参见qiāng。 |
羟 | qiǎng I. | 属于新造同形字。从羊,从巠,取氢氧二字各一半,表示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团。II. qiān古语,羊名。 |
羟基 | qiǎngjī | 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负一价原子团(-OH)。也叫氢氧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