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ǎn I.

①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相对:深浅。浅滩。浅海。屋子进深浅。②不久,时间短:年代浅。汉 贾谊《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③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浅。浅薄。浅尝。浅见。浅近。浅陋。④颜色淡薄:浅红。浅淡。II.jiān①〔浅浅〕流水声。②(

浅薄

qiǎnbó

①肤浅。多指人的学识、修养等。浅薄的议论。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 ②指社会风气浇薄;轻浮。风俗浅薄。③鄙薄;简慢。浅薄于争夺之事。④轻微;微薄。福命浅薄。

浅尝辄止

qiǎnchángzhézhǐ

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浅黛

qiǎndài

指用黛螺淡画的眉。宋 张先《卜算子慢词》:“欲上征鞍,更掩翠帘相眄,惜弯弯浅黛长长眼。”宋 袁去华《瑞鹤仙 郊原初过雨》:“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严蓀友双调望江南云:‘……柳带结烟留浅黛,桃花如梦送横波。’”

浅淀

qiǎndiàn

水浅淤塞。宋 苏轼《录进单锷 吴中水利书》:“其蠡河,遇大旱则浅淀,中旱则通流。”《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大河东流,为中国要险,自大吴决后,由界河入海,不惟淤坏塘泺,兼浊水入界河向去浅淀,则河尾将直注北界入海,中国全失险阻之限,不可不为深虑。

浅短

qiǎnduǎn

浅陋,狭窄肤浅。目光浅短。智力浅短。《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浅戆qiǎn’gàng

谓心胸狭窄而举事鲁莽。《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黄盖)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盖书曰: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戇,意未解耳。”《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周瑜小子,偏怀浅戇,自负其能,輒欲以卵敌石。”

浅见寡闻

qiǎnjiànguǎwén

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史记·五帝本纪》“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在这事实发生以前,以我的浅见寡识,是万万想不到的。” 近义词:孤陋寡闻。反义词:见多识广。

浅深

qiǎnshēn

①深和浅。《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颂赞》:“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荣,章一也。”宋 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志不同,故其术有浅深,而其成功有巨细。”宋 戴复古《初夏游张园》:“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郭沫若《羽书集·由“有感”说到气节》:“悲歌燕赵已消沉,沦落何须计浅深?”②深厚。宋 苏舜钦《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自尔家事细微,必为賙给,使举族免於流转,得专孝思,其为惠浅深,以此可见。”

浅闻

qiǎnwén

①寡闻,所闻不广。《史记·儒林列传序》:“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諭下。”②谓粗浅的见闻。宋 孙奭《孟子正义 序》:“今輒罄浅闻,随赵氏所説,仰效先儒释经,为之正义。”明 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

浅斟低唱

qiǎnzhēndīchàng

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宋 陶穀《清异录 释族》:“李煜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这公则会阔论高谈,那里知浅斟低唱。

浅斟低酌qiǎnzhēndīzhuó

慢慢地饮着茶酒欣赏;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花月痕第二十回》当下四人对着楼头新月,浅斟低酌。

浅中

qiǎnzhōng

谓心胸浅窄。《晋书·阎缵传》:“贾謐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世号鲁公 二十四友。”《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六》左拾遗曲江张九龄又曰:“自君侯(姚元之)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怕失在于无耻。”元之嘉纳其言。《新唐书·王叔文传》:“叔文浅中浮表,遂肆言不疑,曰:‘某可为相,某可为将,它日幸用之。’”宋 文天祥《歌风台》:“锦衣绚行昼,丈夫何浅中。”

qiǎn I.

颊囊,猴子等嘴里两腮上暂时贮存食物的地方。“不嗛”表示肚中空空。《战国策·鲁共公择言》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灸,和调五味而进之。参见II.qiàn。III.qiān。 IV. xián。V. qi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