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 | qián | ①黑色:黔首。参见“墨突不黔”。作动词表示使黑。晒黑,染黑,熏黑。《庄子·天运》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唐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②中国贵州省的别称:黔剧(贵州地方戏曲剧种)。黔驴技穷。 |
黔黎 | qiánlí | 黎民百姓。《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朕临御区宇,抚育黔黎,方欲康济浇薄,蠲省繁费。《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重劳飞挽,取怨黔黎,得之未足为多,失之未足为辱。 |
黔娄 | qiánlóu | 人名。据汉 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载,黔娄为春秋鲁人。《汉书·艺文志》、晋 皇甫謐《高士传·黔娄先生》则说是齐人。隐士,不肯出仕,家贫,死时衾不蔽体。晋 陶潜《咏贫士 之四》;“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后作为贫士的代称。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唐 元稹《三遣悲怀》诗:“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清 龚自珍《哭郑八丈》诗:“由来炊火絶,穷死一黔娄 。” |
黔驴技孤 | qiánlǘjìgū |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同“黔驴之技”。明·孙仁孺《东郭记·妾妇之道》:“腐鼠堪惊,黔驴技孤。” |
黔驴技穷 | qiánlǘjìqióng | 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陈立德《前驱》三十八:他们不过是黔驴技穷,想求个活命罢了。 |
黔驴之计 | qiánlǘzhījì |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这些不法分子的黔驴之计,早已被公安人员识破了。宋 李曾伯《代襄阃回陈总领贺转官》:“虽长蛇之势若粗雄,而黔驴之技已尽展。” |
黔首 | qiánshǒu | 古代称平民;老百姓。《礼记·祭义》:“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郑玄注:“黔首,谓民也。”孔颖达疏:“黔首,谓万民也。黔,谓黑也。凡人以黑巾覆头,故谓之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更民名曰黔首。”《资治通鉴 秦纪二》使黔首自实田。《史记 李斯列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西汉 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晋书 怀帝纪》宜及吉辰,时登储副,上翼大驾,早宁东京,下允黔首喁喁之望。晋 刘琨《劝进表》:“黔首几绝,必将有以继其绪。”“以黔首为忧,不以克让为事。”《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太傅义兴公,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固天生德,康济黔首。唐 元稹《出门行》:“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袵草枕戈,不得喙息。” |
黔突暖席 | qiántūnuǎnxí |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
钤 | qián | ①印章:钤记(旧时印的一种)。② 盖印章:钤印。钤章。③ 锁:钤键(a.锁钥,关键;b。喻机谋)。④ 兵书,谋略:钤决(泛指兵书或谋略)。钤谋(计谋)。韬钤(中国古代兵法书《六韬》及《玉钤篇》的合称,亦指用兵谋略)。 |
钤偈 | qiánjì | 钤,有印章和谋略意思,这里指印章。偈,无意,文辞加缀。钤偈,刻在印章的字,重在强调。《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天尊曰:子今下山,我有八句钤偈,后日有验。 |
钤记 | qiánjì | 旧时受地方长官委任办事的机关或人员所用的木制印章,通常长方形。《封神演义 第六回》连日我夜观天象,见妖气日盛,旋绕禁闼,定有不祥,故留此钤记。 |
钤束 | qiánshù | 管束,约束。宋 苏舜钦《上京兆杜公书》至於钤束小吏,期会簿书,非大贤事业,幸委之幕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帝(宋孝宗)曰:卿等曾谕宋藻支还亭户钱否?闻盐司所至,又要掊敛钱物送胥吏,至有六七百升,首须丁宁钤束。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你如今不钤束他,倘或他做出歹事来,也把你名儿污了。《清史稿卷八 圣祖本纪三》福建浙江总督范时崇疏陈沿海渔船,只许单桅,不许越省行走,交地方文武钤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吴烈士旸谷革命史》由是而刬除专制,钤束君主之意以起。 |
钤辖 | qiánxiá | ①节制管辖。②宋代武官名。宋钤辖掌一州、一路或两路军旅屯戌、营防、守御政令。以朝官及诸司使以上充任,官高资深者称都钤辖,官卑资浅者称钤辖。《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一》秋,七月,帝(宋真宗赵恒)闻契丹将入边,甲申,以马步军都虞候傅潜为镇、定、高阳关行营都部署,富州刺史张昭允为都钤辖。 |
钤制 | qiánzhì | 犹钳制,限制约束。《新唐书·皇甫鎛bó传》:“久之,迁吏部员外郎,典南曹,钤制吏奸,稍知名。”《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上言:“若不钤制,至降诞日方停,计丙浙、福建当失六十万丁。”奏至,(敬宗李湛)即日罢之。《明史·四川土司传一·四军民府》:“﹝乌撒﹞父子各据一方,且壤地相接,无他郡县上司以隔绝钤制之。”章炳麟《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观其上、下二院所以并设,岂故为钤制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