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至:起迄。迄今。《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迄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始终(用于“”或“”前):迄未成功。迄无音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邸吏以庶僚不得上遗表,却之,帝(宋孝宗)迄不见也。《聊斋志异 某甲》倾囊赎命。迄不顾,亦不一言,但搜人而杀,共杀一家二十七口而去。

迄至

qìzhì

至,到。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自安和已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儒,才不时乏。”《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文案簿领,咸委小吏,浸以成俗,迄至于陈。唐 韩愈《禘祫议》:“自建中之初,迄至今岁,屡经禘祫,未合适从。”

①完结,终了:收。付。言讫。《资治通鉴 汉纪十六》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九》莽以钱币讫不行,复下书曰 《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资治通鉴 晋纪四》有诏命,(晋惠)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行之。唐 李商隐《韩碑》:“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尽;都。《后汉书·礼仪志上》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五》时元昊与辽有衅,故请款塞,而当时议边事者虚揣臆度,讫不得其要领。③毕竟;终究;直到。《汉书·西域传》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宋 苏洵《管仲论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讫竟


qìjìng


终止;了结。《后汉书·梁统传》:“宜早讫竟,以止逮捕之烦。”《六度集经·须大拏经》:“太子以饮食衣被七宝诸珍,恣民所欲,布施讫竟,贫者皆富。”《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女言不去,为我送食,共此盲人,饮食讫竟。”

讫情尽意


qìqíngjìnyì

谓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帝王之怒,不宜讫情尽意。”


讫事


qìshì


完事;竣工。《魏书·皇后传·宣武灵皇后胡氏》:“及改葬文昭高后,太后不欲令肃宗主事,乃自为丧主,出至终宁陵,亲奠遣事,还哭於太极殿,至於讫事,皆自主焉。”《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一》逾年若大享讫事,众议谓陛下以酬劳为名,必当进用两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近喜晴明,刈获讫事。宋 陆游《庐帅田侯生祠记》:“然自兴役至讫事,不三阅月。”


讫息

qìxī

止息。《汉书·谷永传》:“继嗣蕃滋,灾异讫息。” 颜师古注:“讫,止也。” 宋 宋祁《代晏尚书亳州谢上表》:“寧无越思之过,或有奇中之谗,大度兼容,多言讫息。”

①接近,庶几:《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②水涸。古水名。《山海经·大荒南经》又有贾山,汔水出焉。


qì I.

①兴奋、喜悦。《集韵·迄韵》:“扢,奋舞皃;一曰喜皃。”《庄子·让王》“子路然执干而舞。”②击。《集韵·迄韵》:“扢,击也。”II. gǔ①摩拭、擦拭、涂抹。《汉书》:“扢嘉坛,椒兰芳。”②取。III. gē扢搭:古同“疙瘩”,结子,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红楼梦》:“说着,拿出绢子来,挽着一个扢搭。”②忽然、立刻。《西厢记》:“忽攘攘因何,扢搭地把双眉锁纳合。”又:扢秃:突起的头疮,如“亲母为其子治扢秃。”扢扠:象声词。形容东西折断破裂之声。扢挞:皮肤上突起的小块。IV.jié①拔引、颂扬。柳亚子:“扬扢千秋事,如君信可师。”②扬起。《儿女英雄传》:“忽然又把眉一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