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qǐ | ①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②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③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④拔出,取出:起锚。起获。⑤领取(凭证):起护照。⑥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⑦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⑧长出:起痱子。⑨拟定:起草。⑩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11.群,组,批:一起(一块儿)。12.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13.自,从:起小儿就淘气。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xīng)起。15.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16.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16.启发。《论语·八佾篇》子曰:“起予者商(子夏)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起病 | qǐbìng | ①病愈。《晏子春秋·谏上九》:“晏子起病而见公。”张纯一注:“起病,病愈也。”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余起病补官,年未四十。”②谓人病愈后亲友设宴招待、赠送物品表示祝贺。《水浒传第六四回》:“这里却説梁中书在城中,正与索超 起病饮酒。”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太尉夫妻好生欢喜,办下酒席,一当起病,一当送行。”③治病。明 叶宪祖《丹桂钿盒第五折》:“起病从来须妙药,合婚必定用良媒。”④生病;得病。《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当下夫人备将起病根由尽数説与太医知道。”巴金《春二五》:“不晓得是怎样起病的。” |
起承转合 | qǐchéngzhuǎnhé |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泛指文章的做法。元 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鲁迅《而已集 通信》然而不得已,也只好起承转合,上台去说几句。 |
起倒 | qǐdǎo | ①谓随俗俯仰、浮沉。②高低;好歹;轻重。《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猴子,老大不识起倒!我让你得些便宜,你还不知尽足,又来欺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茅盾《子夜十》:“费小胡子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曾老二一定把吴荪甫缠的头痛。”③谓时好时坏,反复折腾。明 汤显祖《牡丹亭·诘病》:“老身年将半百,单生一女丽娘,因何一病,起倒半年。”④头绪。《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正在没些起倒之际,只见一个管门的老苍头走出来。” |
起第 | qǐdì | 建造府第。《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传“及践阼,尊后曰皇太后”》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帝为太后弟秉起第,第成,太后幸第请诸家外亲,设下厨,无异膳。”司马光《肥水之战》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晋书·慕容超传》:“故为超起第於万春门内。”宋 王安石《送吴显道南归诗》:“何不上书自荐达,封侯起第一日中。” |
起废 | qǐfèi | 重新振兴废弛的事物。《史记.太史公自序》:“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汤)鹏举初罢平江,适逢陛下欲去权臣党与之弊,起废匿瑕,付以风宪。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独抗疏辩论:‘况今西虏跳梁,播酋负固东海,倭患未熄,中原灾害频仍,起废求言正今日急务’”。 |
起凤 | qǐfèng | 凤凰展翅高飞。比喻事物的绚丽和景象的壮观。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腾蛟起凤, 孟学士 之词宗;紫电青霜, 王将军 之武库。” |
起凤腾蛟 | qǐfèngténgjiāo | 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清·遁庐《童子军·插旗》:“但说维新气象,已经起凤腾蛟。” |
起复 | qǐfù | ①降官后又复职。《宋史·向子諲传》:"初,(张)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复知潭州 。" ②官员父母丧服满期后补官。汉、唐以来,遂有起复之礼。盖自伯禽始也。《旧唐书·房玄龄传》:"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九》春,正月,乙亥,金参知政事萧玉丁忧,起复如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一百回》起复后,便再到福建,希图当个差使。张友鹤注:"官员为父母服丧期满,复任官职。"③恢复,康复。《红楼梦 第五五回》谁知服药调养,直到三月间,才渐渐的起复过来,下红也渐渐止了。 |
起根发由 | qǐgēnfāyóu | 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
起旱 | qǐhàn | 不走水路,走陆路(多指步行或乘坐旧式交通工具)。他们到了码头上,雇了两辆马车就起旱回來了。《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过了两日,上岸起旱,谢了郑老爹。 |
起解 | qǐjiè | ①押送罪犯或货物上路。②本事;技能。《金瓶梅》如何嫁那矮王八?他有什么起解?③起来解下。宋 李清照《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
起居 | qǐjū | ①举动;行动。《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郑玄注:“起居,犹举事动作。”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②指饮食寝兴等一切日常生活状况。《汉书·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晋书宣帝纪》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贼秘之,太子问起居不得见,恸于合下。③专指睡觉与起身。《管子形势》:“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④指每五日群臣随宰相入见皇帝。其制始于后唐明宗。宋代沿袭之。明 王鏊《亲政篇》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⑤问安;问好。《宋书 本纪武帝下》诸子旦问起居,入阁,脱公服,止著裙帽,如家人之礼。 |
起居日 | qǐjūrì | 指每五日群臣随宰相入见皇帝。其制始于后唐明宗。宋代沿袭之。《新五代史·杂传·李琪》:“明宗(李嗣源)初即位,乃詔群臣,五日一随宰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詔御史臺每遇起居日,令百僚转对。”《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五》诏御史台每遇起居日,令百僚转对。 |
起居舍人 | qǐjūshèrén | 官名。隋炀帝时始置,属内史省。唐贞观初于门下省置起居郎,废舍人,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唐显庆三年(658年),另置起居舍人于中书省。掌记录皇帝所发命令。唐龙朔二年(662年)改起居郎为左史,起居舍人为右史,咸亨元年(670年)复旧。天授元年(690年)又改为左、右史,神龙元年(705年)再复旧,皇帝御殿时,郎左、舍人右,对立于殿中,记载皇帝言行,季终送史馆,宋、辽亦置。《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三》辛酉,知秦州韩琦,复为起居舍人;知庆州范仲淹,复为户部郎中。 |
起居饮食 | qǐjūyǐnshí | 指人的日常生活。宋 苏轼《凌虚台记》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
起居院 | qǐjūyuàn | 宋代署名,主要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元丰改制后,门下省起居郎与中书省起居舍人记述皇帝言行,废起居院。《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七》帝(赵光义)览而嘉之,乃置起居院于禁中,命梁周翰掌起居郎事,李宗谔掌起居舍人事。 |
起居注 | qǐjūzhù | ①皇帝的言行录。两汉时由宫内修撰,魏晋以后设官专修。唐宋时凡朝廷命令赦宥、礼乐法度、赏罚除授、群臣进对、祭祀宴享、临幸引见、四时气候、户口增减、州县废置等事,皆按日记载。②职官名。负责侍从皇帝、记载皇帝的言行。魏晋及南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监起居注”等官。隋代于内史省设“起居舍人”。唐宋又于门下省设“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掌其事。元代以给事中兼修起居注。明初曾专设起居注。清代以翰林、詹事等日讲官兼充,称“日讲起居注官”。 |
起课 | qǐkè | 占卜问事;打卦之人。《封神演义 第十六回》子牙曰:“兄起课,是相命?”《镜花缘 第三十五回》话说唐敖把签递给起课的看了,随即起了一课道:此课‘红鸾’发现,该有婚姻之喜。 |
起衰振隳 | qǐshuāizhènhuī | 使衰落和隳颓的典章制度得以恢复和振兴。宋德富《大众简明中国通史 第132篇》张居正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扭转明王朝的财政危机。 |
起死回生 | qǐsǐhuíshēng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太平广记 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
起粟 | qǐsù | 谓皮肤起鸡皮疙瘩。 宋 苏轼《雪后书北台壁 诗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鲁迅《故事新编·补天》:“伊诧异而且害怕的叫,皮肤上都起粟,就像触着一支毛刺虫。”玉楼指人的肩膀;银海指眼睛。《夜谭随录》崔秀才:“此际玉搂起粟,若可煮食,足够一饱。今得汝诗,能不令人羞也?” |
起卧 | qǐwò | 起床和就寝。起卧定时是养身之道之一。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调护气息,慎节起卧。” |
起舞/起儛 | qǐwǔ | ①起身舞蹈。《国语·晋语二》:“驪姬许诺,乃具,使优施饮里克酒。中饮,优施起舞。”《隋书·五行志上》:“武帝讲於重云殿,沙门誌公忽然起儛歌乐,须臾悲泣。”宋 王安石《后元丰行》:“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蔡东藩《唐史通俗演义 第十六回》:“太宗起舞,诸王等更迭奉觴。”②“闻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时奋发,刻苦磨炼。出晋书·祖逖传。宋 苏辙《中秋月望十六终夜如昼诗》:“冷澈登临倦,衰慵起舞迟。”清 纳兰性德《满庭芳·题元人 芦州聚雁图 词》:“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应中宵起舞到鷄鸣,练腰脚。”参见“闻鸡起舞”。 |
起偃为竖 | qǐyǎnwéishù | 偃:卧躺。竖:立,站着。使躺着的人站起来。比喻给予减轻刑罚的恩惠。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繇传》:“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 |
起早贪黑 | qǐzǎotānhēi | 早起晚睡。形容人非常辛勤。为了革命工作,他起早贪黑,不辞辛劳。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咱们命苦的人,起早贪黑,翻土拉块,吃柳树叶子。” |
起冢 | qǐzhǒng | 营造坟墓。《汉书·霍光传》:“光薨……发三河卒穿復士,起冢祠堂,置园邑三百家。”元 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三》:“上文曰,詔青尚平阳公主,与主合葬,起冢象庐山云。”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余收葬其骨,欲为起冢。” |
起坐 | qǐzuò | ①起立与坐下;坐立举止。秦嘉《留郡赠妇诗之三》:“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寧。”《南史·王裕之传》:“敬弘形状短而起坐端方。”南唐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只是那王孙公子们来,他却不敢和他起坐,只许垂手相见。”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②起身;坐起。王褒《僮约》:“粪除堂廡,餧食马牛。鼓四起坐,夜半益芻。”三国魏 阮籍《咏怀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一夜无眠,巴到天明起坐。”《红楼梦 第九八回》:“回家,宝玉越加沉重,次日连起坐都不能了。”③起居;作息。刘桢《赠徐干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儒林外史第四回》:“僧官因有田在左近,所以常在这庵里起坐。”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一部分八》:“此外在对门河岸侧,还有一个极其小巧的所在,叫百花潭。是前二三十年,一个姓黄的学政造作的假古董,也还可以起坐。”④指起居、作息的地方。《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演武厅后面,另有三间起坐,是预备抚院吃饭歇息的处所。”《孽海花第三一回》:“来到楼上,一间卧室,一间起坐,器具帷幙,色色华美。”高晓声《李顺大造屋》:“他粗粗一码算,兄妹两人两个房(妹妹以后出嫁了就让儿子住),起坐、灶头各半间,养猪、养羊、堆柴也要一间。”⑤指私房钱。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常住钱不敢私货。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⑥指离席。相声《新房子》:“回到客厅一看,客人都起坐啦,坐在沙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