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向神求福:祈祷。祈福。祈年。②请求:祈请。祈求。祈望。敬祈照准。祈天:向天祈求。《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八》其后(张)说阴祈(吴)兢改数字,兢终不许,曰: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③ 姓。

祈福

qífú

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是善男信女向神明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得到神明庇佑的一种祈求赐福方式。通常读书人士、职场人士等等祈福神佛,消除自己一切烦恼,护佑自己考试成功、事业顺利。《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吕氏春秋·精谕》:“夫祈福於三涂,而受礼於天子,此柔嘉之事也。”《后汉书·独行传·谅辅》:“今郡太守改服责己,为民祈福,精诚恳到,未有感彻。” 晋·干宝《搜神记 卷十一》:“今郡太守内省责己,自曝中庭,使辅谢罪,为民祈福,精诚恳到,未有感彻。”参见“祈喜”。

祈谷

祈穀

qígǔ

古代祈求谷物丰熟的祭礼。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孔子家语·郊问》:则又祈谷于上帝。《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明年正旦,大庆殿当受朝贺,其三日上辛,祈谷于上帝,前三日不作乐,请如庆历元年故事用次辛。

祁寒暑雨qíhánshǔyǔ

祁寒(严寒,极冷)冬季大寒,夏天湿热。明 刘若愚《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馬謙)誠區畫安詳,任勞任怨,祁寒暑雨,未之少懈,不四五年,克臻厥成。

祈请

qíqǐng

①向神祷告请求。汉 荀悦申鉴·俗嫌》或曰祈请者,诚以接神自然应也。《后汉书·顺帝纪》分祷祈请,靡神不禜。②泛指请求。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 卷二》守从之,饮次,从容祈请。

祈请使

qíqǐngshǐ

官名。南宋初宋,金议和前赴金求和,宋、金议和后赴金请求送回宋宗室的宋使臣,皆称祈请使;南宋向元朝政权求和的专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自朕(宋高宗)即位后一二年间,(金)曾差祈请使巫伋等来,言及宗属及增加帝号等事,朕以即位之初,未暇及此,当时不曾允许。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祈请使诣北

祈禳

qírang

祈祷以求福除灾。《汉书·孔光传》:“俗之祈禳小数,终无益於应天塞异,销祸兴福。” 颜师古注:“祈,求福也。禳,除祸也。” 《资治通鉴 后唐纪一》右补阙张云上疏,以为:“百姓怨气上彻于天,故彗星见。此乃亡国之征,非祈禳可弭。”宋 苏轼《答郡中同僚贺雨诗》:“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水浒传第一回回目》:“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 

祈死

qísǐ

祷求速死。《国语·晋语六》范文子谓其宗祝曰:“君多私,今以胜归,私必昭。昭私,难必作,吾恐及焉。凡吾宗祝,为我祈死,先难为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张)天纲对曰:大丈夫患死之不中节耳,何畏之有!因祈死不已,帝(宋理宗)不听。柳亚子《为一瓢题扇》诗:祈死已烦宗祝请,偷生忍为稻粮谋。

祈喜

qíxǐ

求福。《庄子·让王》:“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王先谦集解:“俞云:‘喜,当作禧。’不祈喜,不祈福也。”

祈向

qíxiàng

向导;引导。《庄子·天地》:“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嚮,不可得也。”章炳麟《解故》:“诗·大雅传:‘祈,报也。’释詁:‘祈,告也。’释言:‘祈,叫也。’嚮,即今嚮导字。凡嚮导主呼路径以报告人,故谓之祈嚮。”章炳麟《訄书·订文》:“志念祈嚮之曲折,其变若云气,而言或以十数。”

祈子

qízǐ

旧时迷信,无嗣者多往寺庙道观等处许愿烧香,乞求赐子。《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其母苟氏尝游漳水,祈子于西门豹祠,其夜梦与神交,因而有孕,十二月而生坚焉。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渊》:“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於龙门。”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钱葆馚》:“松江钱少司寇艰於嗣,与夫人往天童祈子。”清 李渔《奈何天·逃禅》:“新妇进门才一月,祈子之心坚且决,塑尊泥佛做家堂,保佑生儿全不闕。”

①盛大:寒(严寒,极冷)。②祁祁:a.舒缓的样子;b.众多的样子。③姓。

祁寒

qíhán

严寒,酷寒。参见“盛暑祁寒”。南朝梁《钟嵘 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南朝梁《庾肩吾 奉和武帝苦旱诗》“蹔息流膏雨,将似怨祁寒。”或作“祈寒”。

祁寒暑雨

qíhánshǔyǔ

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北周·庾信《角调曲二首》其二:祁寒暑雨是无胥怨,天覆云油滋焉渗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王)安石曰:“祈寒暑雨,民犹怨咨,此无庸恤。”帝(宋神宗)曰:“岂若并祈寒暑雨之怨亦无邪!”安石不悦,退而属疾卧。

祁连山

qíliánshān

中国西北部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的山脉,全长1000公里,最高峰5808米。南朝陈 徐陵《关山月诗》:“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復几年。”

祁奚举午

qíxījǔwǔ

午:祁奚之子。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指举贤不避亲,客观公正。亦作“祁奚举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马援得璘能耀武,毕竟孙贤;祁奚举午不避亲,皆因子肖。”

祁奚之荐

祁奚之举

qíxīzhījiàn

qíxīzhījǔ

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刘梁》:“故解狐蒙祁奚之荐,二叔被周公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