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落叶乔木,树皮内富含树脂,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即“生漆”,可制涂料,液汁干后可入药。②用漆树皮的黏汁或其他树脂做成的涂料:油漆。漆片。漆器;漆雕;磨漆画(均为工艺品)。漆包线。③用漆涂:把门窗漆一下。④黑:漆黑一团(a.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b.形容一无所知。均亦作“一团漆黑”)。⑤姓。

漆黑一团

qīhēiyītuán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

漆简

qījiǎn

用漆书写的竹木简。唐 维《谢集贤学士表》如臣不才,岂宜滥吹,将何以编次漆简,刊定石经。《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一》事无大小,皆与之谋,(秦)从龙尽言无隐,每以笔书漆简问答甚密,左右无知之者,吴国公(朱元璋)呼为先生而不名。

漆纱

qīshā

用漆刷过的纱。《资治通鉴 随纪四》衮冕画日、月、星辰,皮弁用漆纱为之。《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一时仓卒不及详议,遂用漆纱浅黄之服,使寿皇(宋孝宗)已行之礼,举而復坠,臣窃痛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三》先是,有司请于易月之外,用漆纱浅黄之制。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幞头》幞头,朝服也,北周武帝始用漆纱製之,至唐又有纱帽之制,逮今用之。清 方以智《通雅·衣服》以漆胶纱曰漆纱。隋皮弁用漆纱为之。

漆身

qīshēn

①以漆涂身。《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为厉披髮为狂不足以为臣耻。”司马贞索隐:“﹝厉﹞音赖,癩病也。言漆涂身,生疮如病癩。” 明 陆垹《篑斋杂著》:“知同漆身,义比采薇。”清 刘震《易水歌》:“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后先得死所。” ②以漆涂尸。为保存尸体的方法之一。《太平广记 卷九六引纪闻录》:“(僧伽大师)至景龙四年三月二日,於长安荐福寺端坐而终。中宗即令於荐福寺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徧满於长安 。”

漆身吞炭

qīshēntūntàn

战国策·赵策一》。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矢志复仇,事败而死。比喻舍身酬报知己或雪耻复仇。《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三国志·毌丘俭传》裴注引“俭、钦等表”:“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唐·李翱《与本使李中丞论陆巡官状》。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明 方孝孺《豫让论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qī I

①鸟禽歇宿:“夫以鸟养养鸟者,宜之深林”。可表示安寝睡觉。《孟子·万章上》二嫂使治朕栖。唐 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宋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宋 周邦彦《蝶恋花 早行》:“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②居留,停留;居住处:身。息。止。遁(隐居,遁世)。迟(游息,居住)。宋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II.xī①〔栖栖〕形容不安定。②遑:a.忙碌不安,到处奔波;b.被迫。均亦作“栖皇”。

栖泊

qībó

亦作“栖泊”。居留;停泊;寄居。唐 陈子昂《古意诗》:“闻君太平世,栖泊灵臺侧。”元 虞集《画鹤诗》:“碧虚寥寥积雪高,直过萧臺絶栖泊。”《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有同行驻泊一船,也是一个官人在内……栖泊相并,两边彼此动问。”清 吴泰来《金缕曲·上元日丹阳旅寓对雪同述庵作》:“百年身世悲秋籜,最愁人,试灯风里,天涯栖泊。”清 谭嗣同《仁学二五》:“心栖泊于外,流转不停,寖至无所栖泊,执为大苦。”

栖迟

qīchí

亦作“栖遟”。亦作“栖犀”。①游息,放浪。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集传:“栖迟,游息也。”晋 袁宏《后纪·光武帝纪七》:“夫以邓生之才,参拟王佐之略,损翮弭鳞,栖迟刀笔之间,岂以为谦,势诚然也。”《晋书 谢安传》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锢终身,遂栖迟东土。唐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元 虞集《次韵杜德常博士万岁山》:“玉几由来常咫尺,衡门此日遂栖遟。”清 刘大櫆《赠方抱之序》:“无亭臺苑囿以为眺望之资,无梵宇琳宫之閒靚以为栖迟之地。”邵燕祥《献诗》:“今天,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栖迟在箭楼的北京雨燕。”②耗散。《荀子·王制》:“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妄)栖迟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则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③滞留。《后汉书·冯衍传下》:“久栖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悽情悲。”宋 孔武仲《瓜步阻风 诗》:“门前白浪如银山,江上狂风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栖遅傍洲渚。”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愤悒不食,其故夫亦栖迟旅舍,不肯行。”郭沫若《圣者》:“海外栖迟又一年,苍茫往事已如烟。”④漂泊失意。唐 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长寿。”《旧唐书·窦威传》:“昔孔丘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公荐》:“今则不然,忘往日之栖迟,贪暮年之富贵,僕/仆pú(我)恐前途更失,后悔难追。”宋 陆游《上郑宣抚启》:“某流落无归,栖迟可嘆。”徘徊、漫步王粲《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栖冲业简

qīchōngyèjiǎn

谓安于淡泊简朴的生活。

栖风宿雨

qīfēngxiǔyǔ

在风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劳。《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反抗侵略保卫祖国,栖风宿雨是平常。”

栖遑

qīhuáng


忙碌不安,奔忙不定。生活温饱不定,惶惶不可终日,多指生活拮据。晋 陆机《演连珠》:“是以利尽万物,不能叡/童昏之心;德表生民,不能救栖遑之辱。” 北周 庾信《和裴仪同秋日诗》:“栖遑终不定,方欲涕沾袍。”唐 王绩《游仙诗之四》:“为向天仙道,栖遑君詎知。”宋 司马光《送聂之美摄尉韦城诗》:“徒劳已足倦,漂泊益栖遑。”贾平凹《废都 第二集》卖菜时又不会在秤杆上做手脚,光景自然就害栖惶。

栖鸟

qīniǎo

①栖宿于树上的鸟。晋 曹摅《感旧诗》:“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②归鸟。南朝梁 何逊《学古诗之一》:“日夕栖鸟远,浮云起新色。”唐 杜甫《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栖栖遑遑

栖栖惶惶

qīqīhuánghuáng

栖栖:忙忙碌碌不安的样子。遑遑:匆忙不安定的样子。忙碌不安,到处奔波。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3回:“不过栖栖遑遑,总要一车两马,我看常肃先生去买了车马再去实行才行。”

栖丘饮谷

qīqiūyǐngǔ

指隐逸山林。《宋书·隐逸传·宗炳》:“辟宗炳为主簿,不起。问其故,答曰:‘栖丘饮谷,三十余年。’高祖善其对。”

栖息

qīxī


①歇息。夜里鹧鹕在残枝上、草丛下、灌木丛下栖息。②暂住。那些旅馆已被废弃,而我们就在那里栖息。唐 杜甫《宿府》:“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隐遁。

栖歇

qīxiē

栖止,歇息。《闻捷 海燕》:“过去那儿从来没有住过人,是个海鸟栖歇的荒岛。”《笑林广记 问路》一近视眼迷路,见道旁石上栖歇一鸦,疑是人也,遂再三诘之。

栖香

xiāng

栖息得很香甜,睡得很好。宋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栖心

qīxīn

犹寄心:栖心道德。《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丁未,显祖(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下诏曰:“朕希心玄古,志存澹泊,爰命储宫践升大位,朕得优游恭己,栖心浩然。”

栖鸦

qīyā

①唐 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因以“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多作谦辞。②栖树归鸦。栖息着鹊鸦。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宋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栖隐

qīyǐn

隐居。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明 杨慎《蜀士》:“符载、杨衡、宋济、张仁宝皆蜀人,栖隐青城山。”清 魏源《永嘉山水诗·西雁宫》:“昔贤栖隐地,静悟先天中。” 《聊斋志异 仙人岛》崔真人切切眷爱,招升天阙。自分功名反掌,以故不愿栖隐。

栖真

qīzhēn

道家谓存养真性,返其本元。晋书·葛洪传论》:“游德栖真,超然事外。” 南朝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二》:“宗道者贵无邪,栖真者安恬愉。”桃花扇《西江月》:公子秣陵侨寓,恰遇南国佳人。奸贼挟仇馋言进,打散鸳鸯情阵。天翻地复世界,又值无道昏君。烈女溅血扇面存,栖真观内随心。

栖止

qīzhǐ

停留,居住。唐 李频《辞夏口崔尚书 诗》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喻世明言 卷六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他为自家贫未娶,只在府厅耳房内栖止。《清史稿卷十六 仁宗本纪》该将军等尽心筹画,区分栖止,详度以闻。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者》:“途中被雨,日暮愆程,无所投宿,远见古刹,因诣栖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