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

①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相对:贫穷。贫寒。贫民。清贫。②缺乏,不足:贫乏。贫血。贫瘠。③絮烦可厌:贫相(xiàng)。贫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均读轻声)。④僧道谦称:贫道。贫僧。

贫敝

pínbì

亦作“贫弊”。亦作“贫獘”。贫穷破败;贫困。宋书·文帝纪》:“比者冰雪经旬,薪粒贵踊,贫弊之室,多有窘罄。” 唐 陈子昂《上益国事》:“乃使公府虚竭,私室贫弊,而天地珍藏,委废不论。”史记·平準书》“百姓抏獘以巧法”唐司马贞索隐:“言百姓贫獘,故行巧抵之法也。” 清 吴伟业《鹿樵纪闻·高黄二镇》:“得功闻之,自谓身经百战,功甚高,而居庐州贫敝之地。”

贫病交攻

pínbìngjiāogōng

解释见“贫病交迫”。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入春以来,贫病交攻,更无一日好况。”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

贫病交加

贫病交迫

pínbìngjiāojiā

pínbìngjiāopò

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因为贫病交迫,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宋 叶适《辞免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状》:“某颓龄暮景,贫病交迫,伏蒙至仁,曲加怜念。”清 曹雪芹《红楼梦》:“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贫病交侵

pínbìngjiāoqīn

解释见“贫病交迫”。石三友《金陵野史·南京报坛旧事》:“据闻抗战中,何陷身南京,贫病交侵,坚不出任伪职。”

贫不学俭

pínbùxuéjiǎn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彰传论》:“其此之谓欤”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曰:“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清·蒋超伯《南屑楛语·名言》:“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

贫悴

贫瘁

píncuì

贫穷困苦。《艺文类聚 卷三五引》汉 应璩《与尚书诸郎书》岂久沉滞於下职,契阔於贫悴哉。北齐 颜之推《还冤记》亡后,家便贫顇,一儿早死,馀有一孙,穷寒路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八》兵部郎官邱岳言军士贫悴,帝(宋理宗)曰:“军人所请不多,适值物贵,不足赡给,军心不安,实原于此。”

贫儿曝富

pín’érpùfù

曝:通“暴”,显露。穷人炫耀财富。比喻稍微有点成绩就炫耀。宋·苏轼《与程全父书》:“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一部,若了此二书,便得贫儿曝富也。”

贫而乐道

pín’érlèdào

虽贫穷却乐于,演绎为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王蒙《我的人生哲学 二一》自行其道,自得其乐,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富而有德,贫而乐道,这些当然与计谋无关,乃大智无谋也。

贫而无谄

pín’érwúchǎn

谓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諂,富而无骄,何如?’”元 柯丹丘《荆钗记·分别》:“自古道贫而无諂,肯贪荣忘恩失义、附热趋炎?”

贫乏

pínfá

贫穷,穷困;枯竭。资源贫乏。生活经验贫乏。贫乏的想象力。《战国策 齐策》贫乏不能自存。

贫富不均

pínfùbùjūn

均:平均。贫穷和富裕很不平均。贫富不均是产生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魏书·世祖纪上》:“百姓勤劳,废失农业,遭离水旱,致使生民贫富不均,未得家给人足。”

贫富悬殊

pínfùxuánshū

贫的和富的相差极大。我们要尽量消灭贫富悬殊。朱自清《论且顾眼前》:“现在的贫富悬殊是史无前例的。”

贫俭

pínjiǎn

贫穷俭约。晋 陆云《与兄平原书》:“云作虽时有一佳语,见兄作,又欲成贫俭家,无缘当致兄此谦辞。”唐 韦应物《送杨氏女诗》:“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宋 李清照《金石录 后序》:“赵李族寒,素贫俭。”清 吴嘉纪《卒岁诗》:“卒岁苦贫俭,欲贷人饔飧。”

贫贱

pínjiàn

穷困又没有社会地位。《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唐·元稹《遣悲怀三首 其二》: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贫贱不移

pínjiànbùyí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贫贱骄人

pínjiànjiāorén

身处贫贱,但很自豪。指贫贱的人蔑视权贵。《史记·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聊斋志异 狂生》夫至无门可灭,则怒者更无以加之矣。 噫嘻!此所谓‘贫贱骄人’者耶!

贫贱糟糠

pínjiànzāokāng

指贫贱时一起过患难生活的妻子。《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明·王玉峰《焚香记·辞婚》呀!下官已有早年结发,乃贫贱糟糠。

贫贱之交

pínjiànzhījiāo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后汉书 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这点象煞不忘贫贱之交的意思,倒着实可感。”

贫贱之知

pínjiànzhīzhī

解释见“贫贱之交”。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窶

贫窭

pínjù

①贫乏,贫穷。可指贫穷的人。唐 杜甫《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将老忧贫窶,筋力岂能及。”《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三》初,李师古有异母弟曰师道,常疏斥在外,不免贫窭。清 方文 《赠白孟新仲调移居》诗之二:“故友皆贫窶,谁能送酒钱?”《夜谭随录》崔秀才:值初度,预使人四出,凡亲故中贫窭落魄及不能举火者,尽招致之。②为帝王所宠幸狎玩之臣。《史记·张丞相列传》:“文帝度丞相已困通(邓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北齐书·徐之才传》:“又戏謔滑稽,言无不至,於是大被狎昵……求出,除赵州刺史,竟不获述职,犹为弄臣。”明史·佞幸传序》:“汉史所载佞倖,如籍孺、閎孺、邓通、韩嫣、李延年、董贤、张放之属,皆以宦寺弄臣貽讥千古。” 曹禺《王昭君 第二幕:“但他不能算是一个弄臣,他至今还是个奴隶,虽然他的穿戴和从前是不相同了。”

贫困潦倒

pínkùnliáodǎo

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张三失业已久,又无亲友可依靠,生活十分贫困潦倒。

贫士市瓜

pínshìshìguā

市:买。穷苦读书人买瓜只挑个大的。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北齐书·杨愔传》:“然取士多以言貌,时致谤言,以为愔之用人,似贫士市瓜,取其大者。”

贫嘴薄舌

贫嘴饿舌

贫嘴贱舌

pínzuǐbóshé

pínzuǐèshé

pínzuǐjiànshé

贫:唠叨令人厌烦;贫嘴:絮絮叨叨;使人厌烦;薄舌;不忠厚;老实。形容人爱说话;言语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厌。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闲常时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贫嘴贱舌的,馋死你!”鲁迅《花边文学 奇怪》恐怕大抵要以为这是作者贫嘴薄舌,随意捏造,以挖苦他所不满的人们的罢。

贫匮

pínkuì

①贫穷匮乏。《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后得疾病困笃,家素贫匮。唐 张鷟《朝野佥载 卷六》(娄师德)竟不敢取一钱,位至台辅,家极贫匮。《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今继请者尚多,请甄别贫匮及赴边者赐之,其馀宜悉止。②指贫穷的人。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此国以往,多有福舍,以赡贫匮,或施药,或施食。

贫羸

pínléi

贫穷瘦弱。《汉书·邹阳传》:“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颜师古注:“衣食不充,故羸瘦也。一曰:羸,谓无威力。”《梁书·武帝纪中》:“总总九州,远近民庶,或川路幽遐,或贫羸老疾,怀寃抱理,莫由自申。”元 刘因《和陶诗·饮酒》:“贫羸谁我欺,田庐安所止。”亦指贫穷瘦弱的人。刘向《新序·善谋下》:“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羸乎?”《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慈到,抑挫权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

贫氓pínméng

贫民。管子·轻重乙》:“天下有兵,则积藏之粟足以备其粮;天下无兵,则以赐贫甿。”

贫穷潦倒

pínqióngliáodǎo

家境很穷、衣着破烂、精神状态很差。他落到贫穷潦倒的地步。

贫士/贫仕pínshì

穷士;穷儒生。《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於是贫仕既蒙駙马,与高品知闻,书题往来,已相邀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加以金玉之费,炉器所须,益非贫士所办。唐 皮日休《蚊子诗》:“贫士无絳纱,忍苦卧茅屋。”清 袁枚《戏仿 易林 诗之二》:“贫士遇珠,奄人遇姝,岂不相爱,徒生嗟吁。”

贫无担石

pínwúdàndàn

担:古代重量单位,1担=100市斤;石:容量单位:1石=10斗。家里穷得连一担的粮食也没有。形容没什么储备。明·袁宏道《叙四子稿》:“理本荒也,而剽窃二氏之皮肤,如贫无担石之人,指富家之囷,以夸示乡里也。”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3回:“贫无担石,壁有琴书。”

贫无立锥

pínwúlìzhuī

穷得连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薛慰娘》:“媪夫姓殷,一子名富,善博,贫无立锥。” 《聊斋志异 姚安》自此贫无立锥,忿恚而死。

贫无置锥

pínwúzhìzhuī

犹言贫无立锥。语本《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宋·黄庭坚《赠陈师道》诗:贫无置锥人所怜,穷到无锥不属天。

贫约

pínyuē

①贫穷。《左传·昭公十年》国之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宋书·后妃传·孝懿萧皇后》初,高祖微时,贫约过甚,孝皇之殂,葬礼多阙。宋 洪迈《夷坚乙志·阳大明》明谢曰:‘身居贫约,且在父丧,不敢觊富寿也。’《续资治通鉴 元纪八(叶李)尝戒其子曰:“吾世业儒甘贫约,惟以忠义结主知,汝曹其清慎自恃,勿增吾过。”②指穷困的人。元 欧阳玄《元赠奉议大夫枢密院判官骁骑尉追封浦江县子郑府君墓碑铭 序》性勤俭,任事不惮劳,有馀即好施,见里之贫约,必思有以赈之。③简朴。《新唐书·虞世南传》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贫嘴恶舌

贫嘴滑舌

贫嘴贱舌

pínzuǐèshé

pínzuǐhuáshé

pínzuǐjiànshé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我们不跟你这样贫嘴滑舌的人说话。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贫嘴贱舌的,馋死你!”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刘绍棠《蒲柳人家》:“打明天清早起,不许你再跟大姑娘小媳妇儿贫嘴滑舌。”

pín

①古代皇宫里的女官,皇帝的妾,侍从:妃嫔。嫔妇。嫔御。嫔嫱。②古代妻死后之称。③嫔俪:伉俪,配偶。④古同“”,众多的样子。④出嫁。《聊斋志异 青梅》王乃传语张氏,仍以原金署券,以青梅嫔于生。

嫔妃

pínfēi

帝王姬妾。

嫔妇

pínfù

①宫中女官。周礼·天官·妇功:“掌妇式之法,以授嬪妇。”郑玄注:“嬪妇,九嬪世妇。”②古代妇人的美称。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七曰嬪妇,化治丝枲。”贾公彦疏:“嬪妇,谓国中妇人有德行者。” 孙诒让 正义:“案此嬪妇,指外嬪妇,即丝之外工。”

嫔嫱

pínqiáng

宫中女官,天子诸侯姬妾。左传·昭公三年:“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嬪嬙,寡人之望也。”杜预注:“嬪、嬙,妇官。”杨伯峻注:“嬪、嬙皆天子诸侯姬妾。”(高宗李治)下诏曰: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帷薄嫔嫱,有逾万数。唐 白居易策林一:“虑人之有愁苦也,则念损嬪嬙之数。”旧唐书·德宗纪下:“出永巷之嬪嬙,放文单之驯象。”清 侯方域西施亡吴辩:“西施一嬪嬙耳,何能为?”《聊斋志异 宫梦弼》闺中人坐享高奉,俨然如嫔嫱,非贞异如黄卿,孰克当此而无愧者乎?

嫔然

pínrán

众多貌。嬪,通“繽”。《汉书·王莽传上》:“收復絶属,存亡续废,得比肩首,復为人者,嬪然成行。”颜师古注:“嬪然,多貌也。”《新唐书·王珪等传赞》:“始皆奋亡命布衣,嬪然列置上衮。”

嫔御

pínyù

古代帝王、诸侯的侍妾与宫女。《左传·哀公元年》:“今闻夫差,次有臺榭陂池焉,宿有妃嬙嬪御焉。”杜预注:“妃嬙,贵者;嬪御,贱者,皆内官。”《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后宫嫔御,不过十余人。《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后妃嫔御,虽被宠嬖,亦多被杖背。唐 康骈《剧谈录·孟才人善歌》:“孟才人善歌,有宠於武宗皇帝,嬪御之中莫与为比。”《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及在旁嬪御,一齐笑将起来。”《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零五》享嫔御之适,则思二帝、母后谁为之使令。


pín蠙珠:珍珠,如玩夷水之蠙蠙。古书上说的一种产珍珠的蚌。《说文》珠也。宋弘云:淮水中出玭珠。玭,珠之有声者。《书·禹贡》作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