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 | pāo | ①投,扔:抛掷。抛撒(亦作“抛洒”)。抛售。②舍弃,丢下:抛弃。抛荒(任由土地荒芜,不继续耕种)。抛却。抛头露面。 |
抛躲 拋朵 拋趓 | pāoduǒ | 回避;抛弃。宋 柳永《定风波词》:“镇相随,莫抛朵。针綫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少年光阴虚过。”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有意诉衷肠,争奈母亲侧坐,成抛躲,咫尺间如间阔。”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只为婚姻事成抛趓,劝不醒痴迷楚子,直要娶薄倖巫娥。”明 汤显祖《牡丹亭·拾画》:“断烟中见水阁摧残,画船抛躲。” |
抛戈弃甲 抛戈卸甲 | pāogēqìjiǎ pāogēxièjiǎ | 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
抛荒 | pāohuāng | ①已垦田地因天灾人祸等任其荒芜。田皆抛荒。②(学业、业务)荒废。③丢弃主题。《孽海花第二十三回》如今先要把阿福如何歇出、雯青如何病重的细情叙述一番,免得读书的说我抛荒本题。 |
抛家 | pāojiā | 抛下家庭。宋 苏轼《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 |
抛家舍业 | pāojiāshèyè | 抛下家庭舍去事业全身心精力只为某件事物。比喻十分迷恋某件物事,迷恋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
抛江 | pāojiāng | 江南船工对在湍急江流中行船过江,有一专门称呼,就叫“抛江”。舟船渡江过岸,在江心湍流涌浪的冲激下,时儿被抛上浪尖,时儿抛下浪谷,乘客便有被抛上抛下的感觉。过一次江,实是一路抛过江来。如欲至彼岸点,则须先在此岸沿岸上溯一程,再破江流入定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
抛金弃鼓 | pāojīnqìgǔ | 金:锣。抛下助战用的锣与鼓。形容被打败而逃走。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俺如今不须用刀死追复,他每都抛金弃鼓,领着残卒,离营撇寨那厢扑。” |
抛盔弃甲 | pāokuīqìjiǎ | 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58回:“孝德念动真言,借一阵飞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抛盔弃甲而逃。” |
抛鸾拆凤 | pāoluánchāifèng | 指夫妻或情侣分离或拆散。元·邦哲《寿阳曲·思旧》:“谁知道,天不容,两三年间抛鸾拆凤。” |
抛撇 | pāopiě | 抛开,丢弃。“抛撇剑枪”---“撇剑抛枪”。《西游记第六十回》大王宠幸新婚,抛撇奴家,今日是那阵风儿吹你来的?《花月痕第六回》誓世世生生休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 |
抛妻弃孩 抛妻弃子 | pāoqīqìhái pāoqīqìzǐ | 抛:丢弃。丢弃妻子儿女。形容逃难时的凄惨状况或分居两地的情景。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望烟尘一派,抛妻弃孩,团圆难再。” |
抛闪 | pāoshǎn | 丢弃,舍弃。《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得官不得官,早早回来,休抛闪了恩爱夫妻。”元 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担阁的男游别郡,抛闪的女怨深闺。”明《杀狗记·妻妾共议》:“每日与非亲同欢宴,把骨肉顿成抛闪。” |
抛声衒俏 | pāoshēngxuànqiào | 衒:炫耀,卖弄。指故意高声卖弄风骚。《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本妇也在门首抛声衒俏。” |
抛头露面 | pāotóulùmiàn | 抛:暴露。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现泛指人公开露面。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叶圣陶《春光不是她的了》却到这里来抛头露面,好不识羞! |
抛乡离井 | pāoxiānglíjǐng | 离开家乡故土。靳以《去路》:“我这么大年纪,我可不愿意抛乡离井地走那么远。”无数群众抛乡离井奔向解放区。 |
抛掷 | pāozhì | 投、扔;丢弃、弃置。唐·曹唐《织女怀牵牛》诗:“封题锦字凝新恨,抛掷金梭织旧愁。”南唐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元·宋无《鲸背吟·抛矴》:“想见夜深抛掷处,警鱼错认月沉钩。”明 徐渭《题葡萄图》:“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清·东轩主人《述异记·狐祟》:“衙斋有狐作祟,白日抛掷沙土,污秽几席。清·吴伟业《临顿儿》诗:“我本贫家子,邂逅遭抛掷。” |
抛珠滚玉 | pāozhūgǔnyù | 抛:抛掷。形容眼泪如同珠玉般滚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
抛砖引玉 | pāozhuānyǐnyù |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三十六计第十七计。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东院从稔禅师》:“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稔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清·李汝珍《镜花缘 第十八回》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抛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费孝通《访美掠影》:“我所做到的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
脬 | pāo | ①膀胱:尿(suī)脬。《聊斋志异 胡四姐》遂以猪脬裹瓶口,缄封甚固。 《笑林广记 携冻水》索之腰中,已消融矣。惊曰:“奇,如何撒出一脬尿,竟自逃走了。” ②量词,用于屎尿:一脬屎。 |
泡 | pāo I. | ①鼓起而松软的东西:眼泡。豆腐泡儿。②虚而松软,不坚硬:泡桐。这块木料发泡。③方言,小湖(多用于地名):泡子。月亮泡(在中国吉林省)。④同“脬”,量词。II.参见p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