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 | páng I. | ①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②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③广,广泛:旁征博引。④邪、偏:旁门左道。⑤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II.参见“旁bàng” |
旁薄 | pángbáo | 亦作“旁礴”。亦作“旁魄”。 ①混同,混合万物凌驾万物之上,将万物融和为一体。《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 成玄英疏:“旁礴,犹混同也。”《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②广大;宏伟。《荀子·性恶》:“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明。” 王先谦集解引 郝懿行 曰:“旁魄,即旁薄,皆谓大也。”汉 扬雄《太玄·太玄告》:“天穹隆而周乎下,地旁薄而向乎上。”③广被;散布;绵延。《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骋於有亡之际,而陶冶大鑪,旁薄羣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颜师古注:“旁薄,犹言荡薄也。”《文选·司马相如》:“旁魄四塞,云才雾散。” 李善注引 张揖 曰:“旁魄,布衍也。魄音薄。”宋 苏轼 《徐州莲华漏铭》:“昆仑旁薄於三十八万七千里之外,而不能逃於三尺之箭,五斗之缾。”④充塞;蕴积。宋 文天祥《正气歌》:“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清 魏源《叙》:“磊落乎耳目,旁薄乎胸臆。”朱自清《短诗与长诗》:“有时旁薄郁积,在心里盘旋回荡,久而后出。” |
旁侧 | pángcè | 左右,旁边。《汉书·王莽传上》:“又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入侍。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 |
旁观袖手 | pángguānxiùshǒu |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同“袖手旁观”。宋·陆游《福州清仁王坚老疏》:“勇退激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 |
旁观者清 | pángguānzhěqīng | 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陈多寿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俗话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 |
旁见侧出 | pángjiàncèchū |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伪斜平直各相乘除。”清·李渔《闲情偶记·诗曲·结构》:“止为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 |
旁门歪道 旁门左道 | pángménwāidào pángménzuǒdào | 左:不正;门:派别;道:路。喻指思想体系。泛指不正派不正经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理论刚传入中国时,曾被许多顽固分子视作旁门左道、邪魔异教而大加斥责。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他骂吾教是左道旁门,不分披毛带角的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
旁门小道 | pángménxiǎodào | 犹旁门左道。宋·姚宽《西溪丛语》上卷:“苏溪作歌之意,正谓旁门小道,似是而非者。”明·宋濂《宏道法师碑》:“日与其徒研覆妙旨,凡旁门小道,力排斥。” |
旁门邪道 | pángménxiédào | 解释见“旁门左道”。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他就是想靠旁门邪道一举‘成名’。” |
旁敲侧击 | pángqiāocèjī | 侧:旁边;击:敲打。在旁边敲打。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只是旁敲侧击地询问了来人几个问题。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
旁求 | pángqiú | 四处征求;广泛搜求。《尚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孔融《荐祢衡表》:“旁求四方,以招贤俊。”《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虽因革傥殊,驰张或异,至于旁求俊乂,爰逮侧微,用适和羹,是隆大厦。唐 聂夷中《燕台诗之一》:“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清 王夫之《南岳赋》:“忠诚旁求而鹊起,黄门经始而鸟革。” |
旁求博考 | pángqiúbókǎo |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鲁迅《“皇汉医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
旁求俊彦 | pángqiújùnyàn | 向各方面征求贤才。《尚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
旁若无人 | pángruòwúrén | 虽然有人在旁边,但好像没看见。形容态度自然。亦形容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晋书 王猛传》扪虱而谈,旁若无人。《晋书 符坚载纪上》(邓)羌于是大饮帐中,与张蚝、徐成等跨马运矛,驰入(慕容)评军,出入数四,旁若无人,搴旗斩将,杀伤甚众。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
旁施 | pángshī | 广施。刘向《新序·节士》:“书曰‘旁施象刑惟明’,及禹不能。”今本书·益稷“旁”作“方”。孔 传:“方,四方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旁施勤教,恤慎刑狱。”晋 张华《晋宗亲会歌》:“降礼崇亲戚,旁施协族姻。”唐 王勃《梓州慧义寺碑铭》:“眷香城而侧席,怀妙叶而旁施。” |
旁收博采 | pángshōubócǎi | 广泛收集采纳。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怗毕》:“裴松之之注《三国》也,刘孝标之注《世说》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 |
旁搜 | pángsōu | 亦作“旁蒐”。广泛搜求。唐 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彼皆目下十行,胸罗万卷,旁蒐广擷,集厥大成。”清 赵翼《李雨村续寄诗话戏题于后诗之二》:“真个将军不好武,尽将风雅入旁搜。”参见“旁搜远绍”。 |
旁搜博采 | pángsōubócǎi | 广泛搜集采取。明·李贽《续焚书·序汇·史阁叙述》:“君知其难,则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务得人而后已。”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第二卷:“《四印斋所刻词》,旁搜博采,精彩绝伦。” |
旁搜远绍 旁蒐远绍 | pángsōuyuǎnshào |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唐 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宋·刘肃《片玉集序》:“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元·王恽《扶疏轩记》遇事与心会,辄忻然忘倦,其或抽思杂著,旁搜远绍,夜以继日。 |
旁眺 | pángtiào | ①环顾。《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龙驤虎视,旁眺八维。”②侧望。南朝宋 周朗《与主簿羊生书》:“敬观邠酆,肃寻伊鄗,旁眺燕陇,邪履辽卫。”南朝齐 谢朓《和萧中庶直石头》:“九河亘积岨,三嵕鬱旁眺。” |
旁通曲畅 旁通曲鬯 | pángtōngqǔchàng | 普遍通达。 |
旁推侧引 | pángtuīcèyǐn | 从侧面启发引导。梁斌《红旗谱》:“我旁推侧引地转着问了半天,他只说些革命的道理,不说出他们的根柢在什么地方。” |
旁文剩义 | pángwénshèngyì |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
旁午 | pánɡwǔ I。 | ①交错;纷繁。《汉书·霍光传》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徵发。颜师古注: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旁午纷纭,殊无宁月。《资治通鉴 卷二百四十六》上(文宗李昂)劳问赐赉,使者旁午。《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四十三》邮传交驰,使者旁午,是皆州郡之蠹,所以致阙乏之繇也。②四面八方;到处。宋 刘克庄《运粮行》县符旁午催调发,大车小车声轧轧。钱钟书注:旁午,四面八方。《明史·刑法志三》自京师至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II.bàngwǔ即"傍午",将近中午之意。茅盾《雾》旁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 |
旁骛 | pángwù | 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 |
旁蹊曲径 | pángxīqūjìng | 蹊、径:小道,小路。大道旁侧狭窄弯曲的小路。比喻不正当的途径或方法。《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政事当常出于中书,毋使旁蹊得窃威柄。清.黄宗羲《高旦中墓志铭》读书当从六经,而后史汉,而后韩欧诸大家,浸灌之久,由是而发为诗文,始为正路,舍是则旁蹊曲径矣。 |
旁行斜上 | pángxíngxiéshàng | 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上》:“卷轶不广,条目悉具,编年纪月以经之,旁行斜上以纬之。”清 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六:手书细密百十万言,无一潦草。增益者旁行斜上,…… |
旁训 | pángxùn | 正文旁边附注的释义或音读。清·徐之纲着有《五经旁训》﹑《五经旁训增订精义》。 |
旁摇阴煽 | pángyáoyīnshān | 到处暗中煽动。明·张居正《答河道潘印川论河道就功书》:“追忆庀事之初,言者蜂起,妒功幸败者旁摇阴煽,盖不啻筑室道谋而已。” |
旁溢 | pángyì | 向四面八方流去。唐 吴融《沃焦山赋》:“帝乃虑海旁溢,俾山中峙,復孕以火,用销其水,此沃焦之为义,真帝之元旨者也。”清 龚自珍《识某大令集尾》:“聪明旁溢,姑读佛书,以炫博览。”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
旁逸横出 | pángyìhéngchū | 犹言到处出没。 |
旁逸斜出 | pángyìxiéchū | 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王朔《修改后发表》:“俟其终篇,回头一看,本属旁逸斜出的一枝竟百花丛生独成蓬伞大树,余者皆在荫下。” |
旁引曲证 | pángyǐnqǔzhèng | 广泛征引,委曲证明。元·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辩》:“大抵《庄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证,以实其说,所谓子州支父、石户之农者,又为谁乎?”明·徐渭《奉师季先生书》:“旁引曲证者,不过以夸多而斗靡,而故摘一字一句以售己说。” |
旁缘 | pángyuán | ①依仗;凭借。旁缘为奸。《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是后羌人旁缘前言,抵冒渡湟水,郡县不能禁。《汉书·食货志下》:“吏用苛暴立威,旁缘莽禁,侵刻小民。”颜师古注:“旁,依也。”《新唐书·杨炎传》:“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巧吏,因得旁缘,公託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万万计。”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十一》:“比年以来,旁缘出入,引例为弊,殊失刑政之中应。” ②谓相互勾结。宋 苏轼《乞医疗病囚状》:“窃惧乎狱吏与犯法者旁缘为姦,检视或有不明。”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阎寺》:“内司分遣吏卒市木於郡县,旁缘为姦,望青採斫。” |
旁征博访 | pángzhèngbófǎng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指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鲁迅《读书杂谈》:“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
旁征博引 | pángzhēngbóyǐn | 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 |
旁枝 | pángzhī | ①谓旁生歧出。《庄子·骈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清 方苞《书李习之卢坦传后》:“太史公作史记,藏之名山,副在京师,然中间多駢旁枝。”②侧生的枝条。唐 姚合《送别友人诗》:“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 |
旁枝末节 | pángzhīmòjié | 喻不重要。 |
旁指曲谕 | pángzhǐqǔyù | 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宋·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知属吏过失,未尝面言,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旁指曲谕,微警戒之。” |
徬 | páng I. | 常用彷徨,意为犹疑不决,不知道往哪里走好。II.fǎng彷(fǎng)同“仿”,仿佛。 |
徬徨失措 | pánghuángshīcuò | 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母亲只气得面白唇青,一句话也没有,婶娘也是徬徨失措。”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十二回:燕主弘既忧外侮,复舍不得膝下宠儿,害得徬徨失措,昼夜不安。 |
膀 | páng I | 参见“膀胱”。俗称尿脬,暂存尿液的囊状体,在骨盆腔内。II. bǎng本义:胳膊的上部靠肩的部分。如:膀臂、肩膀、膀阔腰圆 。衍义:引申指“鸟类和昆虫的飞行器官”。如:翅膀、膀儿。III. bàng衍义:参见“吊膀子”条。IV.pāng引申指“肌肉浮肿”。如:“眼皮儿哭得膀膀的。” |
膀胱 | pángguāng | 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 |
磅 | páng I | ①磅礴:a.广大无边,如“气势磅礴”;b.扩展,充满,如“热情磅礴”。②磅音:在证券、外汇等市场上,表示价格涨落的单位。II.参见“磅bàng” |
磅礴 | pángbó | ①广大无边貌。毛泽东《七律 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②气势盛大貌。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③混同;充满。④扩大。⑤箕坐。 |
螃 | páng | 螃蟹:见“蟹”。 |
鳑 | páng/fáng | 一种鱼。鳑鲏:鱼,形似鲫鱼,生活在淡水中,产卵在蚌壳里。 |